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孔繁士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3年第5期24-25,共2页
一、工作推进情况自去年10月份以来,河南省教育厅紧紧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和教育部等九部门确定的“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从健全组织、强化领导、完善措施、加大投入4方面人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 一、工作推进情况自去年10月份以来,河南省教育厅紧紧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和教育部等九部门确定的“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从健全组织、强化领导、完善措施、加大投入4方面人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形成了高效、有序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教育部 信息化工作 教育信息化建设 省教育厅 健全组织 强化领导
下载PDF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诊断性评价实证研究--以河南省高校比较分析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永 李汉邦 +1 位作者 张水潮 王继娜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5-59,共5页
通过采用正态分布、变化趋势和分类对比三类诊断分析法,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投入、产出、效益及总体能力指标、河南省高校的综合评价指标及不同部属高校的总体态势展开实证研究,并在诊断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提高地方高校科... 通过采用正态分布、变化趋势和分类对比三类诊断分析法,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投入、产出、效益及总体能力指标、河南省高校的综合评价指标及不同部属高校的总体态势展开实证研究,并在诊断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激励对策,为地方高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正态分布 激励对策
原文传递
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扬 孔繁士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76-79,共4页
高校是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主力军,选拔并培养高素质、具有强大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人才评价属于学术评价的研究范畴,一直是学术界和管理部门面临的... 高校是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主力军,选拔并培养高素质、具有强大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人才评价属于学术评价的研究范畴,一直是学术界和管理部门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对于大胆培养、合理使用人才,以及科学引领、推动创新十分重要。以河南省高校优秀科技青年人才为本源,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选拔过程中,对人才的评价机制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期望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学术指标评价方法,通过对人才创新价值和内涵的科学公正评价,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创新人才 学术评价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
4
作者 刘扬 孔繁士 《成才之路》 2016年第29期6-7,共2页
以河南省高校优秀科技青年人才为本源,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选拔过程中,对人才的评价机制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当前人才评价机制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了四个基本评价原则及一套定性定量结合、多维立体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期通过对人才创... 以河南省高校优秀科技青年人才为本源,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选拔过程中,对人才的评价机制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当前人才评价机制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了四个基本评价原则及一套定性定量结合、多维立体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期通过对人才创新的价值和内涵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从而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创新人才 学术评价 综合评价
下载PDF
R&D投资贡献分析理论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国彦 孔凡士 郭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科学研究与开发(R&D)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具体到对每一项科研成果的经济作用进行评估,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对R&D的一般经济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确定科技投资经济效益的方法。
关键词 投资贡献 理论模型 科技投资 经济评估 科学研究 科学开发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科学研究与开发投资贡献分析理论模型
6
作者 刘国彦 孔凡士 郭强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65,101,共4页
科学研究与开发 (R&D)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是一个不争事实 ,但是具体到对每一项科研成果的经济作用进行评估 ,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通过在对R&D的一般经济功能分析的基础之上 。
关键词 科技投资 经济评估 R&D贡献分析法 成本 收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