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荷载微小RNA-29对大鼠胫骨骨缺损的治疗作用
1
作者
石宁宁
谢艳
+3 位作者
单海民
王新江
肖建伟
郑吉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2301-2304,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荷载微小RNA(miR)-29对大鼠胫骨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购自河南实验动物中心的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采用手术制造胫骨骨缺损模型,对照...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荷载微小RNA(miR)-29对大鼠胫骨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购自河南实验动物中心的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采用手术制造胫骨骨缺损模型,对照组大鼠仅手术,不做骨缺损手术。治疗组大鼠骨缺损部位注射荷载miR-29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模型组只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8周后,X线分析骨缺损部位愈合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测定新生骨面积百分比;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分化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3组大鼠降钙素、Ⅰ型胶原C-末端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水平;Micro-CT检测骨缺损区内骨体积分数(BV/TV),组织骨密度(tBMD)和骨小梁数量(Tb.N)等参数的变化。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治疗组大鼠X线片评分(3.87±0.75)高于模型组(2.35±0.57),差异统计学意义(t=3.012,P<0.05)。治疗组大鼠胶原纤维面积比和新生骨面积比[(12.20±2.78)%、(35.87±3.59)%]高于模型组[(5.70±1.16)%、(20.6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2、11.480,P<0.05)。对照组大鼠骨缺损部位破骨细胞数量[(6.10±1.52)个]低于模型组[(12.50±2.2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8,P<0.05)。治疗组大鼠骨缺损部位破骨细胞数量[(8.20±1.23)个]低于模型组[(12.50±2.2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2,P<0.05)。治疗组大鼠骨缺损部位降钙素和Ⅰ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8.62±0.70)、(21.00±4.13)ng/ml]低于模型组[(16.88±2.69)、(29.78±4.4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97、4.566,P<0.05)。治疗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74.72±6.93)ng/ml]高于模型组[(55.49±8.1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5,P<0.05)。治疗组大鼠骨缺损部位tBMD和BV/TV和Tb.N[(0.26±0.04)g/cm^(2)、(22.20±2.04)%、(1.52±0.15)/mm]高于模型组[(0.14±0.02)g/cm^(2)、(19.80±2.35)%、(1.25±0.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8、2.438、3.360,P<0.05)。结论:荷载miR-29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胫骨骨缺损部位骨形成,有助于缺损部位的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微小RNA-29
胫骨骨缺损
骨愈合
原文传递
题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荷载微小RNA-29对大鼠胫骨骨缺损的治疗作用
1
作者
石宁宁
谢艳
单海民
王新江
肖建伟
郑吉全
机构
河南省
洛阳
正骨
医院
、河南省
骨科医院
手外显微
骨科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
出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2301-2304,共4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发展项目(212102310855)。
文摘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荷载微小RNA(miR)-29对大鼠胫骨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购自河南实验动物中心的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采用手术制造胫骨骨缺损模型,对照组大鼠仅手术,不做骨缺损手术。治疗组大鼠骨缺损部位注射荷载miR-29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模型组只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8周后,X线分析骨缺损部位愈合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测定新生骨面积百分比;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分化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3组大鼠降钙素、Ⅰ型胶原C-末端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水平;Micro-CT检测骨缺损区内骨体积分数(BV/TV),组织骨密度(tBMD)和骨小梁数量(Tb.N)等参数的变化。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治疗组大鼠X线片评分(3.87±0.75)高于模型组(2.35±0.57),差异统计学意义(t=3.012,P<0.05)。治疗组大鼠胶原纤维面积比和新生骨面积比[(12.20±2.78)%、(35.87±3.59)%]高于模型组[(5.70±1.16)%、(20.6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2、11.480,P<0.05)。对照组大鼠骨缺损部位破骨细胞数量[(6.10±1.52)个]低于模型组[(12.50±2.2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8,P<0.05)。治疗组大鼠骨缺损部位破骨细胞数量[(8.20±1.23)个]低于模型组[(12.50±2.2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2,P<0.05)。治疗组大鼠骨缺损部位降钙素和Ⅰ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8.62±0.70)、(21.00±4.13)ng/ml]低于模型组[(16.88±2.69)、(29.78±4.4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97、4.566,P<0.05)。治疗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74.72±6.93)ng/ml]高于模型组[(55.49±8.1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5,P<0.05)。治疗组大鼠骨缺损部位tBMD和BV/TV和Tb.N[(0.26±0.04)g/cm^(2)、(22.20±2.04)%、(1.52±0.15)/mm]高于模型组[(0.14±0.02)g/cm^(2)、(19.80±2.35)%、(1.25±0.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8、2.438、3.360,P<0.05)。结论:荷载miR-29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胫骨骨缺损部位骨形成,有助于缺损部位的骨愈合。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微小RNA-29
胫骨骨缺损
骨愈合
Keyword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icroRNA-29
Tibial bone defect
Osse-ous union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荷载微小RNA-29对大鼠胫骨骨缺损的治疗作用
石宁宁
谢艳
单海民
王新江
肖建伟
郑吉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