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 1
-
-
作者
周普民
朱子健
-
机构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教研室
安徽省阜阳县是第六中学
-
出处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18年第9期12-14,21,共4页
-
文摘
【热点材料】 7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
科技保障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
质量发展
国家安全
科技发展
-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浅谈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
-
-
作者
李天宝
-
机构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基础教研室
-
出处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10年第7期3-5,共3页
-
文摘
21世纪,世界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深入发展,放眼全球,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发展本国的经济和科技,以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对我国来说,能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不是资金,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人才。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进行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高中政治学科来说,新教材有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创新,超越自我。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
关键词
教材使用
政治学
高中
经济全球化
高素质人才
综合国力
国际竞争
自然资源
-
分类号
F114.41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浅议构建高效、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
- 3
-
-
作者
周普民
-
机构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教研室
-
出处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8年第16期4-4,共1页
-
文摘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以促 进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综合课程。教学实 践中,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新课改理念和策略,让教学 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引领人生,才能达到 立德树人、培养合格公民的终极教育目标。
-
关键词
思想品德
高效
生活化
教学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同课异构——“溶解度”带来的思考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李春喜
-
机构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教研室
-
出处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8年第4期36-36,共1页
-
文摘
笔者曾深入中学听课,恰好听了两节内容大致相同的课: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二'溶解度'。两节课上知识的呈现方式截然不同,下面是两位教师在讲授溶解度概念时的片段。片段一: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并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为了比较物质溶解性的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溶解度'。教师出示溶解度概念,并再三强调概念的四要素: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接着出示辨析题:'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表示的意义。
-
关键词
溶解度
氯化钠
思维品质
硝酸钾
呈现方式
溶解性
教学片段
饱和状态
教学过程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借助作文讲评课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 5
-
-
作者
王霞光
-
机构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基础教研室
-
出处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2年第11期40-41,共2页
-
文摘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的学生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课业负担重,阅读时间少,阅读面狭窄,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物,直接导致作文水平下降,让人担忧。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从作文讲评课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希望与大家分享。
-
关键词
作文讲评课
学生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课业负担
真情实感
学生作文
初中阶段
现实生活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考作文怎样做才最节省时间
- 6
-
-
作者
王霞光
-
机构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基础教研室
-
出处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2年第1期9-10,共2页
-
文摘
一般来讲,中考语文试卷上的作文分数,往往能占到试卷总分数的50%,可以这样说,如果考试时作文出了差错,分数上不去,语文要想拿高分恐怕是很难的。但是,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并不是所有考生都能“下笔成千言,妙手著华章”的。
-
关键词
中考作文
时间
语文试卷
分数
考试
高分
考场
考生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