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杰绘画作品欣赏
1
作者 冯杰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绘画作品
下载PDF
冯杰作品选
2
作者 冯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6期11-15,152,共5页
关键词 散文集 冯杰
下载PDF
梅艺新歌词专版
3
作者 梅艺新 《广播歌选》 2009年第7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龙门山 牡丹花 廉洁高效 王城 洛水 幸福 古都 务实 生命 团结
下载PDF
旗帜飘扬--参观党旗国旗军旗诞生珍贵史料展
4
作者 海盈 《协商论坛》 2021年第11期34-34,共1页
下载PDF
新长征 大河南
5
作者 吴元成 《党的生活(河南)》 2016年第20期44-44,共1页
嵩山巍巍、太行雄壮伏牛、大别山别样的风光黄河滚滚、淮河汤汤南水北调,丹润北方哦,河南。
关键词 河南 新长征 南水北调 大别山
原文传递
对自我的采访
6
作者 马新朝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第6期5-20,共16页
寻找我采访过许多人,今晚,我要采访自己,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茫然了,访问者却找不到被访者。我在何处?我不知道,我开始寻找,我所能找到的我,其实只是一些自我的影子,一些回音。
关键词 我不知道 我自己 飘飘洒洒 话语方式 时间形式 一个女孩子 呀呀学语 沈从文先生 电话铃声 在城市里
原文传递
马新朝的诗
7
作者 马新朝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3年第12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马新朝 夜阑人静 活着 鸟声 一本 人我 鸣叫声 家屋 散文和 草茎
原文传递
马新朝书苑
8
作者 马新朝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4年第2期225-225,共1页
关键词 马新朝
原文传递
诗路的颜色(创作谈)
9
作者 冯杰 《绿风》 2018年第2期12-14,共3页
黄·吃饭对北中原饥饿的阐述有多种,归根结底都是"胃空"。胃空永远大于"脑空"。小时出门,听到走在街上的大人问候语多是"吃罢"?以后我问候人也如此。"吃罢冇"?当某种习惯滋润到骨头缝里,会像玉石侵蚀,一生携带着那些小骨... 黄·吃饭对北中原饥饿的阐述有多种,归根结底都是"胃空"。胃空永远大于"脑空"。小时出门,听到走在街上的大人问候语多是"吃罢"?以后我问候人也如此。"吃罢冇"?当某种习惯滋润到骨头缝里,会像玉石侵蚀,一生携带着那些小骨头行走。难怪外省人听到此话总奇怪河南人这种表达方式。见面问"吃罢",像一个人一生的使命就是携带着一副空皮囊满地行走。记事时,我家堂屋门后永远放着一布袋谷子,布袋比我个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 颜色 问候语 河南人 外省人 骨头 记事
原文传递
画梅记(随笔)
10
作者 冯杰 《绿风》 2018年第2期11-12,共2页
解构晚明遗老的一枝梅花。——题记"隔着山河岁月,我来寻找梅花"。——雪地里,那些喜欢着朱服者,大体是这样情怀。不是寻梅,是找国家。"梅花梅花开满天涯,愈冷它愈开花。"少年时听歌,邓丽君是这样唱道。黑暗里横起来一枝梅花。前明... 解构晚明遗老的一枝梅花。——题记"隔着山河岁月,我来寻找梅花"。——雪地里,那些喜欢着朱服者,大体是这样情怀。不是寻梅,是找国家。"梅花梅花开满天涯,愈冷它愈开花。"少年时听歌,邓丽君是这样唱道。黑暗里横起来一枝梅花。前明遗隐的普遍特征如下:有个性,有脾气,有骨头,喝烈酒不就菜。他们多是纸上抒怀,船上扣声。以为山河不再是自己的,死也不留辫子,要和一方新版玉玺老死不相往来。在遗隐们固定的观念里:每一块石头都吃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笔 梅花 邓丽君 解构 情怀 石头
原文传递
涧水流
11
作者 马新朝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10年第4期4-6,2,共3页
村西的河,日涧河。既名涧,必是有山有岭。可我的家乡是平原,沃野千顷,了无遮拦,不知因何称涧河。涧河北起南阳川。南人汉水,再人长江。因是一条小河,多有阻隔,故不能行船,却可张网于湍流。垂钓于深潭。
关键词 水流 平原 汉水 长江 小河
原文传递
诗岛诗钞(组诗)
12
作者 冯杰 《绿风》 2018年第2期6-10,6,共5页
一次诗歌的纪念。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原文传递
我是父亲唯一的儿子(组诗)
13
作者 西屿 《诗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3-14,9,共2页
《废墟上的母亲》《水泥板下的脚》写家国之痛。具体的描述。令人触目惊心,虽凄恻悲怆.但有一抹血泪后面的坚强与关怀的亮色。《抛开》写倒泔水的妇女,切入角度巧妙,最后落笔于“她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雨中”,情景可触可感。使原... 《废墟上的母亲》《水泥板下的脚》写家国之痛。具体的描述。令人触目惊心,虽凄恻悲怆.但有一抹血泪后面的坚强与关怀的亮色。《抛开》写倒泔水的妇女,切入角度巧妙,最后落笔于“她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雨中”,情景可触可感。使原本寻常的情景,具有了惊心动魄的力量。写父亲的两首诗也简洁、自然、真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诗 父亲 儿子 家国之痛
原文传递
诗作二首
14
作者 杨炳麟 《诗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69,共1页
画春往前靠,手里握着枝子,喜雀绕着她飞眉毛上挑,春绿一派;指尖儿滴青修长的十指骨节凸突树分出权,凉阴撑开。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画春》
原文传递
诗一首
15
作者 艺辛 《诗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5-45,共1页
现在,整个田野 只有我一个人在歌唱 天穹下.四处都是 悠扬的回声 其实那算不上真的歌唱 只不过吼几声而已 结果整个田野,都因为我
关键词 《田野》 诗歌 文学 诗集
原文传递
新月满窗诗已远
16
作者 温青 《诗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5-27,24,共4页
当我们在新月下相拥而眠的时候,我把诗歌放在了什么地方?很久以来,我们把这些超越诗歌的幸福放在诗歌里,已经制约了她对于灵魂的支撑力量,在诗歌里用诗歌逃避那些需要以痛苦置换的幸福,是诗人的懦弱,容易变成诗歌对诗人生活的深刻伤害... 当我们在新月下相拥而眠的时候,我把诗歌放在了什么地方?很久以来,我们把这些超越诗歌的幸福放在诗歌里,已经制约了她对于灵魂的支撑力量,在诗歌里用诗歌逃避那些需要以痛苦置换的幸福,是诗人的懦弱,容易变成诗歌对诗人生活的深刻伤害。我们因为诗歌发掘了多少隐匿已久的爱?我们又因为诗歌而转移了多少隐秘的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痛苦 幸福
原文传递
丁立诗文
17
作者 丁立 《诗探索》 2012年第2期70-75,共6页
诗歌向日常经验敞开之后从没有一个历史时期,新诗像今天这样贴近现实和社会,呈现出可触可摸的质感,题材的禁忌被打破了,一瞬间,芜杂、纷乱的琐事纷涌而来,诗歌成了一个可以消化一切的胃,似乎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在新诗接上地气走向人民... 诗歌向日常经验敞开之后从没有一个历史时期,新诗像今天这样贴近现实和社会,呈现出可触可摸的质感,题材的禁忌被打破了,一瞬间,芜杂、纷乱的琐事纷涌而来,诗歌成了一个可以消化一切的胃,似乎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在新诗接上地气走向人民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式 日常经验 历史时期 丁立 落花诗 历史感 音乐性 诗探索 生存境遇 诗行
原文传递
马新朝五行诗选
18
作者 马新朝 《江南(诗)》 2012年第4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清朝 芦苇 新朝 机井 五行 写作 移动 风景 湖水 诗选
原文传递
冯杰绘画作品
19
作者 冯杰 《诗歌月刊》 2019年第2期2-2,101-102,共2页
关键词 绘画作品
原文传递
惊悚(组诗)
20
作者 张鲜明 《江南(诗)》 2016年第4期37-39,共3页
脚窝 我的脚窝很深 我在我的脚窝里嚎叫 绳子咬着我 绳子咬着我 进入我的骨头 进入我的心 成为我的一部分 即使把它取下 我依然保持 被绑缚的姿势 我一边诅咒 一边思念那绳子
关键词 人脸模型 凭什么 高度机密 交通堵塞 毫无章法 加西亚 飞机机身 我在 头长 想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