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细胞癌TRIM21蛋白表达与腹腔镜根治术术后复发的关联性
1
作者 贾楷桥 刘东升 +1 位作者 朱惠刚 李肖芸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42-345,350,共5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三结构域蛋白21(TRIM21)蛋白表达,分析其对腹腔镜根治术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某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HCC患者138例,术中切取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不同临床病...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三结构域蛋白21(TRIM21)蛋白表达,分析其对腹腔镜根治术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某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HCC患者138例,术中切取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不同临床病理特征HCC患者癌组织TRIM21蛋白阳性表达率。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一般资料和癌组织TRIM21蛋白表达阳性率,COX回归模型分析HCC腹腔镜根治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癌组织TRIM2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TNM分期为Ⅲ期、肿瘤多发、组织分化程度为未/低分化、有微血管侵犯的HCC患者TRIM2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单发、组织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血管侵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8例患者随访期间14例失访,69例复发,复发率55.65%;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TNM分期Ⅲ期、微血管侵犯、TRIM21蛋白表达阴性是HCC腹腔镜根治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TRIM21蛋白在HCC组织中呈低表达,其表达与TNM分期、肿瘤数量、组织分化程度及微血管侵犯密切相关,是HCC腹腔镜根治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三结构域蛋白21 腹腔镜根治术 复发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凉膈散联合乳果糖治疗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程相超 《陕西中医》 2019年第7期879-881,88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凉膈散联合乳果糖灌肠对其炎症反应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凉膈散联合乳果糖灌肠...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凉膈散联合乳果糖灌肠对其炎症反应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凉膈散联合乳果糖灌肠。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Balthazar CT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3、7、10天血清淀粉酶(AMY)水平、白细胞介素-18(IL-18)变化、C反应蛋白表达,记录患者腹痛症状缓解时间、开放肠内营养时间、生命体征平稳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入住ICU天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腹痛症状缓解时间、开放肠内营养时间、生命体征平稳时间及ICU住院天数均缩短,且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凉膈散联合乳果糖灌肠能改善炎症反应有效减轻症状,恢复肠功能,缩短治疗病程,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膈散 乳果糖 急性胰腺炎 重症 ICU APACHEⅡ评分 BalthazarCT评分
下载PDF
内镜用套扎器与经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切除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耀刚 袁启东 +3 位作者 杨敏 赵锦华 曹雅 司祥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8期1-5,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用套扎器与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切除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采用经内镜法切除的食管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套扎组35例[经内镜套扎器套扎法(直径<10 mm)],STER组31例,对...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用套扎器与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切除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采用经内镜法切除的食管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套扎组35例[经内镜套扎器套扎法(直径<10 mm)],STER组31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穿孔、出血、气胸和进食障碍)、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等指标。结果套扎组手术时间较STER组短[(8.9±1.1)和(62.3±2.8)min],手术费用较STER组少[(5126.8±26.5)和(15721.3±39.6)元],术中出血量较STER组少[(5.6±1.7)和(42.3±3.5)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直径<10 mm的食管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肿瘤,经内镜套扎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方面均优于STER组,两种手术方法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下肿瘤 内镜用套扎器 隧道内镜 内镜治疗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观察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建军 赵海平 杨志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期223-22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直肠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28)和开腹组(n=20),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直肠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28)和开腹组(n=20),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随访3个月~3年,腹腔镜组1年生存率92.9%,3年生存率78.6%,无复发病例;开腹组1年生存率90.0%,3年生存率65.0%,复发1例。余均无瘤存活。结论较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直肠癌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根治术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PPH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侯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1期110-111,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吻合器痔环切术(PPH术)和传统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PPH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吻合器痔环切术(PPH术)和传统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PPH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PH术治疗混合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环切术 传统手术 混合痔
下载PDF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志忠 李长江 白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8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问题上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观察组施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然后观察和记录...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问题上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观察组施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然后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观察组胃肠减压量比对照组多,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施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效果显著,临床症状缓解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老年患者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下载PDF
胆囊结石患者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程相超 张家明 《感染.炎症.修复》 2022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胆囊结石患者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因素。方法:536例胆囊结石患者于2018年11月—2021年12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行内镜保胆取石术,随访1年,根据期间腹部B超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胆囊结石复发组(n=32)和未复发组(n=5... 目的:探讨影响胆囊结石患者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因素。方法:536例胆囊结石患者于2018年11月—2021年12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行内镜保胆取石术,随访1年,根据期间腹部B超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胆囊结石复发组(n=32)和未复发组(n=504),收集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胆囊息肉,是否有胆石症家族史,结石数量,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行内镜保胆取石术的536例患者中有32例1年内结石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胆石症家族史(P=0.018,OR=9.641)、油腻食物的饮食习惯(P=0.000,OR=24.804)、结石数量≥3个(P=0.039,OR=5.658)、胆囊收缩功能差(P=0.003,OR=6.449)以及甘油三酯水平≥1.7mmol/L(P=0.016,OR=3.789)是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上述5种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为0.818,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62%、78.12%。结论: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的风险较高,有胆石症家族史、油腻食物饮食习惯、结石数量≥3个、胆囊收缩功能差、甘油三酯水平≥1.7 mmol/L是术后患者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行内镜保胆取石术的患者应对相关危险因素予以有效控制,以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对于胆囊壁厚度≥4 mm或术前胆囊功能收缩异常的患者,不建议行内镜保胆取石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内镜保胆取石术 复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T管皮下埋藏法在长期胆道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程相超 赵建红 +1 位作者 袁启东 李长江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34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T管皮下埋藏法在胆道长期引流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2月本科行胆管手术后T管长期引流治疗患者13例,患者均行手术后T管皮下埋藏法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发生T管引流口感染1例;并发T管脱入腹腔1例,... 目的:探讨T管皮下埋藏法在胆道长期引流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2月本科行胆管手术后T管长期引流治疗患者13例,患者均行手术后T管皮下埋藏法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发生T管引流口感染1例;并发T管脱入腹腔1例,行局麻手术取出T管治愈;并发胆总管结石残留1例,行手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愈;合并手术后胆管狭窄1例,行经T管窦道胆道狭窄扩张后治愈。患者全部回访满意。结论:采用T管皮下埋藏法治疗长期胆道引流术患者,手术简单,创伤小,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埋藏法 T管引流 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免钉合补片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军 刘耀刚 +2 位作者 杨志忠 袁启东 李长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免钉合补片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TAPP,实验组采用免钉合补片TAPP。结果实验组手术... 目的探讨免钉合补片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TAPP,实验组采用免钉合补片TAPP。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例数、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手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复发例数、疼痛分数和血清肿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免钉合补片预防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后并发症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钉合补片 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 腹腔镜 并发症
下载PDF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送 宋志华 魏琳琳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4期1575-1578,1613,共5页
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6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比... 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6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用药依从性[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应用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依从性
下载PDF
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横结肠癌的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耀刚 袁启东 +1 位作者 凃成志 程相超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3期2446-2448,247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横结肠癌的疗效。方法依据治疗方式将86例横结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横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完整横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横结肠癌的疗效。方法依据治疗方式将86例横结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横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完整横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一般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获检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横结肠癌效果满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横结肠癌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脐正中襞覆盖内环联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耀刚 程相超 +1 位作者 袁启东 凃成志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22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脐正中襞覆盖内环联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脐正中襞覆盖内环联合腹腔镜疝囊... 目的:观察脐正中襞覆盖内环联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脐正中襞覆盖内环联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0、TNF-α、hs-C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82%,低于对照组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正中襞覆盖内环联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可增高炎性因子水平,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的效果优于单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脐正中襞覆盖内环术 腹股沟斜疝 炎性因子 复发率
下载PDF
腹腔镜下耻骨上疝的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建军 杨志忠 刘耀刚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3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和研究腹腔镜下耻骨上疝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14例行腹腔镜下耻骨上切口疝修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方法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转为开腹手术,其中疝最大缺损直径为11.4cm,平... 目的探讨和研究腹腔镜下耻骨上疝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14例行腹腔镜下耻骨上切口疝修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方法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转为开腹手术,其中疝最大缺损直径为11.4cm,平均缺损直径为8.9±1.4cm,平均手术时间为(131.4±12.9)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3/14)。结论腹腔镜下耻骨上切口疝的治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耻骨上疝 疝修补术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李璐 李长江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检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2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有患者术后半年是否出现复发转移将其进行分...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检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2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有患者术后半年是否出现复发转移将其进行分组,其中复发转移组120例,未复发转移组80例。对2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并检测血清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将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将2组患者中基线资料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筛选,得出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s-Tg水平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200例患者经过半年的随访发现,有120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占比60.0%,其中有37例复发,占18.5%,转移75例,占37.5%,而复发和转移的患者8例,占4.0%;复发转移组患者中Ⅲ~Ⅳ期、病灶数量>1个的患者占比,以及血清ps-Tg水平相较于未复发转移升高(均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病灶数量>1个、血清ps-Tg水平高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OR=1.161、1.445、1.853,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ps-Tg水平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值=(0.830,0.957),约登指数为0.779,最佳截断值为149.05 ng/ml,敏感度为80.77%,特异度为97.11%。结论NM分期为Ⅲ~Ⅳ期、病灶数量>1、血清ps-Tg水平高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血清ps-Tg水平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类 甲状腺肿瘤 复发 预测
下载PDF
综合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张刘彦 刘华 夏莹娟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0期2308-2312,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两组患者均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两组患者均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T4、T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可帮助患者调节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效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综合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 生活质量 用药依从性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贾楷桥 朱惠刚 刘东升 《临床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与LCBDE组,每组34例。开...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与LCBDE组,每组34例。开腹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LCBDE组采取LCBDE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应激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结果LCBDE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LCBDE组IL-6、CRP、IL-1水平低于开腹组,ACTH、NE、Cor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CBD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开腹组为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CBDE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且不会影响结石的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胃肠功能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免疫及营养状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6
17
作者 程相超 袁启东 赵建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病例纳入条件、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SA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采用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分...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病例纳入条件、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SA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采用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n=44)和肠外营养组(n=32),肠内营养组给予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①APACHEⅡ和SOFA评分在2组患者治疗后2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且在治疗后2周时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0);②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在2组患者治疗后2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而Hb较治疗前降低(P<0.050),且在治疗后2周时肠内营养组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0);③CD4、CD8、CD4/CD8和IgG、IgM、IgA在2组患者治疗后2周时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0),但在治疗后2周时肠内营养组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0);④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在2组患者的治疗后2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且在治疗后2周时肠内营养组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0)。⑤肠内营养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20.45%(9/44)比53.13%(17/32),χ~2=8.786,P=0.003]。结论 SAP患者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患者免疫及营养状态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 免疫功能 营养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