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0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实施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后128例输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实施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前114例输血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 目的探讨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实施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后128例输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实施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前114例输血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比较实施质量控制前后输血患者疾病感染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感染发生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91%VS 14.04%和2.34%VS 1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7.66%VS 7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流程中,采集标本、血型鉴定、交叉配型等环节缺一不可,通过对各个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检验流程 质量控制 分析
下载PDF
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毛淑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8期98-99,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多次输血对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了解血小板抗体产生的规律。方法采用固相红细胞吸附试验(SPRA)对268例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及输血史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HLA和抗-HPA的检测,分析抗体产生的规律。结果268例反复多次... 目的:分析临床多次输血对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了解血小板抗体产生的规律。方法采用固相红细胞吸附试验(SPRA)对268例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及输血史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HLA和抗-HPA的检测,分析抗体产生的规律。结果268例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51.5%(138/268)。其中输注次数:1次患者阳性3例,阳性率9.4%(3/32);2-4次患者阳性58例,阳性率43.1%(58/144);5-8次患者阳性52例,阳性率75%(52/64);〉8次患者阳性25例,阳性率89.3%(25/28)。输血次数〈3次患者阳性22例,阳性率22.4%(22/98);输血次数〉3次患者阳性116例,阳性率68.2%(116/170)。抗体阳性率与患者多次输注血小板及输血的次数成正相关,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输注次数和输血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几率越大,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输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小板抗体筛查 固相红细胞吸附试验
下载PDF
低离子聚凝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冰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5年第2期47-48,1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低离子聚凝胺(MPT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68例受血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同时采用MPT法和盐水法进行受血者及供血者血液样本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MPT法阳... 目的:探讨分析低离子聚凝胺(MPT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68例受血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同时采用MPT法和盐水法进行受血者及供血者血液样本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MPT法阳性检出率10.82%(29例),显著高于盐水法4.48%(12例);用盐水法所检出的11例经显微镜显示仅有2-3个细胞凝集,而MPT法检出的30例,肉眼下便可清晰看到细胞凝集;将11例盐水法检测呈阳性的血液样本采用MPT法后经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凝集细胞13个;MPT法耗时显著少于盐水技术,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PT法进行临床输血检验的灵敏度高,检验结果准确、快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检验 低离子聚能胺技术 盐水技术 价值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检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李冰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0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输血和手术备血患者21 384例,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并对检测阳性标本进行特异性抗体种类鉴定。结果共检出不规则抗体89例(0.42%),其中抗-D 2例、...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输血和手术备血患者21 384例,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并对检测阳性标本进行特异性抗体种类鉴定。结果共检出不规则抗体89例(0.42%),其中抗-D 2例、抗-E 13例、抗-C 1例、抗-c 1例、抗-Ec 2例、抗-M 12例、抗-s 1例、抗-JKa 1例、抗-Fya2例、抗-K 1例、抗-Lea 2例、抗-Leb 1例、自身抗体1例,49例未检出特异性抗体。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应作为输血前常规检测项目,且应推广使用微柱凝胶技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不规则抗体 输血
下载PDF
高血压并发不同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波动差异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艳歌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高血压并发不同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波动差异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高血压,高血压+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依次纳入A,B,C,D四组,对比四组尿酸... 目的高血压并发不同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波动差异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高血压,高血压+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依次纳入A,B,C,D四组,对比四组尿酸(SUA)、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将四组重新分组组合,≤2种相关疾病组合为一组(A组、B组、C组),保留D组(>2种相关疾病组),比较其SUA水平,并对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C+D)组与高血压未合并糖尿病(A+B)组SUA水平。结果四组UA浓度:A组>B组>C组>D组,MAP大小:A组>D组>C组>B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SUA水平324.15±4.87μmol/L明显高于D组(P<0.05),C+D组的SUA水平333.12±1.54μmol/L与A+B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而重新分组后的MA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SUA与其MAP呈正相关(r=+0.789,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UA水平最高,合并疾病越多,其尿酸水平越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能是影响合并高血压患者SUA水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并发疾病 血尿酸 波动 差异
下载PDF
许昌地区新生儿溶血病产前、产后检测与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毛淑清 王晴 +1 位作者 黄宇翔 任旭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分析O型Rh阳性血围产期孕妇同种免疫发生情况和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情况,了解本地区O型阳性孕产妇的胎儿与新生儿溶血病(HDFN)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 920例O型血孕妇的丈夫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对夫妇血型不合的1 468例孕妇进行产前... 目的分析O型Rh阳性血围产期孕妇同种免疫发生情况和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情况,了解本地区O型阳性孕产妇的胎儿与新生儿溶血病(HDFN)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 920例O型血孕妇的丈夫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对夫妇血型不合的1 468例孕妇进行产前抗体效价监测;母婴血型不合261例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病三项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直抗)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和总胆红素测定。结果在1 920例O型血孕妇中,夫妇血型不合者1 468例(76.5%),其中O-A型597例,O-B型688例,O-AB型183例;相合者452例(23.5%)。对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血型抗体效价测定,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1∶64为阳性时,其阳性率为69.5%。并对261例中117例A型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126例B型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和18例Rh(D)阴性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进行游离试验、直抗试验、放散试验测定,其阳性例数分别为111例(42.5%)、64例(24.5%)和163例(62.5%)。溶血试验阳性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分别为:游离试验30.6%、直抗试验65.6%、放散试验69.9%。结论将产前围产期孕妇的血型抗体效价监测和产后新生儿溶血三项及高胆红素的测定结合起来进行观察、预防、治疗,能有效降低对新生儿的损害,对早期诊断HDFN、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与新生儿溶血病 产前检查 ABO血型 RH血型 抗体效价 溶血试验
原文传递
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冰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究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检测的意义及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并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684例,在其输血前检测其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 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 目的:探究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检测的意义及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并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684例,在其输血前检测其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 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Ab)、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等感染性指标,统计并分析不同科室患者及不同年龄患者的检测指标阳性率。结果:所有科室中均为HBsAg阳性检出率最高,HIV阳性检出率最低;所有年龄组中,35~55岁段中几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受血者输血前检测4项血清学指标能够提高输血安全性,减少因输血造成的意外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清学指标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毛淑清 黄宇翔 王晴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小板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108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血小板同种抗体和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结果 108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检测出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77例,阳性率为71.3%,其中再生障碍性...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小板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108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血小板同种抗体和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结果 108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检测出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77例,阳性率为71.3%,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急性白血病14例,慢性白血病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血小板减少症27例。对77例血小板同种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同种异型和自身(结合、游离)抗体的检测,结果仅血小板减少症表现为同种异型、自身(结合、游离)抗体及同种异型+自身抗体三类情况均有阳性病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均仅表现为单一同种异型抗体阳性。结论患者机体对来自不同血小板抗原刺激可产生不同类型的血小板抗体,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临床有着重要的诊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固相凝集法 血小板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