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对中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到位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丹 王侠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5期122-122,共1页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提高中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到位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实施品管圈前1个月内68名中风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实施品管圈后1个月内58名中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患肢功能锻炼到位率。结果观察组...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提高中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到位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实施品管圈前1个月内68名中风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实施品管圈后1个月内58名中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患肢功能锻炼到位率。结果观察组到位率为88.28%高于对照组的5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可提高中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到位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中风 功能锻炼 到位率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50例重症肌无力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伟萍 李志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7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绝对评分要好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种联合治疗方法具有治疗总有效率高、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治疗重症肌无力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治疗 重症肌无力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误诊为眩晕症的小脑出血22例临床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伟萍 李志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5期97-97,共1页
目的对误诊为眩晕症的小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误诊为眩晕症的小脑出血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颅脑CT或颅脑MRI检查确诊之后,根据患者出血量的多少,采取... 目的对误诊为眩晕症的小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误诊为眩晕症的小脑出血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颅脑CT或颅脑MRI检查确诊之后,根据患者出血量的多少,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效果比较理想。结论小脑出血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进行全面细致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以免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小脑出血 误诊
下载PDF
黄芪补血汤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耿银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5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补血汤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31例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补血汤治疗。比... 目的观察黄芪补血汤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31例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补血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指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Hcy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及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观察组为6.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补血汤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及Hcy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补血汤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H型高血压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活血化瘀中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宋中原 李姝 王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9期164-164,共1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12.19±5.21)分大于对照组的(12.19±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可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载PDF
奥美拉唑治疗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洪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8期110-110,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奥美拉唑治疗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70例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 目的研究分析奥美拉唑治疗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70例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西米替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5.7%,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奥美拉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西米替丁
下载PDF
温阳复元方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耿银龙 张伟萍 任梦诗 《陕西中医》 2020年第2期172-174,179,共4页
目的:探讨温阳复元方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卒中病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复元方治疗。比... 目的:探讨温阳复元方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卒中病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复元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个及两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脑血流动力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积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个疗程后,观察组R水平低于对照组,DR及Vmin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72.73%(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P>0.05)。结论:温阳复元方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临床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温阳复元方 运动功能 生存质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筋刺法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偏瘫老年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郭蒙蒙 张伟萍 张素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3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偏瘫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偏瘫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64例给予养脑通络汤联...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偏瘫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偏瘫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64例给予养脑通络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64例给予经筋刺法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氧化应激指标、血清神经损伤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RMI、Barthel、M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S100B、NSE、GFAP均低于对照组,CAT、GSH-Px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刺法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能够通过刺激具有活性的神经细胞,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通过促进造血干细胞繁殖,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改善血清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刺法 血栓通注射液 神经功能 血清神经损伤
下载PDF
提高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现状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桂捧 田欢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7期372-373,共2页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使艾滋病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与其他的慢性疾病一样,服药依从性对药物的疗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其他的慢性疾病不同的是,艾滋病抗病毒药物要求较高的依从性,一般认为应>95%的依从性,否则将会出现治疗...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使艾滋病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与其他的慢性疾病一样,服药依从性对药物的疗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其他的慢性疾病不同的是,艾滋病抗病毒药物要求较高的依从性,一般认为应>95%的依从性,否则将会出现治疗的失败,增加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而且,差的依从性容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1]。在现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品种有限的情况下,出现耐药性意味着患者将失去药物治疗的机会。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措施来保障艾滋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目前,对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干预方法有很多,Simoni等将艾滋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分为为4类:①认知学、行为学干预策略;②行为学干预策略;③改进的直接督导治疗(DOT)策略;④情感式的干预策略[2]。在本综述中,我们将按Simoni的分类方法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服药依从性 干预
下载PDF
阿魏酸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磊 《吉林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353-353,共1页
关键词 阿魏酸钠 脑梗死 脑缺氧 脑损害
下载PDF
运动康复疗法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下肢功能、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玉洁 张素红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疗法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患者神经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09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运动组,其中常规组共54例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包括下肢主被动...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疗法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患者神经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09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运动组,其中常规组共54例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包括下肢主被动关节训练、肌力训练等,运动组55例实施运动康复疗法进行训练。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血糖水平及死亡率等。结果治疗后运动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10 m步速(10MWT)均高于常规组(P<0.05);运动组的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血糖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疗法可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糖尿病 运动康复疗法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胃管固定新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会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35期128-128,共1页
神经内科留置胃管属常见护理操作,但常规的胃管胶布固定法存在一定缺限:(1)每隔几天即更换胶布过于繁琐,增加患者痛苦;长期不换则胶布难以固定且在患者鼻部形成胶布痕迹,很难去除;(2)遇患者变换体位牵拉到胃管,或遇到打喷嚏、呕吐... 神经内科留置胃管属常见护理操作,但常规的胃管胶布固定法存在一定缺限:(1)每隔几天即更换胶布过于繁琐,增加患者痛苦;长期不换则胶布难以固定且在患者鼻部形成胶布痕迹,很难去除;(2)遇患者变换体位牵拉到胃管,或遇到打喷嚏、呕吐等腹压大的动作时,胃管易脱出,再次留置胃管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与痛苦;(3)胶布过敏。故笔者在临床中尝试新型胃管固定法,胃管脱出发生率显著降低。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固定 新方法 注意事项
下载PDF
司来吉兰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艳 郭长娥 宋中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9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司来吉兰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对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6例,按单盲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司来吉兰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探讨采用司来吉兰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对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6例,按单盲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司来吉兰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多奈哌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水平、认知功能、精神状态、运动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丙二醛水平、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治疗总有效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水平、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司来吉兰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可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奈哌齐 司来吉兰 氧化应激 认知功能 精神状态
下载PDF
不同敷料固定对高龄患者PICC置管后接触性皮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侠 张利军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高龄经周围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接触性皮炎患者应用不同敷料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1例高龄PICC置管后接触性皮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无菌纱布固定,观察组41例给予水胶体敷料固定,对比两... 目的观察高龄经周围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接触性皮炎患者应用不同敷料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1例高龄PICC置管后接触性皮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无菌纱布固定,观察组41例给予水胶体敷料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接触性皮炎痊愈时间、PICC导管移位率、脱管率及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感染、脱管、移位发生率及皮炎痊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水胶体敷料能够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接触性皮炎患者移位、脱管、感染发生率,加快疾病痊愈速度,效果优于无菌纱布敷料固定,更适用于高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纱布 水胶体敷料 高龄 PICC置管 接触性皮炎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脑卒中溶栓后再闭塞患者治疗中的价值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芬 《蛇志》 201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脑卒中溶栓后再闭塞患者治疗中的价值与安全性。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溶栓治疗后再闭塞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依诺肝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脑卒中溶栓后再闭塞患者治疗中的价值与安全性。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溶栓治疗后再闭塞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依诺肝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基本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1周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卒中溶栓后再闭塞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对凝血功能无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溶栓 再闭塞 替罗非班 安全性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络方辅治急性脑梗死对血清细胞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艳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辅治急性脑梗死对血清细胞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方(自拟)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血清细胞因子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辅治急性脑梗死对血清细胞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方(自拟)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血清细胞因子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中医证候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辅治急性脑梗死可改善各项血清因子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益气活血通络方 血清细胞因子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对短暂脑缺血发作近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广鹏 《北方药学》 2018年第10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治疗短暂性缺血发作的近期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抽选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7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治疗短暂性缺血发作的近期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抽选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7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更高,NIHSS评分明显更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活血汤 短暂脑缺血发作 近期疗效
下载PDF
浅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的脑血管危险因素与其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芬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的脑血管危险因素与其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低危组中...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的脑血管危险因素与其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低危组中有27例患者,中危组中有32例患者,高危组中有21例患者。我院对这三组患者均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并采用蒙特利尔量表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然后分析并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的脑血管危险因素与其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 :中危组患者的视空间、执行、抽象、记忆及语言能力的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危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患者的视空间、执行、定向、计算、抽象思维、记忆及语言的能力的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危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患者的八项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危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改变的情况最严重,其次分别为中危组与低危组,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改变的情况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多,其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会越来越严重,因此,临床上对该病患者应进行积极地治疗,以降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危险因素 认知功能障碍 关系
下载PDF
针罐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文生 《光明中医》 2017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针罐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针罐技术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采用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20分法、Mc Gill疼痛问卷(MPQ)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统计不良反应及临床... 目的探讨针罐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针罐技术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采用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20分法、Mc Gill疼痛问卷(MPQ)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统计不良反应及临床有效率。结果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患者总有效率91.7%。1个疗程后患者疼痛情况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罐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了疼痛,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罐技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痹证
下载PDF
NLR、ANC、WBC水平变化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mRS评分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郭秋杰 宋中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4期4341-4342,共2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白细胞计数(WBC)变化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ALI)患者神经功能(mRS评分)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ALI患者129例作为观察组,根据mRS...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白细胞计数(WBC)变化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ALI)患者神经功能(mRS评分)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ALI患者129例作为观察组,根据mRS评分记录30d转归情况,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及观察组不同转归患者外周血NLR、ANC、WBC水平,分析外周血NLR、ANC、WBC水平与mRS评分关系及ALI患者30d转归的影响因素,偏相关性分析NLR、ANC、WBC水平与30d转归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外周血NLR、ANC、WB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mRS评分分级升高,外周血NLR、ANC、WBC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外周血NLR、ANC、WBC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不同预后酗酒史及外周血NLR、ANC、WBC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偏相关性系数控制酗酒史等因素后,外周血NLR、ANC、WBC水平仍与预后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NLR、ANC、WBC水平变化与ALI患者mRS评分呈独立显著相关,可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