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PCR-ELISA检测技术建立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金强 雷俊婷 +7 位作者 白艳红 魏向珂 景建洲 高辉 孙新城 董彩文 耿尧 姜春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3-67,共5页
针对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作为靶标,利用地高辛标记引物扩增的PCR产物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杂交,然后与ELISA平板上的链霉素杂交,通过抗地高辛抗体显色建立PCR-ELISA检测技术。应用该方法检测人... 针对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作为靶标,利用地高辛标记引物扩增的PCR产物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杂交,然后与ELISA平板上的链霉素杂交,通过抗地高辛抗体显色建立PCR-ELISA检测技术。应用该方法检测人工污染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将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纯培养物以及人工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牛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其他对照菌为阴性,两者PCR-ELISA检测敏感性均为10-1CFU/m L,比普通PCR检测的敏感性(10-3CFU/m L)高100倍。因此,该研究建立的PCR-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能够特异、敏感、准确地检测牛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菌的快速鉴定、风险评估与有效监测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PCR-ELISA 检测
下载PDF
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PCR衍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胡金强 雷俊婷 +6 位作者 孙新城 景建洲 章银良 董彩文 高辉 耿尧 姜春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79-383,388,共6页
转基因食品尤以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针对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甄别与安全性评估,已有多种检测手段得到广泛应用。PCR衍生技术因为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等技术优势,为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的快速、准确检测... 转基因食品尤以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针对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甄别与安全性评估,已有多种检测手段得到广泛应用。PCR衍生技术因为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等技术优势,为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有效方法。PCR衍生技术包括多重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多重巢式PCR技术以及多重PCR-DHPLC技术。本文就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检测的PCR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性 转基因食品 PCR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RPA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金强 魏向珂 +6 位作者 黄润娜 孙新城 景建洲 高辉 耿尧 董彩文 姜春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29-334,共6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开发针对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有效的检测技术迫在眉睫。在诸多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手段中,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因具有比传统分子及免疫学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开发针对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有效的检测技术迫在眉睫。在诸多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手段中,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因具有比传统分子及免疫学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等更快速、灵敏、特异、简便以及实用性强等方面优势,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本文将对RPA技术原理及其衍生技术包括直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Direct-RP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侧流层析技术(RPA-LFD)、重组酶聚合酶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技术(RPA-ELISA)、实时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al-time RPA)、RPA微流体等技术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食品安全 检测技术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胡金强 黄润娜 +7 位作者 王一 赵卫东 高辉 姜春鹏 耿尧 景建洲 董彩文 王章存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5-322,共8页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经体外筛选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靶分子的寡核苷酸片段(单链DNA/RNA序列),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亲和力及易于修饰等优点,已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得到应用。本文主要对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分类以及纳米金适配...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经体外筛选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靶分子的寡核苷酸片段(单链DNA/RNA序列),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亲和力及易于修饰等优点,已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得到应用。本文主要对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分类以及纳米金适配体技术、荧光适配体技术、电化学适配体技术、流式细胞适配体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适配体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适配体 检测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金强 雷俊婷 +6 位作者 景建洲 孙新城 高辉 耿尧 章银良 董彩文 姜春鹏 《轻工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9-56,共8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在众多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中,PCR检测技术因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包括多重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IMS-多重实时... 食源性致病菌是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在众多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中,PCR检测技术因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包括多重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IMS-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PCR-ELISA技术、EMA/PMA-PCR技术和DPO-PCR技术等在内的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技术及其衍生技术仍存在成本高、效率低、质控差等缺陷,未来应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通量、高重复性、简易、经济方向发展,以适应食源性致病菌对检测技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PCR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景建洲 李红利 +4 位作者 孙新城 胡金强 耿尧 高辉 张华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27-32,共6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已经发展到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阶段.综观目前出现的一些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新型技术,发现DNA探针技术、PCR技术等检测技术,具有敏感、特异和快速的特点,已经成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重要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已经发展到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阶段.综观目前出现的一些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新型技术,发现DNA探针技术、PCR技术等检测技术,具有敏感、特异和快速的特点,已经成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重要工具.未来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将向着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操作便捷的方向发展,这就依赖于目前已有技术的改进创新、多种检测技术的联合使用及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分子生物学 检测技术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技术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胡金强 丁慧敏 +5 位作者 詹丽娟 赵卫东 侯莹莹 孙新城 高辉 耿尧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9,共8页
针对6种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hly基因、阪崎克罗诺杆菌ompA基因、鼠伤寒沙门氏菌invA基因和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技术,分析了其特异性和敏... 针对6种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hly基因、阪崎克罗诺杆菌ompA基因、鼠伤寒沙门氏菌invA基因和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技术,分析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评估了其在人工染菌牛奶中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可扩增预期的345 bp、307 bp、269 bp、237 bp、188 bp和142 bp细菌特异性PCR产物,无非特异性扩增,且不与非靶细菌产生交叉反应;对细菌纯培养物基因组DNA的检测限为10 pg,对人工染菌牛奶样品中致病菌的检测限为10^(3) CFU/mL,可实现6种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高效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PCR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大豆β-伴球蛋白脱糖基化及其酶解后抗原活性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章存 刘洋 +3 位作者 安广杰 胡金强 赵学伟 贺志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66,共5页
大豆蛋白的抗原性是影响其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大豆主要抗原蛋白β-伴球蛋白中的糖基化在其抗原反应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用N-糖苷酶PNGase F对β-伴球蛋白脱糖基化处理后,脱糖和未脱糖β-伴球蛋白在相同条件下用风味蛋白酶水... 大豆蛋白的抗原性是影响其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大豆主要抗原蛋白β-伴球蛋白中的糖基化在其抗原反应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用N-糖苷酶PNGase F对β-伴球蛋白脱糖基化处理后,脱糖和未脱糖β-伴球蛋白在相同条件下用风味蛋白酶水解,用SDS-PAGE电泳和专用β-伴球蛋白酶联免疫试剂盒分别测定了脱糖和未脱糖β-伴球蛋白在酶解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分和抗原性变化。结果表明,β-伴球蛋白分子中不仅含有N-糖肽键连接,也有O-糖肽键连接。脱糖后β-伴球蛋白抗原活性降低到原来的60.1%;脱糖和不脱糖两种β-伴球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电泳谱带和抗原性变化均有显著差异。酶解180 min时,β-伴球蛋白抗原活性下降为43.4%,脱糖β-伴球蛋白抗原活性仅剩25.0%。此结果揭示了糖链存在影响β-伴球蛋白抗原活性和酶解时的降解行为,为探讨有效消除大豆蛋白抗原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β-伴球蛋白 脱糖基化 酶解 抗原活性 电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