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 被引量:4
1
作者 周萍 孙喜斌 +3 位作者 刘曙正 全培良 陆建邦 王保周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8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林州市2004—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评价全死因登记报告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的完整性。方法通过林州市居民全死因登记处、全国第3次死因调查的村访谈资料和公安部门3个来源收集林州市2004—2005年5... 目的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林州市2004—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评价全死因登记报告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的完整性。方法通过林州市居民全死因登记处、全国第3次死因调查的村访谈资料和公安部门3个来源收集林州市2004—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不同来源数据间的匹配采用姓名、年龄、性别、死亡时间、死因和居住地址等变量。考虑到样本间的相依性和异质性,在年龄、性别分层中使用对数线性模型估计三样本中都没有出现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理论数,加上已知观察数,得到估计死亡总数。结果林州市2004—2005年3个来源资料合并共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为359例,死亡率为2.16%。其中,居民全死因登记处报告的儿童死亡人数为291人,死亡率为1.75%;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的儿童死亡人数为398人,死亡率为2.39%。登记处的漏报率为26.9%,合并样本的漏报率为9.8%;女童组更易被漏报,同时在低年龄儿童组死亡漏报率较高。结论仅使用居民全死因登记处或合并样本资料会低估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在公安部门、死因调查的村访谈资料、居民全死因登记处等部门的现有资料基础上使用捕获-再捕获方法,可以校正低估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获-再捕获法 儿童 死亡率 漏报率
下载PDF
论腹诊少腹急结症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玉玺 崔瑞林 《中外医疗》 2008年第4期39-39,共1页
少腹急结证首见伤寒论,是太阳蓄血症主症之一。本文对少腹急结症的定义,范围,检查方法,病机主治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结合自已的经验举例予以佐证。
关键词 中医腹诊 少腹急结症 桃核承气汤
下载PDF
针刺对应点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200例临床观察
3
作者 张龙昌 崔瑞林 李园园 《中外医疗》 2008年第4期44-44,共1页
针刺对应点是根椐古人缪刺法发展而来,本文对针刺对应点的取穴原则,取穴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对20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二次治愈率达72.5%,初步证明了该法具有取穴简单,易学易用,疗效可靠的优点。
关键词 针刺 对应点 急性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血液感染的病原体分布、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秦玉国 李洋 +1 位作者 陈慧 郭海艳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1年第4期595-598,共4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血液感染的病原体分布、耐药性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109例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分析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血液感染的病原体分布、耐药性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109例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分析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依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和预后不良组42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09例患者血液样本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27株,其中真菌58株(45.67%)、革兰阳性菌44株(34.65%)、革兰阴性菌25株(19.69%)。以马尔尼菲篮状菌、新型隐球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Hb、Alb、CRP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血液感染病原体以真菌为主,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耐药率较低;患者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和预后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用药及适当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血液感染 病原体分布 耐药性 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益气祛瘀涤痰法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保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12期50-51,57,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祛瘀涤痰法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CI)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西医组采用丁苯酞... 目的:探讨益气祛瘀涤痰法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CI)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西医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益气祛瘀涤痰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单核细胞microRNA-212及microRNA-155表达。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西医组的81.13%(P<0.05);治疗后中西结合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icroRNA-212及microRNA-155表达均较西医组低(P<0.05)。结论:益气祛瘀涤痰法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效果确切,可调控外周血microRNA-212、microRNA-155表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益气祛瘀涤痰法 丁苯酞软胶囊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培元通脑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保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培元通脑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接受治疗的113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及观察组57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辛伐他... 目的:探讨培元通脑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接受治疗的113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及观察组57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培元通脑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沉、全血低切浓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再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培元通脑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脑血管事件再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 培元通脑胶囊 阿司匹林 辛伐他汀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丽 马秀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22期92-93,共2页
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为规范中药处方提出建议。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中心门诊和中医院院内开出的2000张中药饮片处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 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为规范中药处方提出建议。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中心门诊和中医院院内开出的2000张中药饮片处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对处方进行分析。结果2000张中药饮片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有651张,占总样本量32.55%,其中651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517张,占不合理处方的79.42%,不适宜处方13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0.58%,不同科室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差异大,中医内科一不合理处方占所有不合理处方的百分比最高(13.34%),单看毒个科室不合理处方占各科室所有处方的百分比,中医康复科占比最高(58.33%),其次是中医骨伤科(36.63%),第三是中医儿科(35.23%).结论我中心门诊和中医院院内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现象严重,需规范化使用中药饮片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处方 不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一起食物中毒的检测与分析
8
作者 牛森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529-529,共1页
2009年12月21日,我市疾控中心卫生科接到举报电话,说有三个年轻男孩当天中午在市西环路边体育场附近的"重庆鸡公堡"饭店吃饭后,下午均出现不同程序的呕吐、腹泄症状。怀疑是食物中毒,请求市疾控中心派人采样、检测。经林州市疾控中心... 2009年12月21日,我市疾控中心卫生科接到举报电话,说有三个年轻男孩当天中午在市西环路边体育场附近的"重庆鸡公堡"饭店吃饭后,下午均出现不同程序的呕吐、腹泄症状。怀疑是食物中毒,请求市疾控中心派人采样、检测。经林州市疾控中心检验科所采样品中食用植物油油样的检测、分析,现将检测结果汇报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酸价和过氧化值 食物中毒 检测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