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例首诊于眼科的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一玮 汪宇涵 +2 位作者 马瑾 钟勇 杨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0-531,共2页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HH)是一类不明病因引起的颅内压力升高性疾病。
关键词 视乳头水肿 视野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在不同品系正常小鼠角膜的分布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红敏 刘素素 +5 位作者 陈国铭 柳慧 窦新岩 王素娟 李金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80-785,共6页
背景 以往人们通常认为角膜无血管、无髓系来源的免疫细胞存在.C57BL/6J小鼠、BALB/c小鼠和裸鼠是眼科免疫学基础研究的常用模型,这些小鼠的角膜是否存在天然免疫的关键细胞——中性粒细胞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的 研究实验室常用的C57BL... 背景 以往人们通常认为角膜无血管、无髓系来源的免疫细胞存在.C57BL/6J小鼠、BALB/c小鼠和裸鼠是眼科免疫学基础研究的常用模型,这些小鼠的角膜是否存在天然免疫的关键细胞——中性粒细胞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的 研究实验室常用的C57BL/6J鼠、BALB/c鼠和裸鼠正常角膜的中性粒细胞分布特征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角膜正常、10 ~ 12周龄的SPF级雄性C57BL/6J鼠、BALB/c鼠和BALB/c背景的裸鼠各16只,取3种小鼠各8只制备成中央区相连的4瓣角膜铺片,并以角膜周边血管缘为界向内以3个同心圆分区.分别用Gr-1-FITC抗体和CD31/PECAM-1-PE抗体对角膜中性粒细胞和血管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用免疫荧光显微镜和AR软件测量角膜血管面积并计数中性粒细胞.选取3种小鼠各8只制备角膜创伤模型,用无菌手术刀片以角膜中央为中心做十字划痕,深度至角膜前弹力层.创伤后即刻(0 h)、12h、24 h用2 g/L荧光素钠点眼,荧光显微镜下以AR软件计算不同时间点的创伤面积.于划痕后24 h取小鼠角膜制备铺片,用Gr-1-FITC抗体和CD31/PECAM-1-PE抗体行荧光染色,比较3种创伤小鼠角膜的血管分布、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实验动物的饲养与使用均遵循美国视觉与眼科研究协会制定的科研动物使用规范. 结果 正常C57BL/6J小鼠、BALB/c小鼠和裸鼠角膜中性粒细胞总数分别为(1 733±237)、(353±96)和(1 601 ±223)个/角膜,BALB/c小鼠角膜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少于C57BL/6J小鼠和裸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正常小鼠角膜缘均可见血管分布,BALB/c小鼠角膜缘血管面积明显小于C57BL/6J小鼠和裸鼠,C57BL/6J小鼠角膜缘血管面积明显大于裸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正常小鼠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与血管面积均呈明显正相关(C57BL/6J:r=0.936,P=0.001;BALB/c:r =0.939,P=0.001;裸鼠:r=0.935,P=0.001).角膜划痕后24 h,C57BL/6J小鼠和裸鼠的创伤面积均明显大于BALB/c小鼠(均P=0.000),且以裸鼠的创伤面积最大.角膜划痕后C57BL/6J模型鼠、BALB/c模型鼠和模型裸鼠的角膜上中性粒细胞数目分别为(3 340±417)、(1 235±337)和(4 680±450)个/角膜,BALB/c模型鼠角膜上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少于C57BL/6J模型鼠和模型裸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3种小鼠角膜创伤面积与中性粒细胞数目均呈明显正相关(C57BL/6J小鼠:r=0.805,P=0.016;BALB/c小鼠:r=0.943,P=0.000;裸鼠:r=0.916,P=0.001). 结论 不同品系的正常小鼠角膜中性粒细胞分布的数目取决于角膜血管的分布和面积,角膜损伤后小鼠角膜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加,角膜中性粒细胞数目较少的小鼠其角膜创伤修复速度较快,提示角膜血管网部位中性粒细胞的基础状态可能与角膜对感染的易感性以及感染后的早期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感染 中性粒细胞 疾病模型 动物 C57BL 6J鼠 BALB c鼠 裸鼠
下载PDF
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丽娅 许中中 +9 位作者 张俊杰 孙声桃 李金 余晓菲 祝磊 张月琴 贺燚 李家臣 王璐璐 陶思羽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7-662,共6页
目的:评价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门诊的84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刮片镜检及真菌培养,对患者进行局部伏立康唑治... 目的:评价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门诊的84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刮片镜检及真菌培养,对患者进行局部伏立康唑治疗,观察药物疗效,比较不同诊断方法敏感性比较伏立康唑对不同菌属所致角膜感染的疗效差异。采用K-S检验判断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若数据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采用t检验。若各组服从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则采用t&#39;检验;对3种诊断技术的敏感性采用McNemar检验,对前3位致病菌的治愈率采用Pearsonχ2检验。结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角膜刮片镜检及角膜刮片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92.85%(78/84),85.71%(72/84),84.52%(71/84)。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较其他两种方法诊断率更高(χ2=4.167,P=0.041;χ2=5.143,P=0.023)。局部应用伏立康唑后70例(83.33%)患者痊愈,14例(16.67%)患者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最常见的3种致病真菌为镰孢菌、曲霉菌和交链孢菌,伏立康唑对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22%、94.44%、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10,P=0.000);共焦显微镜显示残存菌丝消失时间分别为(38.35±17.32)、(25.00±16.11)、(21.00±4.36)d。结论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交链孢菌及曲霉菌性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较高,镰孢菌性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较低。(中华眼科杂志,2016,52:657-6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感染 真菌性 角膜炎 嘧啶类 三唑类 投药 局部
原文传递
我国中原地区653株真菌性角膜炎分离镰刀菌的基因型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声桃 吕奇学 +7 位作者 韩雷 马秋飞 胡宏 贺司宇 陶思羽 张俊杰 张红敏 王丽娅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0-667,共8页
目的 研究中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分离镰刀菌的基因型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 测定2002-2011年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分离的镰刀菌758株的部分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EF)1-a基因序列,通过部分EF1-α基因的序列... 目的 研究中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分离镰刀菌的基因型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 测定2002-2011年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分离的镰刀菌758株的部分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EF)1-a基因序列,通过部分EF1-α基因的序列比对进行镰刀菌菌种和基因型的鉴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M38-A方案测定其中145株镰刀菌对伏立康唑、特比萘芬、那他霉素等12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653株镰刀菌菌种及基因型通过EF1-α序列得到鉴定.中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感染镰刀菌以腐皮镰刀菌种复合体(FSSC)最多,386株(59.11%),包括15个种,43个基因型,最常见的FSSC基因型是FSSC5-d(132/20.21%).赤霉菌种复合体(GFSC)居第2位,包括3个菌种,F.proliferatum 124株(18.99%),F.verticillioides 112株(17.15%)和GFSC18株(2.76%).尖孢镰刀菌复合体(FOSC)居第3位,11株(1.68%),6个基因型.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镰刀菌属对那他霉素、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胞嘧啶、氟康唑、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耐药.超过一半的镰刀菌对益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敏感.FSSC对伏立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益康唑和那他霉素的MIC50高于F.verticillioides、F.proliferatum和GFSC.结论 中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感染镰刀菌大多数位于3个复合体FSSC、GFSC和FOSC内,基因型(种)多.不同种镰刀菌对伏立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和那他霉素的药物敏感性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镰刀菌属 肽延伸因子1 基因型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多次手术失败的儿童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怀洲 李猛 +4 位作者 胡曼 王一玮 石砚 王伟伟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 评估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经多次传统手术治疗无效、失去再次进行传统手术机会的儿童青光眼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至201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15例(16只眼)经多次传统... 目的 评估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经多次传统手术治疗无效、失去再次进行传统手术机会的儿童青光眼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至201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15例(16只眼)经多次传统手术治疗无效的儿童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过2次或2次以上传统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观察患者术后的眼压、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眼压及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的变化.结果 1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2~10岁(中位数为4岁).其中先天性青光眼11例(12只眼)、迟发儿童期开角型青光眼3例(3只眼)及继发性儿童青光眼1例(1只眼).儿童青光眼患者术前平均眼压(35.69±6.27)mmHg(1 mmHg=0.133 kPa)使用降压药种类的中位数为3(1~4),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下降到(17.88±7.74)mmHg(t=6.97,P<O.01),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中位数下降到0(0~3) (Z=-3.15,P< 0.01).末次随访12只眼完全成功,14只眼条件成功.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15例经过多次传统手术治疗无效的儿童青光眼患者,采用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均取得良好的降眼压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小梁网 眼内压 导管插入术 儿童
原文传递
脉络膜黑色素瘤经视神经侵犯眼眶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华 卜战云 魏秋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7-218,共2页
患者男性,62岁.因右眼肿胀半年余,眼球突出3个月,于2008年8月18日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患者4年前右眼视网膜脱离,视物不见,3年前因右眼疼、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给予右眼激光虹膜切除术,症状缓解.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为... 患者男性,62岁.因右眼肿胀半年余,眼球突出3个月,于2008年8月18日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患者4年前右眼视网膜脱离,视物不见,3年前因右眼疼、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给予右眼激光虹膜切除术,症状缓解.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为0.5.右眼睑肿胀,右眼球颞上方可扪及直径约2 cm类圆形肿物,色黯黑,与眼球粘连紧密.右眼角膜水肿混浊,内皮大量色素沉着,前房消失,虹膜萎缩,瞳孔膜闭,对光反射消失,眼后节视不及.指测眼压T+2,眼球转动欠佳,右眼球下移,左眼无异常发现(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右眼视网膜脱离 神经侵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激光虹膜切除术 眼球突出 眼眶 角膜水肿混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