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教育如何守正创新——《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被引量:1
1
作者 颜源(策划) 彭瑞敏(策划) +6 位作者 曹春梅(策划) 赵莉 张小滨 许丽萍 赵彩 赵丽侠 严红伟 《教育家》 2021年第49期43-48,42,共7页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10年来,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蓬勃开展,多地大力推行“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校园”取得了哪些收获,存在着哪些问题和困难?如何通过非遗灵活育人,使之成为学校化美启智、...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10年来,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蓬勃开展,多地大力推行“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校园”取得了哪些收获,存在着哪些问题和困难?如何通过非遗灵活育人,使之成为学校化美启智、立德树人的良方?如何守正创新培养非遗“真爱粉”?本期《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一线中小学校长,围绕“非遗教育如何守正创新”主题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教育 中小学校长 立德树人 启智 圆桌论坛 守正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问题和困难
下载PDF
关于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思考和实践
2
作者 王征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2年第27期16-16,共1页
如果把学生比做正在成长的婴孩,那么课本学习和阅读就是母乳喂养,课外阅读就是正常的饭食。学生们终究要脱离课本的扶持,走向广阔的文字空间。可以说课外阅读能够使语文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甚至能够解除长期... 如果把学生比做正在成长的婴孩,那么课本学习和阅读就是母乳喂养,课外阅读就是正常的饭食。学生们终究要脱离课本的扶持,走向广阔的文字空间。可以说课外阅读能够使语文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甚至能够解除长期以来的种种语文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阅读课 语文教学 实践 母乳喂养 事半功倍 学生 课本 学习
下载PDF
初中务工子女迷恋网络的现状及成因研究
3
作者 王静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4年第22期82-82,共1页
一、问题提出 郑州市第八十中学为中原区区属初中,生源中务工子女所占比例均超过40%,这些务工子女中不乏学习以及行为习惯都十分优秀的佼佼者,同时也有一部分务工子女学习习惯差,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他们更容易痴迷网络甚至成瘾... 一、问题提出 郑州市第八十中学为中原区区属初中,生源中务工子女所占比例均超过40%,这些务工子女中不乏学习以及行为习惯都十分优秀的佼佼者,同时也有一部分务工子女学习习惯差,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他们更容易痴迷网络甚至成瘾。结合我校初中务工子女网络迷恋现状,针对务工子女群体的特殊性,有必要专门研究,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恋网络 子女 务工 初中 现状 成因 学习习惯 问题提出
下载PDF
关于构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思考
4
作者 李贵民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14年第1期70-71,共2页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终极教学目标。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笔者在实现思想品德终极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关键词 思想品德 初中 课堂 教学目标 和谐发展 教师
下载PDF
浅析初中英语“弱势群体”的成因及对策
5
作者 张金红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1年第4期1-1,共1页
“弱势群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差生”、“学困生”,他们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直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特殊群体。控制和转化这一群体,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他们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弱势群体 成因 英语教师 “学困生” “差生”
下载PDF
校园人从尊重开始——谈校园文化一角
6
作者 陈万相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3年第15期96-96,共1页
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尊重,是人的一生修养以及自我内涵的表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也是人昕必须具有的品质?
关键词 尊重他人 校园文化 政治思想修养 内心
下载PDF
学以致用生物学,小学科有大舞台
7
作者 李莹 《魅力中国》 2013年第13期162-162,共1页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尝试把这门科学和生活艺术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使生物学这门师生眼中的小学科在生活中发挥大作用,实现学生乐学善学的效果。
关键词 学以致用 生物学 大舞台
下载PDF
浅谈中学生不良行为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对应策略
8
作者 刘一鸣 《中华少年》 2016年第15期23-24,共2页
现在中学生越来越多的不良行为暴露在我们面前,中学生不良行为问题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何为中学生不良行为?它是怎样形成的?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几条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中学生 不良行为 原因 策略
原文传递
借助教学生成 提升课堂品质 被引量:4
9
作者 熊芳玉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3,共3页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抓住教学契机,促进教学生成,做到备课时预设“探究点”、提问时注意“启发点”、互动时抓住“闪光点”、启发时矫正“错误点”、活动时弥补“疏漏点”、总结时厘清“感悟...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抓住教学契机,促进教学生成,做到备课时预设“探究点”、提问时注意“启发点”、互动时抓住“闪光点”、启发时矫正“错误点”、活动时弥补“疏漏点”、总结时厘清“感悟点”,就能够拓宽教学视野,提升课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生成 课堂品质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衔接点·吻合处·施力域——基于融合开放的课程资源观
10
作者 熊芳玉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2,共3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又自由的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为推进健...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又自由的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绘制了宏伟蓝图、制定了行动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观 课程 接点 人的全面发展 健康水平 马克思主义 行动纲领 社会性
原文传递
构建知识模型 提升教学效益
11
作者 熊芳玉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1,共5页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知识间固有规律,运用列知识提纲、绘结构图、绘集合图形、作比较表、建模式图、做流程线、构分析图等多种方法,构建知识结构模型,整合学科知识。通过构建知识结构模型整合学科知识,可以有效提升...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知识间固有规律,运用列知识提纲、绘结构图、绘集合图形、作比较表、建模式图、做流程线、构分析图等多种方法,构建知识结构模型,整合学科知识。通过构建知识结构模型整合学科知识,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学科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更加系统、直观、简洁地外显出来,达到脉络清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能够借此认识知识间的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升整合知识的能力;教师能够借此研究教材知识,总结教学方法,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效益 知识模型 知识整合
原文传递
中考题中的旋转问题
12
作者 崔跃成 《中学生数学(初中版)》 2012年第6期42-44,共3页
我们知道旋转的三要素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作为三大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之一的旋转有很多很好的性质,诸如:旋转前后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构成的角是旋... 我们知道旋转的三要素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作为三大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之一的旋转有很多很好的性质,诸如:旋转前后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构成的角是旋转角等.以旋转为背景的题目在中招考题中屡屡出现,几乎与初中重要的知识都能找到切入点;由于题目灵活性大,内容覆盖面广,很大程度上考察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而在考题中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以2011各地中招考试的典型题目分类分析,以期增强同学们解答该类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方向 动手操作能力 中考 空间想象能力 旋转角度 分类分析 典型题目 轴对称
原文传递
时事政治材料的甄别与运用
13
作者 熊芳玉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2014年第7期50-51,共2页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所谓“国事天下事”,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时事政治,它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品德教师如何遴选、甄别和利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时事材料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所谓“国事天下事”,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时事政治,它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品德教师如何遴选、甄别和利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时事材料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六项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政治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动点与线段之和最小值问题
14
作者 崔跃成 《中学生数学(初中版)》 2011年第4期20-21,共2页
在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线段的和为最小值的问题,由于这类问题灵活性较大,使得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非常棘手.实际上,如果我们能把握这类问题的规律,就会发现,这类问题其实并非像想象的那么难.本文将对该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 在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线段的和为最小值的问题,由于这类问题灵活性较大,使得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非常棘手.实际上,如果我们能把握这类问题的规律,就会发现,这类问题其实并非像想象的那么难.本文将对该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值问题 线段 动点 中考试题 同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