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形成后巨噬细胞浸润行为的动态演变研究
1
作者
李世凯
梁佳
+9 位作者
何艳艳
丁乾昊
李晨卿
刘阳
冯英璞
赵文利
黄宇梦
索莉娜
李天晓
贺迎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3-443,共11页
目的探索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ACTO)形成后,血栓动态演变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浸润行为变化。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5只,通过使用氯化铁处理后的外科缝合线对兔颈动脉造成损伤来建立ACTO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兔按照实验终...
目的探索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ACTO)形成后,血栓动态演变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浸润行为变化。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5只,通过使用氯化铁处理后的外科缝合线对兔颈动脉造成损伤来建立ACTO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兔按照实验终点时间分为5组;术后24 h组及术后1、4、8、12周组,每组3只。术后24 h,使用DSA检查ACTO模型建立情况。到达实验时间终点时对该组3只兔进行血栓栓塞段动脉取材并用石蜡包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休黄猩红蓝(MSB)对血栓样本进行染色,分析血栓形态和血栓组成(包括红细胞、纤维蛋白和胶原纤维)的变化,使用Orbit Imaging Analysis软件对血栓组成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对血栓中M0和M2型巨噬细胞的分布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总结ACTO发生后不同时期血栓的形态、组成及血栓中巨噬细胞浸润行为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术后24 h DSA结果显示,所有的实验兔均成功建立了ACTO模型。(1)HE染色结果显示,在术后24 h至1周的时间段内,血栓呈持续增大趋势;术后4周时,血栓开始出现溶解现象;术后8周时,血栓内部观察到了新生血管的形成;而术后12周时,血栓开始呈现出纤维化的迹象。(2)MSB染色结果显示,在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术后24 h内),红细胞为主要成分;在此之后,以纤维蛋白和胶原纤维为主要成分。(3)M0型巨噬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为CD206)检测结果显示,术后24 h,血栓中M0型巨噬细胞并未均匀分布于整个血栓中,而主要聚集于血栓边缘;术后1周时,血栓内M0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24 h增加[血栓边缘:(41.7±27.0)%比(24.6±16.7)%,血栓核心:(35.7±19.6)%比(11.1±10.4)%,均P<0.001],且均匀分布于血栓内;术后4周时,血栓内M0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1周减少[血栓边缘:(10.7±6.1)%比(41.7±27.0)%,血栓核心:(12.1±8.5)%比(35.7±19.6)%,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12周,血栓内M0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随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血栓边缘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0.7±6.1)%、(8.0±7.7)%、(8.9±5.3)%;血栓核心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2.1±8.5)%、(9.5±4.2)%、(15.7±1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术后12周血栓边缘M0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少于血栓核心处[(8.9±5.3)%比(15.7±11.0)%,P<0.01)]。M2型巨噬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为CD206)检测结果显示,术后24 h,血栓中M2型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整个血栓内;术后1周时,血栓内M2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24 h增加[血栓边缘:(22.1±11.3)%比(11.4±8.7)%,P<0.001;血栓核心:(24.5±9.8)%比(7.6±6.0)%,P<0.001];术后4周,血栓内M2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1周减少[血栓边缘:(10.6±3.7)%比(22.1±11.3)%,P<0.001;血栓核心:(9.2±4.3)%比(24.5±9.8)%,P<0.001];术后8周血栓核心处M2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4周时又增加[(17.9±8.8)%比(9.2±4.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8周至12周血栓内M2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无明显变化[血栓边缘:(9.4±6.3)%比(8.5±5.3)%,P>0.05;血栓核心:(17.9±8.8)%比(14.4±10.0)%,P>0.05]。此外,术后8、12周时血栓核心M2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均多于血栓边缘处[术后8周:(17.9±8.8)%比(9.4±6.3)%,P<0.001;术后12周:(14.4±10.0)%比(8.5±5.3)%,P<0.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ACTO动物模型,首次展示了血栓形成后12周内巨噬细胞的动态演变规律。巨噬细胞在血栓形成和血栓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促进了血栓溶解和血栓内新生血管形成,进而促进闭塞血管自发再灌注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动脉血栓
血栓栓塞
巨噬细胞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贺迎坤
唐垚
+6 位作者
刘文波
朱良付
王子亮
赵文利
何艳艳
赵耀
李天晓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DCB治疗的4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 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5例、大脑中动...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DCB治疗的4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 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5例、大脑中动脉21例、椎动脉颅内段11例、基底动脉12例。先行普通球囊预扩张病变后再行DCB成形术, 术后30、90、180、360 d进行临床随访, 术后180 d行影像学随访。分析技术成功率(定义为球囊扩张治疗后残余狭窄<50%患者所占比例)、围手术期安全性(1个月内所有的卒中、TIA和死亡)、随访卒中复发及再狭窄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狭窄程度由术前80%(75%, 85%)改善为术后即刻20%(15%, 30%), 技术成功率91.8%(45/49), 11例(22.4%, 11/49)因严重限流性血管夹层或非限流性夹层, 术者担心夹层随后进展给予支架植入。3例(6.1%, 3/49)因明显的血管弹性回缩植入支架。围手术期1例(2.0%, 1/49)患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 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无致死致残性卒中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 2例(4.1%, 2/49)患者发生责任血管区域卒中事件, 1例(2.0%, 1/49)患者发生非责任血管区域卒中事件。38例(77.6%, 38/49)患者获得影像随访, 中位影像随访时间6个月, 发生2例再狭窄(1例症状性再狭窄), 再狭窄发生率5.3%(2/38)。结论 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技术成功率高, 围手术期安全性良好, 短期随访卒中复发率低, 提示可能具有较好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颅内动脉硬化
药物涂层球囊
原文传递
题名
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形成后巨噬细胞浸润行为的动态演变研究
1
作者
李世凯
梁佳
何艳艳
丁乾昊
李晨卿
刘阳
冯英璞
赵文利
黄宇梦
索莉娜
李天晓
贺迎坤
机构
新乡医学院医学
工程
学院
河南省脑血管病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脑血管介入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
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脑血管
病
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3-443,共11页
基金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2023年度立项课题(GWJJ2023100101)
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241111313200)
+1 种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32102231042)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省部共建青年项目(SBGJ202303001)。
文摘
目的探索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ACTO)形成后,血栓动态演变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浸润行为变化。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5只,通过使用氯化铁处理后的外科缝合线对兔颈动脉造成损伤来建立ACTO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兔按照实验终点时间分为5组;术后24 h组及术后1、4、8、12周组,每组3只。术后24 h,使用DSA检查ACTO模型建立情况。到达实验时间终点时对该组3只兔进行血栓栓塞段动脉取材并用石蜡包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休黄猩红蓝(MSB)对血栓样本进行染色,分析血栓形态和血栓组成(包括红细胞、纤维蛋白和胶原纤维)的变化,使用Orbit Imaging Analysis软件对血栓组成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对血栓中M0和M2型巨噬细胞的分布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总结ACTO发生后不同时期血栓的形态、组成及血栓中巨噬细胞浸润行为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术后24 h DSA结果显示,所有的实验兔均成功建立了ACTO模型。(1)HE染色结果显示,在术后24 h至1周的时间段内,血栓呈持续增大趋势;术后4周时,血栓开始出现溶解现象;术后8周时,血栓内部观察到了新生血管的形成;而术后12周时,血栓开始呈现出纤维化的迹象。(2)MSB染色结果显示,在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术后24 h内),红细胞为主要成分;在此之后,以纤维蛋白和胶原纤维为主要成分。(3)M0型巨噬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为CD206)检测结果显示,术后24 h,血栓中M0型巨噬细胞并未均匀分布于整个血栓中,而主要聚集于血栓边缘;术后1周时,血栓内M0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24 h增加[血栓边缘:(41.7±27.0)%比(24.6±16.7)%,血栓核心:(35.7±19.6)%比(11.1±10.4)%,均P<0.001],且均匀分布于血栓内;术后4周时,血栓内M0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1周减少[血栓边缘:(10.7±6.1)%比(41.7±27.0)%,血栓核心:(12.1±8.5)%比(35.7±19.6)%,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12周,血栓内M0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随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血栓边缘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0.7±6.1)%、(8.0±7.7)%、(8.9±5.3)%;血栓核心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2.1±8.5)%、(9.5±4.2)%、(15.7±1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术后12周血栓边缘M0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少于血栓核心处[(8.9±5.3)%比(15.7±11.0)%,P<0.01)]。M2型巨噬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为CD206)检测结果显示,术后24 h,血栓中M2型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整个血栓内;术后1周时,血栓内M2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24 h增加[血栓边缘:(22.1±11.3)%比(11.4±8.7)%,P<0.001;血栓核心:(24.5±9.8)%比(7.6±6.0)%,P<0.001];术后4周,血栓内M2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1周减少[血栓边缘:(10.6±3.7)%比(22.1±11.3)%,P<0.001;血栓核心:(9.2±4.3)%比(24.5±9.8)%,P<0.001];术后8周血栓核心处M2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4周时又增加[(17.9±8.8)%比(9.2±4.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8周至12周血栓内M2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无明显变化[血栓边缘:(9.4±6.3)%比(8.5±5.3)%,P>0.05;血栓核心:(17.9±8.8)%比(14.4±10.0)%,P>0.05]。此外,术后8、12周时血栓核心M2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均多于血栓边缘处[术后8周:(17.9±8.8)%比(9.4±6.3)%,P<0.001;术后12周:(14.4±10.0)%比(8.5±5.3)%,P<0.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ACTO动物模型,首次展示了血栓形成后12周内巨噬细胞的动态演变规律。巨噬细胞在血栓形成和血栓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促进了血栓溶解和血栓内新生血管形成,进而促进闭塞血管自发再灌注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急性颈动脉血栓
血栓栓塞
巨噬细胞
动物模型
Keywords
Acute carotid thrombosis
Thromboembolism
Macrophage
Animal model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贺迎坤
唐垚
刘文波
朱良付
王子亮
赵文利
何艳艳
赵耀
李天晓
机构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介入
中心
脑血管
病
科
、河南省
人民医院卒中
中心
神经外科、
河南
大学人民医院
脑血管
病
中心
、河南省
神经
介入
研发与应用
工程
研究
中心
、
河南省脑血管病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脑血管介入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4-200,共7页
基金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202102310037)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1A320002)
+1 种基金
河南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YXKC2020041)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省部共建青年项目(SBGJ202003004)。
文摘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DCB治疗的4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 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5例、大脑中动脉21例、椎动脉颅内段11例、基底动脉12例。先行普通球囊预扩张病变后再行DCB成形术, 术后30、90、180、360 d进行临床随访, 术后180 d行影像学随访。分析技术成功率(定义为球囊扩张治疗后残余狭窄<50%患者所占比例)、围手术期安全性(1个月内所有的卒中、TIA和死亡)、随访卒中复发及再狭窄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狭窄程度由术前80%(75%, 85%)改善为术后即刻20%(15%, 30%), 技术成功率91.8%(45/49), 11例(22.4%, 11/49)因严重限流性血管夹层或非限流性夹层, 术者担心夹层随后进展给予支架植入。3例(6.1%, 3/49)因明显的血管弹性回缩植入支架。围手术期1例(2.0%, 1/49)患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 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无致死致残性卒中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 2例(4.1%, 2/49)患者发生责任血管区域卒中事件, 1例(2.0%, 1/49)患者发生非责任血管区域卒中事件。38例(77.6%, 38/49)患者获得影像随访, 中位影像随访时间6个月, 发生2例再狭窄(1例症状性再狭窄), 再狭窄发生率5.3%(2/38)。结论 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技术成功率高, 围手术期安全性良好, 短期随访卒中复发率低, 提示可能具有较好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颅内动脉硬化
药物涂层球囊
Keywords
Radiology,interventional
Intracranial arteriosclerosis
Drug-coated balloon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形成后巨噬细胞浸润行为的动态演变研究
李世凯
梁佳
何艳艳
丁乾昊
李晨卿
刘阳
冯英璞
赵文利
黄宇梦
索莉娜
李天晓
贺迎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研究
贺迎坤
唐垚
刘文波
朱良付
王子亮
赵文利
何艳艳
赵耀
李天晓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