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炎托毒丸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慢性感染创面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钟文龙 杨思敏 +1 位作者 郭再冉 王新卫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评价骨炎托毒丸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慢性感染创面正虚邪恋证的疗效。方法:选取骨科下肢创面感染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经病灶清除给以VSD治疗,二期行植皮或皮瓣覆盖;观察组患者... 目的:评价骨炎托毒丸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慢性感染创面正虚邪恋证的疗效。方法:选取骨科下肢创面感染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经病灶清除给以VSD治疗,二期行植皮或皮瓣覆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服用骨炎托毒丸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严格遵照抗生素应用原则进行抗感染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天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中医证候积分、创面生长情况,以及创面愈合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4天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生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炎托毒丸联合VSD治疗骨科下肢慢性感染创面,能够局部与整体兼重、内外兼治,从而提高疗效,改善症状,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感染创面 骨炎托毒丸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骨搬移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钟文龙 王新卫 +3 位作者 杨思敏 郭再冉 张磊 陈江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45-548,553,共5页
目的探讨骨搬移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行骨搬移治疗的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对合端愈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 目的探讨骨搬移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行骨搬移治疗的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对合端愈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138例患者获得8~4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4.76±8.49)个月。术后对合端愈合81例;对合端不愈合57例,发生率为41.3%,其中对合端骨质硬化21例(15.2%),线位不良18例(13.0%),折端骨质吸收萎缩13例(9.4%),软组织嵌顿5例(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局部软组织条件、骨块搬移距离、搬移方向是骨搬移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并发对合端骨不愈合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局部软组织条件、骨块搬移距离是骨搬移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搬移技术是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概率高,年龄、是否吸烟、局部软组织条件、骨块搬移距离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胫骨 骨折 不愈合
下载PDF
硬化性骨髓炎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思敏 黄鹏程 王新卫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8期86-88,共3页
硬化性骨髓炎由Garrè Carl(1858~1928 年)于1891 年首次在文献中提出[1]。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骨髓炎,因病变骨质广泛硬化,临床发病率低、症状缺乏特征,文献少有报道,导致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漏诊。我院近年收治1 例误诊为... 硬化性骨髓炎由Garrè Carl(1858~1928 年)于1891 年首次在文献中提出[1]。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骨髓炎,因病变骨质广泛硬化,临床发病率低、症状缺乏特征,文献少有报道,导致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漏诊。我院近年收治1 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硬化性骨髓炎(胫骨)患者,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以帮助医师对本病加深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骨髓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误诊 临床资料 发病率 文献 医师
下载PDF
2017国际专家组《骨折相关性感染定义的共识》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钟文龙 王新卫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80-384,共5页
骨折相关性感染(fracture related infection,FRI)是创伤骨科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轻则延长疗程和增加医疗费用,重则需要多次手术和并发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截肢可能。然而,一直以来FRI无明确的定义,故很难对该并发症带来的影响进行... 骨折相关性感染(fracture related infection,FRI)是创伤骨科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轻则延长疗程和增加医疗费用,重则需要多次手术和并发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截肢可能。然而,一直以来FRI无明确的定义,故很难对该并发症带来的影响进行准确评估和对现有的研究展开比较[1-2]。鉴于此,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rbeitsgemeins fur Osteosynthe-sesfragen,AO)基金会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由世界多国科学家和医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希望达成对 FRI定义的专家共识,制定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2016年 12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了第二阶段专家共识的会议,AO基金会、欧洲骨与关节感染协会及致力于 FRI工作的各个创伤骨科医院和学术机构就第一阶段专家们通过视频和邮件形成的共识展开讨论,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举手表决,最终形成了第一份FRI的定义共识,并且随后以文章的形式进一步解释和说明[3]。该共识确定了4条确诊性标准(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可确定感染的存在)和6项共14条提示性标准(只要符合一条即提示与感染可能相关,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其提出的FRI定义旨在规范临床医生报道,提高发表文章的质量,供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诊断和明确FRI,此共识在今后的前瞻性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修改。现就其要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感染 共识 解读
下载PDF
基于TIME原则运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Ⅲ期压疮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钟文龙 王新卫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2期74-76,共3页
压疮又称“席疮”、“褥疮”,因皮肤及深部组织在一定压力及足够的受压时间的作用下发生持续的缺血、缺氧及营养障碍,最终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坏死。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不仅影响原发病的痊愈,其住院时间及救治难度也有所增... 压疮又称“席疮”、“褥疮”,因皮肤及深部组织在一定压力及足够的受压时间的作用下发生持续的缺血、缺氧及营养障碍,最终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坏死。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不仅影响原发病的痊愈,其住院时间及救治难度也有所增加,如有合并感染或败血症,病死率超过50%[1]。因此,积极地预防和治疗压疮对长期卧床患者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TIME原则对创面进行评估后,运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德莫林喷剂,江苏阳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治疗Ⅲ期压疮患者6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压疮 皮肤创面 诱导活性 治疗期 临床观察 敷料 长期卧床患者 局部组织损伤
下载PDF
膝关节曲霉菌感染误诊为膝关节结核1例
6
作者 钟文龙 郭再冉 王新卫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第9期84-86,共3页
曲霉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多侵袭免疫缺陷、恶性肿瘤长期化疗、器官移植以及肺结核治疗后的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为肺、胃肠道、脑、皮肤及鼻窦[1]。而膝关节曲霉菌感染国内外鲜有报道[2],因此医生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认识不足... 曲霉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多侵袭免疫缺陷、恶性肿瘤长期化疗、器官移植以及肺结核治疗后的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为肺、胃肠道、脑、皮肤及鼻窦[1]。而膝关节曲霉菌感染国内外鲜有报道[2],因此医生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认识不足,容易出现误诊。我院近年收治1例误诊为膝关节结核的曲霉菌性膝关节感染患者,现报道临床资料如下,以期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结核 曲霉菌感染 误诊 感染患者 临床医生 条件致病菌 免疫缺陷 长期化疗
下载PDF
结合Ilizarov技术行胫跟或胫距跟融合同期治疗踝关节感染并骨缺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磊 王新卫 +2 位作者 陈雨声 万明才 陈江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跟或胫距跟融合同期治疗踝关节感染并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跟或胫距跟融合同期治疗踝关节感染并骨缺损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5~61岁,平均39.8岁。踝关节...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跟或胫距跟融合同期治疗踝关节感染并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跟或胫距跟融合同期治疗踝关节感染并骨缺损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5~61岁,平均39.8岁。踝关节感染原因:外伤12例,其中高处坠落伤5例,摔伤4例,交通事故伤1例,砸伤1例,扭伤1例;血源性2例。入院前曾行手术0~8次,平均3.7次。术前改良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30.25±3.54)分。病程1~30个月,平均10.3个月。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复发,均未行二期植骨融合等手术干预。1例患者诉行走时间>30 min后出现踝关节周围轻度疼痛及肿胀,未行特殊处理;患者术后出现0~3次不同程度针眼红肿情况,经相应处理后缓解。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6.8个月。除2例尚未拆除外固定架(带架时间分别为6、8个月),其余患者均于术后6~14个月,平均9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均恢复行走功能。拆架后改良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70.92±1.0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92,P=0.000)。结论结合Ilizarov技术行胫跟或胫距跟融合同期治疗踝关节感染并骨缺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感染 骨缺损 ILIZAROV技术 踝关节 关节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