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可刹米对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钠通道的兴奋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千智斌 宋晓荣 姬明丽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观察尼可刹米对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作用。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尼可刹米对新生大鼠脑片皮层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电流的作用。结果尼可刹米增加皮层神经元河豚毒素(TTX)敏感性电压依赖钠电流;尼可刹米使钠... 目的观察尼可刹米对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作用。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尼可刹米对新生大鼠脑片皮层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电流的作用。结果尼可刹米增加皮层神经元河豚毒素(TTX)敏感性电压依赖钠电流;尼可刹米使钠通道稳态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钠通道半数激活电压(V1/2)从给予尼可刹米前的(-34.67±3.07)mV变为给予尼可刹米后的(-37.63±3.37)mV(n=10,P<0.05);尼可刹米使钠通道的稳态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钠通道半数失活电压(V1/2)从给予尼可刹米前的(-43.36±3.06)mV变为给予尼可刹米后的(-33.24±2.05)mV(n=10,P<0.01)。结论尼可刹米通过改变皮层神经元钠通道的动力学特征来增加电压依赖性钠电流,这可能是尼可刹米兴奋中枢神经元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刹米 皮层神经元 全细胞膜片钳 钠通道
下载PDF
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微循环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焦勇钢 张耀东 +1 位作者 李希忠 陈予 《江西医药》 CAS 2005年第5期262-263,共2页
目的研究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BI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8只家兔的肠系膜微循环进行观察,在肾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60min时分别记录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 目的研究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BI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8只家兔的肠系膜微循环进行观察,在肾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60min时分别记录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管袢数,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兔肾脏缺血前比较,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再灌注60min时,兔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缩小(P<0.01),膜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减慢(P<0.01),管袢数减少(P<0.01);再灌注30min、60min分别与缺血30min比较微循环情况恶化,表现为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口径进一步缩小(P<0.01),膜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管袢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时存在肠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肠微循环 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
下载PDF
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腾清蕾 高建芝 +1 位作者 郭中英 杜鹏成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级择期行宫颈癌手术患者20例,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TNF-α、IL-10水平。结果:咪达唑仑(Mz)和异丙酚(Pr)两...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级择期行宫颈癌手术患者20例,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TNF-α、IL-10水平。结果:咪达唑仑(Mz)和异丙酚(Pr)两组血浆TNF-α、IL-10水平均发生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均能促进宫颈癌手术患者产生致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且咪达唑仑较异丙酚有明显的抑制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外科学 咪达唑仑/投药和剂量 二异丙酚/投药和剂量 麻醉 静脉 细胞因子类/血液
下载PDF
纳豆素对大鼠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胜英 钟光珍 +3 位作者 董献红 任永生 梁学军 唐朝枢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在复制大鼠血栓模型上 ,通过动态观察血压的变化、比较血栓的大小以及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等指标 ,观察纳豆素的溶栓效应。方法 :S -D大鼠随机分五组 (n =40 ) ,用不同浓度的纳豆素灌... 目的 :在复制大鼠血栓模型上 ,通过动态观察血压的变化、比较血栓的大小以及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等指标 ,观察纳豆素的溶栓效应。方法 :S -D大鼠随机分五组 (n =40 ) ,用不同浓度的纳豆素灌胃 ,同等剂量的蚓激酶设为阳性对照 ,用Powerlab/ 4s生理多导仪描记股动脉血压 ,血栓干重用考马斯亮蓝法蛋白定量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PAI及tPA活性。结果 :纳豆素组与对照组、单纯血栓组相比 ,复制血栓前血压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栓复制后 40min ,纳豆素组、蚓激酶组血压下降幅度 (-1 1 .62± 7.36 %、- 8.37± 1 0 .2 9%、- 7.2 8± 4 .54 % )与单纯血栓组血压下降幅度 (- 59.97± 1 2 .2 9% )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纳豆素处理的动物与单纯血栓组动物比较 ,其血栓的湿重、干重、蛋白含量显著性降低 (P <0 .0 1 ) ;纳豆素组、蚓激酶组血浆中tPA活性升高 ,PAI/tPA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纳豆素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素 大鼠 腹主动脉 血栓形成 抑制作用
下载PDF
氯胺酮复合液和异丙酚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腾清蕾 王永玲 +1 位作者 高建芝 刘和平 《中国民康医学》 2006年第10期345-345,359,共2页
关键词 异丙酚复合麻醉 氯胺酮麻醉 下腹部手术 复合液 小儿 疗效观察 麻醉应用 神经阻滞麻醉 硬膜外麻醉 肌肉注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