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闫俊强 冯玉凤 +2 位作者 黄家瑞 刘安然 张育德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2期26-30,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为减少脑梗死的复发寻找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00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排除...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为减少脑梗死的复发寻找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00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排除2例死亡,2例失访,共计196例患者纳入研究,按首次发作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依据复发组脑梗死病情演变情况分为进展组及非进展组,记录患者脑梗死初发时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吸烟史、嗜酒史等;临床资料如原发性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史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如hs-CRP、血糖、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CRE)、Hcy等。分析影响初发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复发及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脑梗死初发时的血清Hcy、hs-CRP、LDL、UA、CRE、高血压病、糖尿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影响复发的因素代入多因素分析得出Hcy、hs-CRP、高血压、糖尿病是影响初发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组中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Hcy、hs-CRP、UA、LDL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影响进展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Hcy、hs-CRP是影响复发脑梗死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能是脑梗死复发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水平可能对脑梗死复发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复发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NSE、S100B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清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7期2975-2977,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S100B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NSE、S100B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高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减轻脑组织损伤,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依达拉奉 抗病毒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燕 张延停 乔丰爽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5期3382-3382,共1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40例患者经严密护理观察后,25例病情稳定并且停用机械通气,另15例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7....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40例患者经严密护理观察后,25例病情稳定并且停用机械通气,另15例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7.5%;11例肺部感染,2例脑疝,1例脑出血,2例气胸。结论:对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配合严密观察及针对性护理,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脑梗死 急性期 护理
下载PDF
综合护理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燕 张延停 乔丰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5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45例,分为非鼻饲组、一般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根据吞咽功能的实际情况和吸入性肺炎的情况视为标准对3组的患者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45例,分为非鼻饲组、一般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根据吞咽功能的实际情况和吸入性肺炎的情况视为标准对3组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非鼻饲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80.0%(8/10),一般护理组为26.7%(4/15),综合护理组为10.0%(2/20),一般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鼻饲组与一般护理组、综合护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护理组吞咽困难有效率53.3%(8/15)低于综合护理的85.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技术可以有效的应用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上,并且可以很好地避免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卒中 吞咽障碍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溶解治疗颈动脉斑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马双喜 时俊 刘建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3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溶解治疗颈动脉斑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24例颈动脉粥样斑块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溶解治疗。同时选择同期24例颈动脉斑块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溶解治疗颈动脉斑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24例颈动脉粥样斑块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溶解治疗。同时选择同期24例颈动脉斑块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用药前后斑块面积、颈动脉IMT、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 2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用药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治疗后2组患者斑块面积、颈动脉IMT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阿司匹林溶解治疗颈动脉斑块脑梗死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还可有效缩小患者斑块面积,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阿司匹林 颈动脉斑块脑梗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马双喜 郑智慧 乔丰爽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法的...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观察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用能有效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其生活能力,安全性好,实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联合 脑梗死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流灌注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亚 郑智慧 王丽 《临床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患者脑血流灌注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脑梗死急性期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患者脑血流灌注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脑梗死急性期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情况、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及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脑血流灌注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梗死 认知功能 脑血流灌注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通心络胶囊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郭莉莉 廖原 马双喜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15期122-123,共2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每晚均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mg,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组同时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连续治疗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每晚均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mg,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组同时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检测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并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LDL—C、CRP、IMT分别为(2.2±0.2)mmol/L、(8.4±2.3)ng/ml、(1.0±0.1)mm,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治疗组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抗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