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润性乳腺癌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桦 张崇建 +1 位作者 王子兵 崔树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25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GF的表达,分析HGF与患者术前化疗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利用si-RNA沉默乳腺癌细胞株MCF-7检测HGF的表...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25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GF的表达,分析HGF与患者术前化疗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利用si-RNA沉默乳腺癌细胞株MCF-7检测HGF的表达,MTT法检测加入不同浓度表阿霉素共培养后的细胞增殖能力。结果HGF阳性组与阴性组在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HGF后的MCF-7细胞对表阿霉素的耐药性减弱。结论 HGF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预后及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预后和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 新辅助化疗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与远处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亚芳 崔树德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7期503-506,共4页
目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局部区域复发(LRR)的患者中鉴别出易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从而指导临床对LRR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87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通过Cox回归模型对易发生远处转移LRR患者... 目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局部区域复发(LRR)的患者中鉴别出易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从而指导临床对LRR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87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通过Cox回归模型对易发生远处转移LRR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74个月后,1876例患者中共98例出现了LRR(5.2%),其中27例LRR患者同时伴有远处转移(1.4%),3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了远处转移(1.8%),37例患者一直是单纯的LRR(2.0%)。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LRR相比,易发生远处转移的LRR的危险因素包括HER2阳性乳腺癌、基底样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Ⅲ级、复发问隔时间。结论复发间隔时间等是导致LRR后远处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对易发生远处转移的高危LRR患者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改良根治术 局部区域复发 远处转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中P-选择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宇 程青虹 +3 位作者 匡重伸 何永来 田培刚 张梦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76-979,共4页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过程中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将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凝组,在诊断脓毒症第1、3、5、7天,采用ELISA法检测CD62p表达,同时观察急性生理和...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过程中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将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凝组,在诊断脓毒症第1、3、5、7天,采用ELISA法检测CD62p表达,同时观察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并统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CD62p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随着时间的延长,抗凝组CD62p表达及APACHEⅡ评分均下降,治疗第5、7天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而对照组两指标是先下降后升高.治疗第7天抗凝组CD62p表达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抗凝组MODS发生率(20%)较对照组降低(50%,P〈0.05) 28 d病死率(20%)也较对照组(35%)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抗凝组治疗前后PT、APTT、FIB、PLT和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凝组CD62p表达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89,P=0.011).结论 脓毒症早期血小板就处于高激活状态,且活化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可显著抑制CD62p表达,降低MODS发生率,改善预后,且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脓毒症 P-选择素
下载PDF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肿瘤显像对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真真 卢振铎 +5 位作者 刘慧 李连方 张恒伟 杨辉 李文亮 崔树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2-384,共3页
目的观察^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亲肿瘤显像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拟行新辅助化疗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进行”^99mTc—MIBI显像,采集10min和180min两时相的平面像,计算放射性清除率。新辅助化疗... 目的观察^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亲肿瘤显像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拟行新辅助化疗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进行”^99mTc—MIBI显像,采集10min和180min两时相的平面像,计算放射性清除率。新辅助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清除率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新辅助化疗有效64例99mTc—MIBI清除率(14.13±5.98)%;化疗无效14例,^99Tc—MIBI清除率(24.21±6.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化疗疗效与^99mTc—MIBI在肿瘤中的清除率呈负相关(r=-0.539,P〈0.001)。结论^99mTc.MIBI显像清除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新辅助化疗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原文传递
不同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宇 程青虹 +5 位作者 马娟珍 陈华丽 单琦 信文启 徐慧玲 张梦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6,I0004,共5页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病理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不同液体复苏对其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Sham)组、休克(Shock)组、乳酸林格液复苏(RL)组、羟乙基淀粉复苏(HES)组、自身...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病理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不同液体复苏对其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Sham)组、休克(Shock)组、乳酸林格液复苏(RL)组、羟乙基淀粉复苏(HES)组、自身血液复苏(BL)组,每组8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再复苏大鼠模型.采集心脏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其余各组心肌组织中NF-κB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BL组心肌NF-κB的表达增加明显低于RL、HES组(P〈0.05),心肌损伤的程度也较轻.结论 不同液体复苏均可使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和损伤程度明显降低,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自身血液与乳酸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相比,是较理想的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心肌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空芯针活检术在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旭辉 刘慧 +3 位作者 孙献甫 贺亚宁 崔树德 张恒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11G活检针行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空芯针活检术(stereotractic vacuum-assisted biopsy,SVAB)在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1G活检针对93例乳腺钼靶X线检测提示存在微小钙化病灶的患者实施SVAB检测,对病理结... 目的:评价应用11G活检针行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空芯针活检术(stereotractic vacuum-assisted biopsy,SVAB)在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1G活检针对93例乳腺钼靶X线检测提示存在微小钙化病灶的患者实施SVAB检测,对病理结果为恶性或者不典型乳腺增生或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以及钼靶X线摄影诊断结果与活检病理明显不符的患者均实施开放手术。比较术后的病理结果和活检病理结果。结果:在97例次微小钙化病变中,通过SVAB共有96例次(99.0%)成功获得钙化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显示,71例次(73.2%)为良性病变,19例次(19.6%)为恶性病变,6例次(6.2%)为不典型增生。有25例患者最终行开放性手术,2例次(2/13,15.4%)导管原位癌最终诊断为浸润性癌,1例次(1/4,25.0%)导管不典型增生最终诊断为导管原位癌,1例钼靶影像与活检病理不符患者最终诊断为导管原位癌。71例病理诊断为良性的患者中有49例中位随访时间达14.5个月,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并发症包括血管迷走反应(1.0%)、出血(2.1%)和血肿形成(3.1%)。结论:SVAB对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病变是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其不良反应较小,但需要准确掌握适应证;对影像学-组织学诊断不一致、病理诊断为不典型增生或导管原位癌可能存在组织学低估的病例,需要实施进一步的手术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乳腺X线摄影术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ATX-LPA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邵营波 刘慧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5-238,242,共5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关于自分泌运动因子-溶血磷脂酸(autotaxin-lysophosphatidic acid,ATX-LPA)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乳腺肿瘤、自分泌运动因子、溶血磷脂酸"为... 目的总结近年来关于自分泌运动因子-溶血磷脂酸(autotaxin-lysophosphatidic acid,ATX-LPA)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乳腺肿瘤、自分泌运动因子、溶血磷脂酸"为关键词,检索2006-01-2014-04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ATX-LPA生物学功能的相关研究;2)ATX-LPA在乳腺癌中的相关性研究。排除标准:非乳腺癌和非ATX-LPA。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45篇。结果 ATX与LPA组成ATX-LPA生物轴,通过作用于特异的G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介导信号通路的转导,在乳腺癌发生、转移、化疗耐药、内分泌耐药和放疗抵抗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靶向ATX-LPA生物轴有望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ATX-LPA生物轴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分子机制、针对这些机制中某些靶点的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在基础实验和(或)临床试验中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结论 ATX-LPA在乳腺癌发生、转移及耐药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证实,具体机制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来揭示,靶向ATX-LPA有望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提高乳腺癌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溶血磷脂酸 乳腺肿瘤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晓贞 赵秀莉 +1 位作者 张文周 孙献甫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定期评估乳腺癌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切除术、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与手术部位感染率,制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并...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定期评估乳腺癌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切除术、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与手术部位感染率,制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并抽取我院乳腺诊疗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2010年8月(干预前组)85份,2011年8月(干预后组)131份,进行干预前、后对照研究。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患者围术期预防用药比例由94.12%下降至19.85%,干预后围术期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者所占比例由18.75%增加到69.23%;干预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82%,干预前为3.53%,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围术期应用有效可行,乳腺癌Ⅰ类切口降低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比例不会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干预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干预研究
原文传递
乳腺癌中14-3-3σ的表达及其与Bcl-2和Bax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桦 马洪波 +1 位作者 王子兵 崔树德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2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及其与Bcl-2和Bax表达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乳腺癌中14-3-3σ的表达情况及与14-3-3σ相关的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乳腺癌组织中14-3-3σ,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对58例乳腺癌组织中1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及其与Bcl-2和Bax表达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乳腺癌中14-3-3σ的表达情况及与14-3-3σ相关的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乳腺癌组织中14-3-3σ,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对58例乳腺癌组织中14-3-3σ的表达水平与相应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随访资料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统计14-3-3σ表达与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相关关系。结果 14-3-3σ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7%(41/58),Bcl-2的阳性表达率为62.1%(36/58),Bax的阳性表达率为32.8%(19/58)。14-3-3σ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随访的58例乳腺癌病例中,14-3-3σ阳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51.2%(21/41),14-3-3σ阴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82.4%(14/17),14-3-3σ阳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14-3-3σ阴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4-3-3σ蛋白的表达与Bcl-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Bax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14-3-3σ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并可作为衡量患者预后的新指标。14-3-3σ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从而参与了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14-3-3σ 凋亡 预后
原文传递
姜黄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军召 郭晓霞 +2 位作者 王承正 毛书明 崔树德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研究对血管生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抑癌可能的分子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MCF-7细胞,细胞分为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研究对血管生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抑癌可能的分子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MCF-7细胞,细胞分为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人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血管生成相关基因ANGPTL3、VEGF mRNA的表达。结果①姜黄素对MCF-7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②经姜黄素处理后MCF-7细胞的ANGPTL3、VEGF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结论①姜黄素在体外对MCF7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②姜黄素能显著下调MCF-7细胞血管生成相关基因ANGPTL3、VEGF mRNA的表达。③姜黄素对人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可能与ANGPTL3、VEGF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MCF-7细胞 血管生成素相关基因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国产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律慧敏 张梦玮 +2 位作者 牛李敏 曾惠爱 闫敏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国产多西他赛单药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141例采用单药多西他赛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每2周期进行疗效评价,回顾性分析单药多西他赛的客观反应率(ORR)、至疾病进展时间(TTP)、至治疗失败时间(TTF)以及安全... 目的观察国产多西他赛单药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141例采用单药多西他赛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每2周期进行疗效评价,回顾性分析单药多西他赛的客观反应率(ORR)、至疾病进展时间(TTP)、至治疗失败时间(TTF)以及安全性,并观察减少地塞米松剂量对患者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141例均为可评价病例。完成中位6周期(1~14周期)单药多西他赛化疗后,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2例、疾病稳定(SD)61例、疾病进展(PD)18例;多西他赛单药治疗ORR为43.0%(62/141);临床获益率(CBR)为51.8%(73/141),疾病控制率(DCR)为87.2%(123/141);TTP为6.5个月(5.8~7.2个月),TTF为4.0个月(3.9~4.1个月);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72.3%),腹痛腹泻(2.8%)、口腔黏膜炎(4.3%),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有所改善。同时发现给予地塞米松减量后未增加不良反应。结论单药国产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耐受性良好,且易于执行,适合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对于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考虑给予减少地塞米松的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多西他赛 晚期乳腺癌 疗效 安全性 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