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在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维持复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2.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需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目的探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在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维持复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2.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需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术中使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组,2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根据张世民等提出的术中透视内侧与前侧皮质对应关系(正性、中性、负性支撑)来判断骨折复位质量,观察内固定稳定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2枚克氏针共植入次数≤4次6例(30%),5~8次7例(35%),≥9次7例(3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输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再骨折等并发症以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试验组术中复位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Z=–2.794,P=0.024)。术后12个月试验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1)。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中使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可在术中有效维持复位效果,减少术者透视次数,提高复位质量,减少异体血输入,获得更好的髋关节功能,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在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维持复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2.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需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术中使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组,2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根据张世民等提出的术中透视内侧与前侧皮质对应关系(正性、中性、负性支撑)来判断骨折复位质量,观察内固定稳定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2枚克氏针共植入次数≤4次6例(30%),5~8次7例(35%),≥9次7例(3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输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再骨折等并发症以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试验组术中复位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Z=–2.794,P=0.024)。术后12个月试验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1)。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中使用经骨皮质临时固定技术,可在术中有效维持复位效果,减少术者透视次数,提高复位质量,减少异体血输入,获得更好的髋关节功能,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