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检查对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诊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海玮 王葆辉 +1 位作者 李微 刘洁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6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UR)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泌尿系统感染患儿,采用超声检测,分析其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以肾盂壁增厚、肾盂和(或)肾盂壁增厚、肾窦回声增强等征象组合为阳性指标,VUR诊断的敏感度54%~64... 目的:探讨超声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UR)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泌尿系统感染患儿,采用超声检测,分析其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以肾盂壁增厚、肾盂和(或)肾盂壁增厚、肾窦回声增强等征象组合为阳性指标,VUR诊断的敏感度54%~64%,特异度98%~100%。结论:患儿肾盂壁增厚、肾盂和(或)肾盂壁增厚、肾窦回声增强等征象组合出现时,强烈提示患儿可能存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膀胱输尿管反流 患儿
下载PDF
超声诊断儿童消化道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穆雨 曹海玮 《临床研究》 2018年第5期133-134,共2页
目的分析讨论超声诊断在儿童消化道畸形当中的应用效果,以及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情况。方法在2016年1月~2016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当中,随机抽取300例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再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超声诊断的灵... 目的分析讨论超声诊断在儿童消化道畸形当中的应用效果,以及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情况。方法在2016年1月~2016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当中,随机抽取300例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再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预测正确率。结果超声诊断的300例患者中,总灵敏度为87.17%,总特异度为97.29%,总的预测正确率为96.03%,总Kappa值为0.85a。上消化道的各项数据要明显好于下消化道的各项数据。结论超声对各种儿童消化道畸形的预测比较准确。尤其是在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肛门闭锁、胆总管囊肿等类型消化道畸形的诊断中十分准确,为医生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增加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消化道畸形 儿童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3
作者 曹海玮 王葆辉 +1 位作者 李微 刘洁 《药品评价》 CAS 2016年第B12期1-1,共1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5年在我院治疗的7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儿心脏瓣膜形态、活动及瓣膜赘生物附着部位、大小、数量、形态、活动度、回声特...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5年在我院治疗的7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儿心脏瓣膜形态、活动及瓣膜赘生物附着部位、大小、数量、形态、活动度、回声特点及瓣膜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内有无缺损;同时进行血培养检查予以对照。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中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为55.7%(39/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IE阳性率为91.4%(64/70),其中以主动脉瓣赘生物最常见为40.0%(28/70),二尖瓣赘生物占12.9%(9/70),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均有赘生物占12.9%(9/70),三尖瓣赘生物占11.4%(8/70)。治疗后在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赘生物,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均有赘生物上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在瓣膜穿孔上也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率为87.1%(61/70),其中草绿色链球菌23例占32.9%(23/70),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占25.7%(18/70),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目前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原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明确诊断感诊断染性心内膜炎,能直观判断预后情况,是诊断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彩色多普勒 感染性心内膜炎 小儿
下载PDF
超声联合螺旋CT对小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郭振 胡晓萌 +3 位作者 曹海玮 时玉春 黄旭 张冲 《临床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螺旋CT在小儿髋关节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疑似髋关节发育异常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螺旋CT检查,以三维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超声、螺旋CT及...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螺旋CT在小儿髋关节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疑似髋关节发育异常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螺旋CT检查,以三维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超声、螺旋CT及二者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分析预测值。结果本研究62例疑似髋关节发育异常患儿中,经三维CT检查确诊阳性21例,阴性41例;超声诊断出真阳性14例,真阴性31例;螺旋CT诊断出真阳性13例,真阴性32例;二者联合诊断出真阳性20例,真阴性39例;二者联合诊断灵敏度[95.24%(20/21)]、特异度[95.12%(39/41)]、准确度[95.16%(59/62)]较超声诊断[66.67%(14/21)、75.61%(31/41)、72.58%(45/62)]和螺旋CT诊断[61.90%(13/21)、78.05%(32/41)、72.58%(45/62)]高,漏诊率[4.76%(1/21)]、误诊率[4.88%(2/41)]较超声诊断[33.33%(7/21)、24.39%(10/41)]和螺旋CT诊断[38.10%(8/21)、21.95%(9/41)]低(P<0.05);二者联合诊断阳性预测值[90.91%(20/22)]、阴性预测值[97.50%(39/40)]较超声诊断[58.33%(14/24)、81.58%(31/38)]和螺旋CT诊断[59.09%(13/22)、80.00%(32/40)]高(P<0.05)。结论超声联合螺旋CT应用于小儿髋关节发育异常诊断中,可提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减少漏诊和误诊情况的发生,且预测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异常 小儿 超声 螺旋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