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光照射联合金双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璇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9期99-100,共2页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金双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将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使用爱蓝光照射联合金双歧治疗,对照组以酶诱导剂及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胆红素...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金双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将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使用爱蓝光照射联合金双歧治疗,对照组以酶诱导剂及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胆红素下降分别为(62.26±10.17)(、45.21±12.23)μmol(/L·d),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5d总胆红素分别为(111.52±24.31)、(176.21±28.44)μmol/(L·d),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黄疸治愈时间分别为(4.65±1.32)、(5.37±1.45)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起效快,缩短治疗时间,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双歧 酶诱导剂 蓝光照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5期1826-1827,共2页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心、脑、肝、肾等多器官损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尤其是伴随胆红素升高时对机体影响最严重的是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造成永久性损害,重者可致死亡。
关键词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心肌酶 影响
下载PDF
妊娠期母体糖尿病对新生儿预后情况的影响探讨
3
作者 张东峰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第12期83-83,共1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母体糖尿病对新生儿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0期间收治于该院的42例妊娠期母体糖尿病孕妇及同期于本院进行分娩的40例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观察组,健康孕妇为对比组,对两组新... 目的探讨妊娠期母体糖尿病对新生儿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0期间收治于该院的42例妊娠期母体糖尿病孕妇及同期于本院进行分娩的40例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观察组,健康孕妇为对比组,对两组新生儿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体重(3.8±0.9)kg明显高于对比组(3.1±0.6)kg(P<0.05),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低血糖及高胆红素血症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妊娠期母体糖尿病可导致新生儿预后受到严重影响,应及早诊断治疗,以改善母婴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新生儿 预后 影响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冬梅 孟海燕 +3 位作者 张东锋 于明丽 杨柳 宋红丽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7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入选87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对其与院内预后(生存或死亡)相关的18个循证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死患儿与存活患儿在吃奶改变、...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入选87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对其与院内预后(生存或死亡)相关的18个循证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死患儿与存活患儿在吃奶改变、哭声变化、合并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是否机械通气、病原菌种类、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PMN)、血小板计数(PLT)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暴露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分析显示:休克(OR=3.425)、MODS(OR=5.899)、PLT(OR=0.168)、PCIS[OR=0.148(70~80分),OR=0.083(>80分)]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4个独立因素所建立预报概率模型判断患儿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0.883)大于任何单一指标。结论合并休克及MODS是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PLT水平和PCIS有助于预后判断。以多个综合指标评估预后的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预后 相关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Fisher判别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冬梅 宋红丽 +3 位作者 杨柳 孟海燕 张东锋 于明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9期1427-1428,共2页
目的利用临床指标建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Fisher判别函数,为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采集176例HIE患儿的急性期临床资料,随访3年,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预后(正常、残疾和死亡)的Fish-er判别模型。结果①预后正常97... 目的利用临床指标建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Fisher判别函数,为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采集176例HIE患儿的急性期临床资料,随访3年,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预后(正常、残疾和死亡)的Fish-er判别模型。结果①预后正常97例(55.11%),残疾43例(24.43%),死亡36例(20.45%)。单因素分析显示3组在分娩方式、临床分度、影像学分度、合并颅内出血、颅内高压、持续昏迷超过1周、病程中反复呼吸暂停、肌张力减弱或消失、重度惊厥、原始反射消失、合并MODS、10分钟Apgar评分、入住新生儿病房时间及血pH值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影像分度(X1)、反复呼吸暂停(X2)、持续昏迷超过1周(X3)、原始反射消失(X4)、10分钟Apgar评分(X5)、入住新生儿病房时间(X6)入选逐步Fisher判别函数,Function1=0.583X1+1.018X2+0.934X3+1.100X4-0.289X5+0.047X6-0.966。Function2=0.327X1+0.736X2+1.144X3+0.443X4+0.441X5-0.027X6-3.266。③判别函数预测正常、残疾和死亡的敏感性分别是78.35%、67.44%和69.44%,Kappa=0.578。结论影像分度、病程中反复呼吸暂停、持续昏迷超过1周、原始反射消失、10分钟Apgar评分、入住新生儿病房时间是预测HIE患儿预后的显著指标,Fisher判别分析法可为HIE预后提供了中等能力的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后 FISHER判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