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现立 郑晓晖 +2 位作者 王彦方 郝增光 杨睿 《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96-497,共2页
目的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否改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肌标志物升高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性。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6例,30例患者接受传... 目的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否改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肌标志物升高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性。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6例,30例患者接受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作为对照组,26例患者在PCI术后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作为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接受PCI术后开始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至术后第3~5天,对照组患者接受PCI术后立即应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术后心肌标志物[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TnI(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应用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与单纯低分子肝素治疗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PCI后12 h和24 h的CK-MB水平以及术后6 h的TnI水平。结论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患者选择性PCI术后的CK-MB和Tnl的释放,降低48h的联合心脏事件,并发症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治疗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拮抗剂和抑制剂 酪氨酸/类似物和衍生物 治疗结果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