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与术后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1
作者 郭武欣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收治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n=40)与治疗组(给予常规措施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n=40),观察2组疗效。结果:临床有效率治疗组高于...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收治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n=40)与治疗组(给予常规措施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n=40),观察2组疗效。结果:临床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治疗8 d,24 d后,治疗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治疗组P_(300)的PL值显著低于对照组,AM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术中与术后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节苷脂
下载PDF
院前预康复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凌鑫 金紫 张红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院前预康复在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联合院前预康复训练,观察其对患者恢复时间、应激反应... 目的分析院前预康复在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联合院前预康复训练,观察其对患者恢复时间、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并发症、神经功能和生活状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干预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升高。结论院前预康复可促进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缓解应激反应和负性情绪,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康复
下载PDF
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冯伟 张新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伤后24h内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tSAH患者38例,选择腰3~4或腰4~5棘突间隙为穿刺点,用19号硬膜外麻醉穿刺针垂...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伤后24h内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tSAH患者38例,选择腰3~4或腰4~5棘突间隙为穿刺点,用19号硬膜外麻醉穿刺针垂直进入,进针4~6cm,即可穿破硬脊膜达蛛网膜下腔,拔出针芯流出脑脊液,测压,放入19号硬膜外导管入终池3~4cm,拔出穿刺针,将引流管牢固固定,导管后连接脑室引流袋。留管时间3~7d,最长14d。结果本组38例tSAH患者中治愈33例,轻残4例,重残1例。结论早期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tSAH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 置管引流术 脑脊液 疗效
下载PDF
青年高血压脑出血8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冯伟 李兆全 +1 位作者 韩大明 周玉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35-1035,共1页
年龄≤45岁的青年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远比老年人低,其危险因素、临床诊治及预后与中老年人均有很大不同。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疗效分析 中老年人 2009年 危险因素 临床诊治 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兆全 史锡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9期75-76,共2页
2002-06-2012-06我科收治10例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11~57岁,平均26.9岁;病程1个月~6 a,平均17.8个月.首发症状为疼痛,根据肿瘤部位表现为颈... 2002-06-2012-06我科收治10例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11~57岁,平均26.9岁;病程1个月~6 a,平均17.8个月.首发症状为疼痛,根据肿瘤部位表现为颈肩痛或腰背痛,逐渐出现肢体无力,短期内病情进展较快.神经系统检查均发现与病灶所在部位相对应的病理体征.所有病例均有病变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力下降,其中肌张力增高5例,大小便障碍4例,上下肢病理发射阳性3例,10例病人均未发现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在病程中都有短期内症状进行性加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MRI 显微微创手术 病理表现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巧云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7期139-141,共3页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06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53例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06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53例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发热、气促与肺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2.17±0.79)、(3.35±0.95)、(3.19±1.28)d,均短于对照组的(3.68±0.72)、(4.96±0.56)、(5.71±1.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儿的体育锻炼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与家属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缩短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小儿 支气管肺炎 康复
下载PDF
儿童创伤性硬膜外血肿临床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冯伟 周玉璞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3例儿童创伤性硬膜外血肿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非手术组给予药物保守10例,手术组23例,包括钻孔引流11例,开颅手术12... 目的探讨儿童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3例儿童创伤性硬膜外血肿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非手术组给予药物保守10例,手术组23例,包括钻孔引流11例,开颅手术12例。恢复良好26例,轻残3例,重残3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的部位、血肿量及患儿意识变化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儿童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对比分析开颅夹闭和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宏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6期165-166,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开颅夹闭和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100例脑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实验组采用血管栓塞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 目的对比分析开颅夹闭和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100例脑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实验组采用血管栓塞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要明显好于开颅夹闭法,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夹闭 血管栓塞 脑动脉瘤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冯伟 周玉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7-938,共2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目前仍是公认的预防和治疗由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脑梗死的首选方法[1]。我科自2011年-2015年应用CEA治疗53例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病变 脑血管病 颈动脉硬化 慢性脑缺血症状 狭窄程度 颈部血管超声 再狭窄 总结报告 颈动脉鞘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动脉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均行CTA检查,分析CTA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闭夹不全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动脉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均行CTA检查,分析CTA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闭夹不全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7-15d进行CTA复诊,1例发现新生动脉瘤1枚,再次手术给予夹闭;2例出现夹闭不全,再次手术调整瘤夹位置;5例发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处理;阅片结果除1例图像质量显示不佳外,其余均可清晰显示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间的关系、动脉夹数量与位置、载瘤动脉通畅与否、动脉瘤颈残留、脑血管痉挛等信息,术后3个月患者均回院复诊,均显示颅内情况良好。结论CTA检查具有无创、检查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可准确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血管、脑实质等情况,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术后 夹闭不全 评估价值
下载PDF
手术治疗大肠癌脑转移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兆全 冯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8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转归。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手术治疗大肠癌脑转移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癌继发脑转移的中位年龄为56.5(41~73)岁,原发肿瘤与转移瘤的中位时间为13.4个月,其中合并颅外(... 目的探讨大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转归。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手术治疗大肠癌脑转移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癌继发脑转移的中位年龄为56.5(41~73)岁,原发肿瘤与转移瘤的中位时间为13.4个月,其中合并颅外(肺、肝、骨)转移占60%,仅有脑转移的占40%。脑转移瘤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候群和偏瘫、下肢乏力、失语等定位症状以及癫痫等,颅内转移瘤以单发病灶为多见,占81%,位于幕上(枕叶、顶叶、额叶)者占42%,位于幕下(小脑)者占43%,转移瘤手术切除后中位生存时间为9.3个月,1年生存率为28.8%,5年生存率为7.1%。结论大肠癌脑转移临床已属晚期,预后欠佳,手术切除脑转移病灶可延长部分患者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脑转移 手术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逐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逐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83例患者中,术中急性脑膨出10例(12.0%),迟发性颅内血肿13例(15.7%),大面积脑梗死5... 目的探讨逐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83例患者中,术中急性脑膨出10例(12.0%),迟发性颅内血肿13例(15.7%),大面积脑梗死5例(6.0%)。恢复良好39例,中残16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术可减少或避免术中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及术后脑梗死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控制性减压术 疗效
下载PDF
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苗 张文令 +1 位作者 王雷 李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7期578-579,共2页
目的 探讨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累及颅中窝的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1月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的16例累及颅中窝的颅底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病理示脑膜瘤7例,软骨... 目的 探讨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累及颅中窝的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1月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的16例累及颅中窝的颅底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病理示脑膜瘤7例,软骨肉瘤4例,骨肉瘤、浆细胞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各1例。术后平均随访(36.3±26.9)个月;MRI复查未出现残留肿瘤再生长或复发;术后6个月KPS评分(75.5±12.4)分,mRS评分0~2分16例;末次随访,15例面神经功能为House-Brackmann分级1级,2级1例。结论 对于累及颅中窝的颅底肿瘤,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颅中窝 经颧骨-颅中窝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雒鸿飞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利于临床诊断,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脑出血并发院内肺部感染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62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液细菌培养,发现G-... 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利于临床诊断,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脑出血并发院内肺部感染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62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液细菌培养,发现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院内肺部感染高发因素包括年龄大、长期昏迷等,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需根据细菌学指导原则,选择敏感药物;在未了解致病菌前需给予患者广谱抗生素及基础治疗,对患者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肺部感染 诊治分析
下载PDF
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手术间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宏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3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技术要点及手术间隙的应用,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手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要点,各生理... 目的探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技术要点及手术间隙的应用,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手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要点,各生理间隙的应用情况及预后。结果 32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8例(87.5%),近全切除3例(9.38%),大部分切除1例(3.13%);手术过程中有10例患者联合应用第2,3间隙,22例患者联合使用第3,4间隙;术后3个月KPS评分为100分的患者22例,90分的患者为6例,80分的患者为1例,60分的患者为1例。结论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安全有效,且通过生理间隙进入手术创伤小,肿瘤切除率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PEN入路 松果体区 肿瘤 手术间隙
下载PDF
定痫丸联合丙戊酸钠对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春平 陈香芝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9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定痫丸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定痫丸+丙戊酸钠治疗,两组均治疗6... 目的:观察定痫丸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定痫丸+丙戊酸钠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癫痫发作频率、最长一次癫痫持续时间、γ-氨基丁酸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癫痫发作频率、最长一次癫痫持续时间均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6个月,两组γ-氨基丁酸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癫痫患者采用定痫丸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以升高γ-氨基丁酸水平,改善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定痫丸 丙戊酸钠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逐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3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兆全 冯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7期191-191,共1页
探讨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基础上,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的方式清除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急性脑膨出、迟发性颅内血肿、骨窗脑组织嵌顿、脑干移位、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 探讨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基础上,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的方式清除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急性脑膨出、迟发性颅内血肿、骨窗脑组织嵌顿、脑干移位、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明显降低;随访2个月~2年,平均8个月,预后按GOS评估法判定疗效,较单纯大骨瓣减压术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式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可明显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步控制性减压 急性硬膜下血肿 脑膨出
下载PDF
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对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应激及糖代谢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强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11期1082-108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对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应激及糖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02—2016-04间的180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手术类型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 目的探讨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对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应激及糖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02—2016-04间的180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手术类型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检测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NSE、IL-2、IL-4等含量及IL-2/IL-4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较术前血清NSE、IL-2、IL-4、TNF-α等含量及IL-2/IL-4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较术前NSE、TNF-α、IL-2含量及IL-2/IL-4值均明显下降,IL-4含量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血清NSE、TNF-α、IL-2含量及IL-2/IL-4值明显降低,血清IL-4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可明显改善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应激反应及糖代谢,疗效优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临床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 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 闭合性颅脑损伤 炎性应激 糖代谢
下载PDF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宏伟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1期51-52,共2页
目的:研究通过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对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效果评价。方法:从我院确诊为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中,挑选94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分组法把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除肿瘤... 目的:研究通过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对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效果评价。方法:从我院确诊为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中,挑选94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分组法把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除肿瘤方法,观察组采取半椎板与显微技术结合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过程总花费时间、留院观察所需时间、手术过程中失血量、康复时间均显著降低。疗效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在半椎板与显微技术结合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全过程所需时间较少,患者治疗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脊柱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对脊柱内部构造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 显微手术 颈椎椎管 肿瘤 治疗
下载PDF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冯伟 周玉璞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0-252,共3页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emanioblastoma,HB)发生于中胚叶形成的血管细胞,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血管性肿瘤,成人常见于小脑[1],而发生于脊髓的血管母细胞瘤较少,本文报告1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复习。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emanioblastoma,HB)发生于中胚叶形成的血管细胞,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血管性肿瘤,成人常见于小脑[1],而发生于脊髓的血管母细胞瘤较少,本文报告1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复习。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间断性腰背部疼痛及左下肢麻木10年,加重1个月"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左下肢麻木 中胚叶 中枢神经系统 椎管内占位 临床资料 血管细胞 引流静脉 后正中入路 椎管减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