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对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苏毅 慕春言 +1 位作者 马欣 赵倡武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5X期603-604,共2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l~2级原发性高压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80~160 mg。治疗24 w,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室结构和舒张功能变化。结果:... 目的:观察缬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l~2级原发性高压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80~160 mg。治疗24 w,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室结构和舒张功能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减低(P<0.05),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心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缬沙坦有较好的降压疗效,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主室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左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欣 苏毅 赵倡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22期115-116,共2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2009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治疗组治愈及好转30例,无效6例...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2009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治疗组治愈及好转30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及好转22例,无效1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疗效,能促进患者恢复,对患者预后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 低分子肝素钙 血栓 静脉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苏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30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氟伐他汀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氟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使用剂量为20mg/次,观察组为40mg/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NP、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min步行距离]、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NP水平、LVEDD低于对照组,LVEF、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及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hs-CRP、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40mg/次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更加明显,但对患者肝功能损害较大,对于不同剂量的选择应以患者病情及耐受度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氟伐他汀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马欣 苏毅 赵倡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21期70-70,共1页
目的讨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和冠脉再通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54例,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50例。均于入院后测定心肌酶谱、择期行冠脉造影,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 目的讨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和冠脉再通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54例,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50例。均于入院后测定心肌酶谱、择期行冠脉造影,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峰值,两组冠脉造影血管再通的情况,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结果缺血预适应组(IP组)的患者的CK,CK-MB峰值浓度显著低于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P<0.01)。心功能不全、心衰、梗死后心绞痛明显低于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冠脉再通情况明显高于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可减少其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的程度,促进冠脉的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适应 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改善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5
作者 苏毅 慕春言 +1 位作者 马欣 赵倡武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成功经皮冠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ngioplasty,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改善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108例成功PCI的冠心病(CHD)住院患者,根据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累积积分法分为高分... 目的:探讨成功经皮冠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ngioplasty,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改善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108例成功PCI的冠心病(CHD)住院患者,根据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累积积分法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射血分数EF值。结果:低分组、高分组术后EF值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P<0.05)。结论:成功PCI对冠状动脉病变较轻或严重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脉成形术 左室收缩功能 冠状动脉狭窄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左心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血浆脑利钠肽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苏毅 慕春言 +1 位作者 马欣 赵倡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左心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的水平及其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95例左心衰竭患者按快速心房纤颤、窦性心率分组,采用Roche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BNP水平。结果左心衰竭合并快速心房纤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 目的观察左心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的水平及其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95例左心衰竭患者按快速心房纤颤、窦性心率分组,采用Roche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BNP水平。结果左心衰竭合并快速心房纤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率组(P<0.05)。结论左心衰竭合并快速心房纤颤患者BNP水平者比窦性心率者高,且与左心房内径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心房纤颤 左房内径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3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欣 慕春言 苏毅 《临床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寻找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仔细观察询问术后患者发病情况,做心电图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1例患者血管硬化明显,病变弥漫,支架置入贴远端夹层;1例术后剧烈活动,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 目的寻找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仔细观察询问术后患者发病情况,做心电图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1例患者血管硬化明显,病变弥漫,支架置入贴远端夹层;1例术后剧烈活动,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血栓形成;1例患有糖尿病,冠状动脉植入长支架后支架贴壁不充分。结论支架内血栓形成与诸多因素相关,其防治措施也应据此多方面展开,选用最佳的治疗策略,从各方面预防和避免支架内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 血栓 急性 亚急性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效果
8
作者 苏毅 马欣 +2 位作者 李秋霞 于付生 慕春言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3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对照组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对照组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均成功实施手术,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造影检查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疗效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老年患者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苏毅 慕春言 +1 位作者 马欣 赵倡武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14期40-41,共2页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A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123例在12 h内发病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常规股动脉组.另选在12 h内发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A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123例在12 h内发病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常规股动脉组.另选在12 h内发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STEMI患者126例为选择性桡动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3% vs 97.56%,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降低(1 vs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直接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血管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