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叶因子3在下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李俊华 林俊杰 +4 位作者 乔军波 张德馨 张昊冉 王雯秋 王宇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0-853,共4页
目的检测三叶因子3(TFF3)在下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下肢静脉血管畸形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09月01日至2020年8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行手术切除的26例四肢静脉畸形患者进行研究,选取26例四肢静... 目的检测三叶因子3(TFF3)在下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下肢静脉血管畸形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09月01日至2020年8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行手术切除的26例四肢静脉畸形患者进行研究,选取26例四肢静脉畸形组织为实验组,26例距病变切缘3cm的正常静脉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FF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从26例四肢静脉畸形患者中筛选出下肢静脉畸形病变患者共11例进行研究,术中切除的11例下肢静脉畸形组织作为实验组;另收集距病变切缘3 cm的11例正常静脉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TFF3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中TFF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0.77%(21/26)]明显高于对照组[11.54%(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7,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实验组中TFF3 mRNA相对表达量(7.436±6.612)高于对照组(1.494±2.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TFF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425±0.481)明显高于对照组(0.089±0.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4,P<0.05)。结论TFF3可能与下肢静脉畸形的发展和局部侵袭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因子3 静脉血管畸形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在静脉畸形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雯秋 张昊冉 +7 位作者 林俊杰 乔军波 王新军 方斌 陈长宽 王宇娇 朱高赞 刘文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45-174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人静脉畸形组织及正常静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THRC1与静脉畸形侵袭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的35例静脉畸形组织和正常静脉组织(距静... 目的通过检测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人静脉畸形组织及正常静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THRC1与静脉畸形侵袭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的35例静脉畸形组织和正常静脉组织(距静脉畸形组织边缘>3 cm),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静脉畸形组织(实验组)和正常静脉组织(对照组)中CTHR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采用χ^(2)检验,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阳性表达率为74.29%(26/35),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29,P<0.01);RT-qPCR结果显示CTHRC1 mRNA在实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2.327±0.472比0.926±0.174,t=16.46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THRC1蛋白在实验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020±0.078比0.429±0.029,t=42.15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HRC1 mRNA和蛋白在静脉畸形组织中均较正常静脉组织高表达,可能与静脉畸形疾病的局部侵袭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 血管生成 侵袭
原文传递
沉默长链非编码RNA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反义RNA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昊冉 王雯秋 +7 位作者 林俊杰 乔军波 王新军 方斌 陈长宽 王宇娇 朱高赞 刘文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74-1676,共3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反义RNA1(LEF1-AS1)基因沉默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在HUVEC(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中沉默LEF1-AS1基因的表达,细胞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反义RNA1(LEF1-AS1)基因沉默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在HUVEC(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中沉默LEF1-AS1基因的表达,细胞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即NC组和si-LEF1-AS1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转染效果;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力的变化;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检测LEF1-AS1对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RT-qPCR结果显示,si-LEF1-AS1组LEF1-AS1 mRNA的相对表达量(0.059±0.010)低于NC组(1.000±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24,P<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HUVECs在处理24 h后si-LEF1-AS1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0.103±0.004)少于NC组(0.129±0.006),在处理48 h后si-LEF1-AS1组细胞的A值(0.235±0.016)也少于NC组(0.431±0.018),在处理72 h后si-LEF1-AS1组细胞的A值(0.454±0.029)也少于NC组(0.846±0.034);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si-LEF1-AS1组迁移到小室下侧的相对细胞数(0.446±0.025)少于NC组(1.000±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20,P<0.01);血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LEF1-AS1组的总成管长度(3152.333±200.959)少于NC组(13263.667±247.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91,P<0.01)。结论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LEF1-AS1抑制HUVE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反义RNA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