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动物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体现
1
作者 王华月 《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 2011年第10期58-58,共1页
古典诗歌的意象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意蕴,我们在阅读和鉴赏诗词时如果具备解读这些意象的能力,就能触类旁通。下面是阅读中经常见到的几个动物意象,现就其所表达的情感略作分析。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意象 动物 文化意蕴 阅读
下载PDF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题说题的能力
2
作者 李聪丛 《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 2011年第3期31-31,共1页
在物理课教学中,面对教师上课讲解清楚了、学生课下却不会做并由此导致学生时物理课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等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为改变这一状况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探讨:读题说题的重要性,读题说题... 在物理课教学中,面对教师上课讲解清楚了、学生课下却不会做并由此导致学生时物理课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等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为改变这一状况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探讨:读题说题的重要性,读题说题的特点和方法,在学生自己读题说题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物理课堂成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教学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物理 读题说题
下载PDF
英语介绍类作文三步速成法
3
作者 谢奎金 《考试(高考英语)》 2009年第10期52-55,共4页
研究近三年高考英语作文,有一类作文特别引人注目。其共同点是:给出一个话题,提供翔实的事实要点,要求考生围绕要点提示,对给出话题进行介绍。这类作文在写法上存在一些共同之处,易于归纳、总结和仿效。
关键词 英语作文 速成法 话题 写法
下载PDF
创造愤悱情景 激活学生思维
4
作者 王玉会 《西藏教育》 2004年第6期7-8,共2页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中“愤”是指“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指“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是“开其意”,“发”是“达其辞”。“愤悱”是指学生,“启发”是指教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中“愤”是指“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指“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是“开其意”,“发”是“达其辞”。“愤悱”是指学生,“启发”是指教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察言观色。调查研究,当学生欲知而不知,想说又说不出时,就是他们心理上产生了“愤”与“悱”的状态,这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教师在此时只要略加点拨指引,启发诱导,学生即意开词达,豁然开朗,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创造思维 教学情境 生物学教学 问题情境 中学
下载PDF
浅谈文言小说的人物塑造艺术——分析《唐雎不辱使命》一文艺术手法的运用
5
作者 陈静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0年第7期63-63,共1页
我们所说的感受和体验,是指学生用心体会客观对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使其产生的形象深刻反映在学生头脑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说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其人物塑造手法是本课教学的核心任务。... 我们所说的感受和体验,是指学生用心体会客观对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使其产生的形象深刻反映在学生头脑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说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其人物塑造手法是本课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再结合文言小说塑造人物的一般性规律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其要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艺术手法 人物塑造 文言小说 人物形象塑造 学生体会 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
下载PDF
提高课堂实效,引领学生平稳过渡
6
作者 车玉梅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09年第12期30-32,共3页
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要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这与初中阶段的要求仔在很大差异。很多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不适应新阶段的课程,学习方法一时也调整不过来... 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要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这与初中阶段的要求仔在很大差异。很多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不适应新阶段的课程,学习方法一时也调整不过来,造成成绩下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 生平 抽象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学习方法 马克思主义 高一年级
下载PDF
犹记那年落花香
7
作者 杨卫平 《新教师》 2014年第6期19-19,共1页
教室的门口,有6株白玉兰。洁白的花朵,逢春盛开,零落,年复一年,成为生活中的习惯。花开之时,我常会在树下站一站,有时是为了嗅花香,有时是为了听花落,更多的时候,是为了陪一陪那树——想一想,那黄昏时,树下一缕黄晕的灯光下,两个亲爱的... 教室的门口,有6株白玉兰。洁白的花朵,逢春盛开,零落,年复一年,成为生活中的习惯。花开之时,我常会在树下站一站,有时是为了嗅花香,有时是为了听花落,更多的时候,是为了陪一陪那树——想一想,那黄昏时,树下一缕黄晕的灯光下,两个亲爱的女孩。2010年春的某一天,下午放学前,孩子们拿到了批改过的数学测试卷——作为班主任,我从来只是发试卷,不念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儿 玉兰花下 淡泊宁静 沉默是金 一只手 我自己 就这样 桃李不言 罗曼·罗兰 子满
下载PDF
教学应是师生的共生共长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卫平 《中国教师》 2016年第8期91-94,共4页
曾经,我和很多人一样,有一个错觉。 我以为,所谓教学,就是泾渭分明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于是我卖力地教,想方设法地教,结果是,我累出了咽炎和声带小结,常年吃药;学生也并没有学到太多,学到的也多是死知识,缺乏创新性。
关键词 教学 共生 师生 学生 教师 咽炎
原文传递
明朝“借助”葡萄牙保卫海疆
9
作者 校元明 《文史天地》 2012年第9期53-54,共2页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地大物博的中国自然成为他们的目标。不过,葡萄牙的中国之行似乎不是那么顺利。正德十六年(1521),明朝水师在广东海道副使汪鲮的指挥下将盘踞广东屯门岛的葡萄牙人几乎全歼(仅...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地大物博的中国自然成为他们的目标。不过,葡萄牙的中国之行似乎不是那么顺利。正德十六年(1521),明朝水师在广东海道副使汪鲮的指挥下将盘踞广东屯门岛的葡萄牙人几乎全歼(仅余少量人逃回马六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人 明朝 海疆 保卫 殖民扩张 新航路 马六甲 东海道
原文传递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及反思--浅谈对新课标的细化解读
10
作者 陈静 《学周刊(上旬)》 2010年第10期161-162,共2页
新课改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为实例,从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三方面,浅谈教师如何在备课时落实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 确定目标 落实目标 检测目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