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透视下经皮介入治疗恶性消化道肿瘤术后胆总管结石
1
作者 姚全军 胡鸿涛 +3 位作者 黎海亮 郭晨阳 耿翔 李亚楠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经皮介入治疗恶性消化道肿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7例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胆总管结石形成,X线透视下采用篮网取石技术行胆总管取石。结果 7例患者均一次取石成功,取石后1周总胆红素下降至正常范围...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经皮介入治疗恶性消化道肿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7例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胆总管结石形成,X线透视下采用篮网取石技术行胆总管取石。结果 7例患者均一次取石成功,取石后1周总胆红素下降至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以上,未见结石复发。1例患者出现胆道少量出血,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透视下经皮介入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透视下 经皮介入治疗 胆总管结石
原文传递
3.0 T MRI不同序列诊断肾细胞癌亚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孟庆成 夏威利 +3 位作者 闫亮亮 黎海亮 曲金荣 赵二江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3.0 T MRI的不同序列在鉴别肾细胞癌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判定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4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透明细胞型肾癌... 目的探讨3.0 T MRI的不同序列在鉴别肾细胞癌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判定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4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透明细胞型肾癌组21例,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19例(乳头状细胞型11例,嫌色细胞型8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腹部3.0 T MR平扫及动态增强,序列包括肾脏轴位、冠状位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统计两组患者MRI平扫图像中囊变、出血、坏死及静脉癌栓的出现率,测量两组病例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各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结果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比较,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坏死、囊变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出血的出现率低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78、5.414、4.043,P=0.00、0.020、0.044),而两组静脉癌栓的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0,P=0.240);出血、坏死、囊变及静脉癌栓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3、0.828、0.680、0.585;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ADC值为(2.01±0.33)×10^(-3) mm^2/s,非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ADC值为(1.49±0.13)×10^(-3)mm^2/s(t=6.269,P=0.00);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动态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明显高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t=4.082、6.059、6.083,P均=0.00),动态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对诊断透明细胞型肾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929、0.897;不同诊断指标组合中ADC值结合实质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曲线下面积为0.976,敏感度为0.952,特异度为1.0。结论 3.0 T MRI检查序列中,ADC值结合实质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对诊断透明细胞型肾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分型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弹力纤维瘤1例
3
作者 魏晓艳 张建伟 陈学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10期F0004-F0004,共1页
患者,女,82岁。发现左胸背肿块5年余,逐渐增大。左侧肩胛下角皮肤隆起,深部触及一类圆形肿块,走私约5cm,质硬韧,边界尚可,可活动。
关键词 弹力纤维瘤 圆形肿块 临床分析 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