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个性,激活潜能——一个偏执型学生的疏导个案
1
作者 孟华楠 《新课程(教研版)》 2012年第4期43-44,共2页
一、个案基本情况介绍孙某某,男,16岁,初三学生。5岁时父亲死亡,母亲坐牢,他被姨妈、姨夫收养,其姨夫脾气暴躁,经常对他及家人施暴,姨妈因怕受同村人指责故又对其较为溺爱。由于这种特殊的环境及教育方式,使其性格极为偏执,不仅喜欢物... 一、个案基本情况介绍孙某某,男,16岁,初三学生。5岁时父亲死亡,母亲坐牢,他被姨妈、姨夫收养,其姨夫脾气暴躁,经常对他及家人施暴,姨妈因怕受同村人指责故又对其较为溺爱。由于这种特殊的环境及教育方式,使其性格极为偏执,不仅喜欢物质享受,又极爱与人争执,不冷静、易冲动,不愿意回家,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三学生 发展个性 激活潜能 个案 偏执 教育方式 物质享受 上网聊天
下载PDF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
2
作者 李见民 《新课程学习》 2012年第4期69-69,共1页
初中阶段是个体由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多少德育知识,而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初中阶段是个体由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多少德育知识,而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够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不良行为的矫正。但在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把思想品德课当成应付考试的工具,重视知识的灌输,轻视道德的培育,使思想品德课抽象、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现实中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存在,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产生较大反差,使学生感觉思想品德课离现实太远,不愿意去学习。要想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必须还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本位,让思想品德课贴近现实,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初中 学习兴趣 道德标准 社会现象 行为习惯 不良行为
下载PDF
走出看不见的屏障——接纳承诺疗法应用于高三学生拒学心理辅导
3
作者 鲁泉 丁艳伟 霍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第27期59-61,共3页
一名高三学生由于过去的不良体验,对上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身心反应。咨询师运用接纳承诺疗法,通过六次咨询和布置适当的行为作业,帮助该学生对自身不良情绪体验进行认知解离,指导她以开放的姿态接纳自身的经验,加强对自我融合与回避的觉... 一名高三学生由于过去的不良体验,对上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身心反应。咨询师运用接纳承诺疗法,通过六次咨询和布置适当的行为作业,帮助该学生对自身不良情绪体验进行认知解离,指导她以开放的姿态接纳自身的经验,加强对自我融合与回避的觉察,全身心地投入价值导向引领的事物中,由此增强了行动力,回归正常的学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学 高三学生 接纳承诺疗法 个案辅导
下载PDF
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前期预防
4
作者 李见民 《学园》 2012年第6期162-162,共1页
中学阶段是人生关键的一个时期,它不仅是人生理、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更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时期也应该是一个人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时期,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有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报道见诸报端。... 中学阶段是人生关键的一个时期,它不仅是人生理、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更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时期也应该是一个人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时期,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有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报道见诸报端。究其原因,有家庭方面的,有学校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也中学生自身的原因。但在其中,不良行为的产生及发展是导致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罪魁祸首。本文从中学生身上常见的不良行为入手,深入分析不良行为的种类及其对中学生自身的危害。家长、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要多注意、多观察,一旦发现中学生身上具有不良行为或不良行为倾向时,一定要及时予以制止、矫正,做好前期预防。只有这样,才能把违法犯罪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违法犯罪 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的危害 预防矫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