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操作故障和并发症 被引量:3
1
作者 董俊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94-395,共2页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术中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治疗 微侵袭手术 患者 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原因 操作
下载PDF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俊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3期104-105,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嵩县人民医院106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8例,用前列地尔10μg加0.9%氯化钠溶液10mL静脉推注,1次/d;对照组48例,用低分子右...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嵩县人民医院106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8例,用前列地尔10μg加0.9%氯化钠溶液10mL静脉推注,1次/d;对照组48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丹参20mL静脉滴注,1次/d,并口服阿司匹林75mg/d,疗程均为14d。用药前及用药后2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两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芪棱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军红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227-1228,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芪棱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 目的:观察分析芪棱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依照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芪棱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检测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与对照组的75.00%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Lowshearrate Blood Viscosity,LBV),全血高切黏度(High Shearrate Blood Viscosity,HBV)、红细胞聚集指数(Red blood Cell Aggregation Index,AI)以及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LBV、PV以及AI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更加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棱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疗效明显,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芪棱汤 血液流变学 疗效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司见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9期114-115,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肌力及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锻炼后,治疗组肌...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肌力及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锻炼后,治疗组肌力≥Ⅲ级者比例高于锻炼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锻炼前后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基本生活自理和自主进食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脑梗死 急性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程雪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11期58-59,共2页
目的评价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136例患者分成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第1、3、5d分别给予降纤酶10u、5u、5u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评价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136例患者分成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第1、3、5d分别给予降纤酶10u、5u、5u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纤酶治疗脑梗死具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脑梗死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司见庭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1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65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本院6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分布特征及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65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本院6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分布特征及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存在性别差异,且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叶酸水平相关。结论男性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年龄呈正相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7
作者 彭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1期74-75,123,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对其血清氧化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嵩县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对其血清氧化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嵩县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奥扎格雷钠,观察组采用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氧化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治疗2周后MDA水平、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更低,SOD水平更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可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通 奥扎格雷钠 血清氧化因子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斑块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程雪峰 郭书光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或斑块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MT增厚或斑块形成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或20 mg,1次/d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或斑块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MT增厚或斑块形成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或20 mg,1次/d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脂、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IMT厚度或斑块大小变化,并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双侧颈总动脉I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组患者血脂下降更为显著(P<0.05);但乙组患者发生便秘、胃肠胀气以及腹痛等不良反应7例[15.56%(7/45)],显著高于甲组[4.44%(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 mg,1次/d或20 mg,1次/d阿托伐他汀对IMT增厚或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均有明显的降脂效果,但20 mg组降血脂效果更佳,但不良反应较多;两者均可显著改善患者颈总动脉IMT厚度。选用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治疗IMT增厚或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可取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阿托伐他汀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