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君子汤联合环孢霉素A逆转白血病细胞株K562/VCR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廖斌 葛仁英 +4 位作者 陈霞 皇甫真萍 齐彦 宋永平 魏旭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52-755,共4页
本研究观察中药复方君子汤(FFJZ)联合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62/VCR细胞耐药性的效果,以便寻找有效的联合逆转剂。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研究FFJZ联合CsA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62/VCR耐药性的作用。结果... 本研究观察中药复方君子汤(FFJZ)联合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62/VCR细胞耐药性的效果,以便寻找有效的联合逆转剂。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研究FFJZ联合CsA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62/VCR耐药性的作用。结果表明:FFJZ联合CsA在体外对K562/VCR细胞的耐药性有明显的逆转作用(p<0.01),能提高K562/VCR细胞对阿霉素(ADM)的敏感性,且在药物有效浓度范围内对细胞本身无毒性作用。FFJZ联合CsA对K562/VCR细胞的P-gp表达的阳性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复方君子汤联合环孢霉素A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安全有效的耐药逆转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多药耐药 中药复方君子汤 环孢霉素A K562/VCR细胞 P-GP蛋白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干细胞体外抗STI571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1 位作者 魏旭东 郑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CML患者骨髓分离到的具有血管母细胞特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体外检测了STI571对其在造血集落培养基中的分化及处于分化阶段时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浓度为5μmol/LSTI571,维持作用96小时(病人体内维持96小时的STI571浓度只可能达到1-2μmol/L),即可有效抑制定向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相对原始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的分化及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CML患者体内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对STI571具有一定的抗性,临床上所观察到的CML患者在运用STI571一段时间后出现正常的造血恢复现象,可能仅仅是因为STI571杀死或抑制了定向恶性白血病祖细胞的增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短暂的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缓解后,对STI571耐药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终究会再次导致CML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57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cl/abl融合基因 Flk1^+CD31^-CD34^-细胞 肿瘤干细胞
下载PDF
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全德 魏旭东 +10 位作者 房佰俊 李玉富 张莉 朱兴虎 汪萍 高全立 张丽娜 岳寒 杜建伟 刘艳艳 宋永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经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3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给药组即逐步加量组和改良给药组... 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经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3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给药组即逐步加量组和改良给药组即起始足量组)接受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8例应用国产两性霉素B患者中有3例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其余35例患者比较显示改良给药组达显效时间短于传统给药组,2组问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开始即给足够剂量的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达显效时间短于逐渐加药的给药方法,其不良反应及总体疗效与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两性霉素B 治疗
下载PDF
以国产rHuG-CSF为动员剂作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莉 宋永平 +13 位作者 魏旭东 杨树军 李玉富 张晓静 刘艳艳 吕露露 朱兴虎 高全立 汪萍 周建 李莉 王玉琴 翟红利 马保根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肠外营养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的营养支持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兴虎 张丽 +1 位作者 魏旭东 宋永平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6年第1期6-6,共1页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肠道外营养
下载PDF
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的建立及移植物抗宿主病靶器官T细胞受体克隆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符粤文 吴德沛 +3 位作者 陈峰 冯宇锋 宋永平 朱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建立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模型,观察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靶器官的组织病理表现及器官特异性T细胞受体克隆表达。方法:建立单倍型异基因移植小鼠GVHD模型,进行移植前后GVHD靶器官的病理分析,同时应用RT-PCR扩增小... 目的:建立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模型,观察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靶器官的组织病理表现及器官特异性T细胞受体克隆表达。方法:建立单倍型异基因移植小鼠GVHD模型,进行移植前后GVHD靶器官的病理分析,同时应用RT-PCR扩增小鼠肝脏、皮肤、结肠、肾脏等组织移植前、后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RBV)20个家族的基因序列,通过基因扫描判断TCRBV家族的克隆表达和CDR3克隆的性质。结果: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在移植后14d临床开始出现典型的GVHD表现。移植后24d受鼠肝脏、皮肤、远端回肠等均出现典型的GVHD病理表现,在其T细胞受体谱型图上出现了分属TCRBV家族的单克隆或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而肾脏等非GVHD靶器官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为多克隆的T细胞增生。结论: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在移植后14d出现典型的GVHD表现,GVHD靶器官出现的T细胞单克隆及寡克隆增生可能与GVHD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型骨髓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 CDR3 小鼠
下载PDF
替尼泊甙、阿糖胞苷化疗联合鞘内注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被引量:2
7
作者 岳寒 魏旭东 +3 位作者 朱兴虎 左文丽 杜建伟 宋永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7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以替尼泊甙、阿糖胞苷的联合化疗方案配合氨甲喋呤(MTX)椎管内注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替尼泊甙、中剂量阿糖胞苷的化疗方案配合氨甲喋呤、地塞米松椎管内化疗。结果16例病人(73%)在化疗同时行2~... 目的探讨以替尼泊甙、阿糖胞苷的联合化疗方案配合氨甲喋呤(MTX)椎管内注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替尼泊甙、中剂量阿糖胞苷的化疗方案配合氨甲喋呤、地塞米松椎管内化疗。结果16例病人(73%)在化疗同时行2~3次鞘内注射后脑脊液即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恢复,2例(9%)病人脑脊液恢复正常后临床症状未能完全恢复,4例(18%)直接给予全身化疗,化疗后其中3例临床症状恢复,1例骨髓抑制较重、体质较差并发感染死亡。结论替尼泊甙、阿糖胞苷的联合化疗方案配合氨甲喋呤(MTX)椎管内注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尼泊甙 阿糖胞苷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鞘内注射
下载PDF
脑脊液中WT1基因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检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吕晓东 韩利杰 +2 位作者 辛雅萍 王献伟 宋云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8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WT1基因高表达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3例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中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随访其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13例患者脑脊液WT1基因高表达。随访过程...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WT1基因高表达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3例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中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随访其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13例患者脑脊液WT1基因高表达。随访过程中,根据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检测,其中3例分别在303d、402d和460d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另40例WT1基因低表达患者在随访期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侵犯。结论脑脊液中WT1基因高表达提示患者远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细胞的侵犯,是一种敏感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WT1 脑脊液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微小残留病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晓东 辛雅萍 +2 位作者 丁晶 邹喆 周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7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关系。方法随访过程中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骨髓中特征性基因和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测。结果骨髓细胞学缓解后6个月内,24例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检测阳性,其中1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关系。方法随访过程中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骨髓中特征性基因和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测。结果骨髓细胞学缓解后6个月内,24例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检测阳性,其中1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6~18个月,12例微小残留病阳性患者中2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18个月以上时,5例微小残留病阳性患者中4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结论骨髓微小残留病检测可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及Smad3表达下调的发病学意义
10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4 位作者 张龚莉 林全德 汪萍 买玲 魏旭东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7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Smad3的表达下调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取20例重型再障患者骨髓MSC,分离制备出Flk1+CD34–MSC后进行以下试验:①体外定向诱导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倒置...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Smad3的表达下调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取20例重型再障患者骨髓MSC,分离制备出Flk1+CD34–MSC后进行以下试验:①体外定向诱导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成脂分化情况,油红O染色法鉴定脂肪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化过程中脂蛋白酯酶(LPL)基因的表达;②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SC中TGF-β1及Smad3的表达,用ELISA检测MSC分泌TGF-β1的能力;③观察不同剂量(0、5、10、15、20ng/ml)TGF-β1对再障患者骨髓MSC成脂分化和增殖的影响。以7名健康成人的骨髓MSC相应检测为对照。结果再障患者骨髓MSC经4d培养后即分化为脂肪细胞,而健康成人骨髓MSC中仅见少量细胞出现脂肪滴。再障患者MSC培养4和8d时LPL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091±0.028、0.142±0.033,均高于健康成人骨髓MSC(分别为0.021±0.011及0.049±0.010,均P<0.01);而TGF-β1及Smad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成人骨髓MSC,TGF-β1分泌水平(3.4μg/L±0.9μg/L)也明显低于健康成人骨髓MSC(11.6μg/L±1.2μg/L,P<0.01)。在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仅加入5ng/ml的TGF-β1即可明显抑制再障患者骨髓MSC向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同时促进其增殖。结论再障患者骨髓MSC中TGF-β1及Smad3表达水平的显著下调可能参与了再障的部分发病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骨髓 间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分化β Smad3蛋白质 成脂分化
下载PDF
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血液血管干细胞特性观察
11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3 位作者 李玉富 林全德 吕晓东 魏旭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5-829,共5页
目的:检测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是否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的特性。方法:将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分别于血管内皮及造血细胞诱导培养体系中培养,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 目的:检测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是否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的特性。方法:将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分别于血管内皮及造血细胞诱导培养体系中培养,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在内皮细胞诱导体系中可分化为CD31+/vWF+细胞,在基底膜胶中可形成血管样结构;在造血诱导培养体系中可定向分化为表达GATA-1、GATA-2、β及γ珠蛋白的细胞,在甲基纤维素造血培养基中,这类造血细胞可定向分化为红系集落单位。结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在体外可同时向血管内皮细胞和造血细胞分化,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血管干细胞 脂肪 分化
下载PDF
非肥胖型糖尿病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的多向分化
12
作者 房佰俊 宋永平 +3 位作者 林全德 胡杰英 马丽 魏旭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用于移植的可能性。方法:将男性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按106个/只剂量经尾静脉输入10只6~8周龄、接受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非肥胖型糖尿病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体内(实验... 目的:探讨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用于移植的可能性。方法:将男性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按106个/只剂量经尾静脉输入10只6~8周龄、接受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非肥胖型糖尿病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体内(实验组),对照组10只输注等体积的RPMI1640培养基,2个月后处死动物,检测植入情况。结果:在实验组小鼠体内,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不仅有助于造血重建及体内微血管损伤的修复,参与血管新生,还能分化为消化道上皮细胞;而对照组小鼠则在2周内全部死亡。结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极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非肥胖型糖尿病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下载PDF
不同方法检测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䶮莉 周健 +6 位作者 魏旭东 蒋东霞 程爱民 胡杰英 郭淑利 朱兴虎 宋永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58-562,共5页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有效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19名allo-HSCT受者,214份标本的血浆DNA负荷量和血清IgM抗体,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8份标本白细胞p...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有效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19名allo-HSCT受者,214份标本的血浆DNA负荷量和血清IgM抗体,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8份标本白细胞pp65抗原。结果表明:pp65抗原、DNA定量和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85%(58/188)、35.51%(76/214)和13.08%(28/214),连续阳性病例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8、7/8和3/8。DNA定量与pp65抗原阳性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DNA定量和pp65抗原,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另两种检测方法虽有关系,但不密切。结论: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检测allo-HSCT受者CMV早期感染可靠、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流式细胞术 荧光定量PCR PP65抗原
下载PDF
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现状分析:国内多中心、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
14
作者 张小帅 刘兵城 +43 位作者 杜新 张龑莉 许娜 刘晓力 黎纬明 林海 梁蓉 陈春燕 黄健 杨云帆 朱焕玲 潘崚 王晓冬 李国辉 刘卓刚 张延清 刘振芳 胡建达 刘春水 李菲 杨威 孟力 韩艳秋 林丽娥 赵震宇 涂传清 郑彩凤 白炎亮 周泽平 陈苏宁 仇惠英 杨莉洁 孙秀丽 孙慧 周励 刘泽林 王淡瑜 郭健欣 庞丽萍 曾庆曙 索晓慧 张伟华 郑媛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内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77个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确诊、年龄≥18岁、确诊后6个月内接受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内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77个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确诊、年龄≥18岁、确诊后6个月内接受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或氟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且资料相对完整的CML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病例。分析一线TKI选择、目前用药现状、药物转换及原因,接受TKI治疗反应、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6893例接受伊马替尼(4906例,71.2%)、尼洛替尼(1157例,16.8%)、达沙替尼(298例,4.3%)或氟马替尼(532例,7.2%)作为一线治疗的成人CML-CP(6453例,93.6%)和AP(440例,6.4%)患者。所有患者中位随访43(IQR 22~75)个月,共1581例(22.9%)患者由于耐药(1055例,15.3%)、不耐受(248例,3.6%)、为追求更好疗效(168例,2.4%)、经济或其他原因(110例,1.6%)换药。AP患者换药比例显著高于CP患者(44.1%对21.5%,P<0.001),且因耐药而转换治疗的比例也显著更高(75.3%对66.1%,P=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低HGB浓度及ELTS评分中/高危组与CP患者较低的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反应获得率及较差的结局均相关,高WBC、一线接受第二代TKI治疗与较高的治疗反应获得率相关,初诊时携带Ph+附加染色体异常(ACA)与较差的无进展生存(PFS)相关,而Sokal评分中/高危组仅与较低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主要分子学反应获得率和较差的PFS相关;较低的HGB浓度和较大的脾脏与AP患者较低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获得率相关,一线接受第二代TKI治疗与较高的治疗反应获得率相关,较低的PLT、较高的原始细胞比例和初诊时携带Ph+ACA与较差的无转化生存相关,初诊时携带Ph+ACA与较差的总生存相关。结论目前,绝大多数的初诊CP或AP CML患者可长期获益于TKI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反应及生存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治疗现状 多中心 真实世界研究
原文传递
第58届美国血液病年会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精选 被引量:6
15
作者 桂瑞瑞 张龚莉 宋永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1-76,共6页
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问世后,越来越多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从中获益,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目前面临的不耐受、耐药、疾病进展、停药等问题,仍时刻使临床医师困... 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问世后,越来越多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从中获益,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目前面临的不耐受、耐药、疾病进展、停药等问题,仍时刻使临床医师困惑。前不久召开的第58届美国血液病年会中,详细报道了CML相关的研究新进展,本文将其中的研究热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新进展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16
作者 颜可泰 林全德 宋永平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2期86-90,共5页
近年来,包括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CD3和G蛋白偶联孤儿受体C类第5组成员D(GPRC5D)×CD3在内的双特异性抗体(BsAb)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新药Teclistamab(BCMA×CD3)于2022年成为首... 近年来,包括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CD3和G蛋白偶联孤儿受体C类第5组成员D(GPRC5D)×CD3在内的双特异性抗体(BsAb)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新药Teclistamab(BCMA×CD3)于2022年成为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治疗RRMM的BsAb,埃纳妥单抗(Elranatamab)也于2023年获得批准。靶向BCMA×CD3的BsAb包括Alnuctamab、WVT078、ABBV-383、Linvoseltamab和F182112以及靶向GPRC5D×CD3的Talquetamab和LBL-034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结合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告,对BsAb治疗RRMM的研究进展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抗体 双特异性 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有效性及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小帅 刘兵城 +43 位作者 杜新 张龑莉 许娜 刘晓力 黎纬明 林海 梁蓉 陈春燕 黄健 杨云帆 朱焕玲 潘崚 王晓冬 李国辉 刘卓刚 张延清 刘振芳 胡建达 刘春水 李菲 杨威 孟力 韩艳秋 林丽娥 赵震宇 涂传清 郑彩凤 白炎亮 周泽平 陈苏宁 仇惠英 杨莉洁 孙秀丽 孙慧 周励 刘泽林 王淡瑜 郭健欣 庞丽萍 曾庆曙 索晓慧 张伟华 郑媛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8-736,共9页
目的比较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治疗反应、结局以及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国内76个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确诊、年龄≥18岁、确诊后6个月内接受氟马替尼或伊马... 目的比较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治疗反应、结局以及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国内76个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确诊、年龄≥18岁、确诊后6个月内接受氟马替尼或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CML慢性期病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减少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选择偏倚,比较两种TKI的治疗反应及结局。结果研究最终纳入4833例接受伊马替尼(4380例)和氟马替尼(453例)作为一线治疗的成人CML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54(IQR:31~85)个月,7年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子学反应4(MR4)和分子学反应4.5(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2%、88.4%、78.3%和63.0%。7年无治疗失败生存(FF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1.8%、93.0%和96.9%。氟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18(IQR:13~25)个月,2年CCyR、MMR、MR4和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4%、86.5%、58.4%和46.6%。2年FFS率、PFS率和OS率分别为80.1%、95.0%和99.5%。PSM分析显示,氟马替尼治疗组患者CCyR、MMR、MR4和MR4.5累积获得率及FFS率均显著高于伊马替尼治疗组患者(P值均<0.001),但两组患者PFS率(P=0.230)和OS率(P=0.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Ⅲ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氟马替尼对伊马替尼:10.6%对8.0%)。结论氟马替尼治疗初发CML慢性期患者的治疗反应获得率及FFS率均高于伊马替尼,且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氟马替尼 伊马替尼 疗效 血液学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成人脂肪源多能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房佰俊 宋永平 +3 位作者 魏旭东 林全德 李玉富 胡杰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1-825,共5页
目的:分离人脂肪源干细胞,并检测其多能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分离得到低密度成人脂肪源单个核细胞后,用免疫磁珠除去CD45+及GlyA+细胞,通过极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体外扩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单克隆... 目的:分离人脂肪源干细胞,并检测其多能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分离得到低密度成人脂肪源单个核细胞后,用免疫磁珠除去CD45+及GlyA+细胞,通过极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体外扩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单克隆源细胞体外传35代,超过92%的细胞仍处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细胞倍增时间约为30h;细胞的主要表型一直保持为:Flk1+、CD34-、CD45-、CD31-、GlyA-、vWF-、HLAⅠ类抗原-及HLA-DR-;该单克隆源扩增细胞体外维持着自我更新及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和肝上皮样细胞分化的潜能。结论:该脂肪源单克隆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极有可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治疗一些遗传及退行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脂肪 分化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实验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萍 呼莹 +3 位作者 姜学英 马冠杰 宋永平 赵春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3-875,共3页
目的:对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分离培养水囊引产4~5个月龄胎儿来源的骨髓MSC和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作为供体细胞。23只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m)小鼠作为受体,... 目的:对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分离培养水囊引产4~5个月龄胎儿来源的骨髓MSC和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作为供体细胞。23只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m)小鼠作为受体,随机分成4组,^137Cs全身照射350cGy后,在4h内从尾静脉输入供体细胞。①阴性对照组:5只,不输入任何细胞。②阳性对照组:6只,单纯输入HSC5×10^6ml^-1。③实验Ⅰ组:6只,输入HSC5×10^6ml^-1和MSC5×10^6ml^-1。④实验Ⅱ组:6只,输入HSC5×10^6ml^-1和MSC5×10^6ml^-1输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情况;每周计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总数;移植后第7周,PCR检测外周血人体细胞DNA,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供体骨髓人源细胞嵌合比例。结果: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均于10d内死亡,骨髓病理切片提示小鼠死于骨髓衰竭。实验Ⅰ、Ⅱ组小鼠均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皮肤黏膜无溃烂、出血,毛发无缺损。实验Ⅰ、Ⅱ组外周血象逐渐回升,第3周,实验Ⅱ组外周血MNC数量(2.63±0.32)×10^9L^-1,高于实验Ⅰ组的(1.33±0.21)×10^9L^-1(P〈0.01),第5周即恢复正常水平。第7周,实验Ⅰ、Ⅱ组小鼠外周血均检测出供体细胞;实验Ⅱ组人源细胞嵌合比例为(7.41±0.79)%,高于实验Ⅰ组(5.11±0.07)%(P〈0.05)。结论:SCID小鼠致死剂量照射后.联合输入HSC和MSC可明显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且不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造血重建 嵌合
下载PDF
BEAC预处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喻凤宽 周健 +4 位作者 李玉富 张龑莉 房佰俊 符粤文 宋永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24-1325,1340,共3页
0引言 恶性淋巴瘤(ML)是淋巴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放化疗敏感,常规治疗可使60%的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30%~5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disease,NHL)患者得到治愈或长期无病生存,但对恶性度高、耐药及难... 0引言 恶性淋巴瘤(ML)是淋巴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放化疗敏感,常规治疗可使60%的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30%~5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disease,NHL)患者得到治愈或长期无病生存,但对恶性度高、耐药及难治的ML疗效差。有研究显示,初治侵袭性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方案 自体干细胞移植 恶性淋巴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