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药剂浸种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1
作者 张德胜 田雨婷 +3 位作者 马占宽 赵付枚 王英志 张振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6,355,共7页
为明确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的防治效果,通过人工接菌和药液浸种试验,对各处理的种薯发芽、生长、产苗量及薯苗带菌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种薯或基质带菌育苗,种薯发芽数与未接菌处理相比... 为明确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的防治效果,通过人工接菌和药液浸种试验,对各处理的种薯发芽、生长、产苗量及薯苗带菌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种薯或基质带菌育苗,种薯发芽数与未接菌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浓度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对种薯发芽数也未见显著影响。与未接菌处理相比,种薯带菌和育苗基质带菌处理未药剂浸种时产苗量分别减少43.97%和59.82%。使用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500 mg/L浸种时,种薯和基质带菌试验中千克种薯产苗分别为74.12株和69.56株,苗床接菌试验中产苗分别为126.92株和85.31株,均显著高于未药剂浸种的处理。调查发现,种薯或苗床带菌会使萌发的嫩芽受黑斑病菌感染,引起死苗、生长停滞和薯苗带菌,是产苗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可减少薯苗发病,增加产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长喙壳 甘薯苗期黑斑病 浸种 产苗量
下载PDF
玉米旋心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石山 蔡娟 +3 位作者 李杏山 马占宽 郭建卿 王兵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9-62,共4页
玉米旋心虫(ApopnyliaflavoviyensFairmaire)在豫西主要分布于海拔500m以上的丘陵浅山区。1a发生1代,幼虫危害盛期在6月至7月中旬末,主要造成玉米枯心苗,呈分蘖丛生的畸形株,多不抽穗而致绝收。发现成虫寄主有白苏、紫苏和冬凌草... 玉米旋心虫(ApopnyliaflavoviyensFairmaire)在豫西主要分布于海拔500m以上的丘陵浅山区。1a发生1代,幼虫危害盛期在6月至7月中旬末,主要造成玉米枯心苗,呈分蘖丛生的畸形株,多不抽穗而致绝收。发现成虫寄主有白苏、紫苏和冬凌草3种。适时早播和轮作倒茬是减轻危害的经济有效措施;用甲基异柳磷毒土围苗等药杀幼虫是田间防治控制危害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旋心虫 危害 寄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豫西地区2006年麦田4代黏虫严重发生及越冬情况调查
3
作者 马占宽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0,共2页
汝阳县地处豫西偏南,伏牛山麓,外方山区,位于北纬33°49′~34°21′,东经112°8′~112°38′,海拔220~1600m.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全县耕地面积2.6万hm^2,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红薯、花生、谷子等。常... 汝阳县地处豫西偏南,伏牛山麓,外方山区,位于北纬33°49′~34°21′,东经112°8′~112°38′,海拔220~1600m.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全县耕地面积2.6万hm^2,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红薯、花生、谷子等。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O万hm^2,玉米种植面积1.2万hm^2。黏虫是本地区的重要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地区 黏虫 越冬 麦田 种植面积 耕地面积 种植作物 汝阳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