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欧阳华 姜红建 李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1期2634-2635,共2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在诸多发病诱因中,精神因素及心理因素作为发病诱因比较常见。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采用常规胃动力给药加单纯米氮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在诸多发病诱因中,精神因素及心理因素作为发病诱因比较常见。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采用常规胃动力给药加单纯米氮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5~65岁,平均(47±6)岁。所有患者均做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常规检查 发病诱因 米氮平 胃动力 抗抑郁焦虑药 效果满意 发病率高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姜红建 吴焕卿 +2 位作者 李学晋 韩文良 赵春玲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7期54-56,共3页
目的 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比较,评价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5例经ESD治疗(ESD组)和45例经EMR治疗(EMR组)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病灶整块切除率、... 目的 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比较,评价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5例经ESD治疗(ESD组)和45例经EMR治疗(EMR组)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局部复发率.结果 ESD组病灶整块切除率为60.0%(15/25),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48.0%(12/25),均优于EMR组的48.9%(22/45)和40.0%(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局部复发率为4.0%(1/25),明显低于EMR组的2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时间(64.3±27.1) min,明显长于EMR组的(27.6±14.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和EMR相比,病灶整块切除率及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原文传递
儿童腹痛30例电子胃镜检查结果与病因分析
3
作者 申飞飞 李小环 祁代华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儿童腹痛的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并分析其病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腹痛患儿,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同时进行相关血液生化检测,记录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分析患儿临床症状及病因。结果 30例腹痛患儿... 目的观察儿童腹痛的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并分析其病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腹痛患儿,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同时进行相关血液生化检测,记录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分析患儿临床症状及病因。结果 30例腹痛患儿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其中2例(6. 67%)患儿为浅表性胃炎合并胆汁返流,结果显示患儿胃底黏膜或胃窦部位可见红白相间的斑点或充血红斑。17例(56. 67%)患儿为浅表性胃炎,结果显示黏膜表面附着胆汁,胃底黏液黄染;9例(30. 00%)患儿为十二指肠球炎,结果显示十二指肠黏膜有红白相间斑点。30例患儿中,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患儿为20例(66. 67%),4~7岁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患儿为4例(44. 44%),8~13岁患儿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患儿为16例(76. 19%);4~7岁患儿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显著低于8~13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及浅表性胃炎为小儿腹痛的主要病因,与Hp感染有关,年龄超过8岁患儿发病率较高,应用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准确率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电子胃镜检查 病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