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验科如何防范医疗纠纷
1
作者 徐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1期347-348,共2页
近年来,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是许多医院共同面临的困惑,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要求,举证责任倒置用于医疗纠纷的处理,这将对医患关系的好转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关键词 检验科 医疗纠纷
下载PDF
细菌学仪器检验报告单的解读
2
作者 齐惠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8期304-305,共2页
目的:细菌学仪器检验报告单的正确使用,对报告产生的矛盾结果的掌握,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方法:1例细菌自动鉴定仪产生的药敏矛盾结果理论分析。结果:理论阐述分析专家值的来源的科学性,正确性。结论:对新术语专家值的推广,发挥信息库... 目的:细菌学仪器检验报告单的正确使用,对报告产生的矛盾结果的掌握,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方法:1例细菌自动鉴定仪产生的药敏矛盾结果理论分析。结果:理论阐述分析专家值的来源的科学性,正确性。结论:对新术语专家值的推广,发挥信息库的作用,指导临床针对性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值 实验值 误判率 信息化积累经验
下载PDF
血清CysC及尿GGT、尿mALB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8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和尿mALB及尿GGT值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以改良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者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的多少将在本院确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63例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尿白蛋白微过量组组和尿白蛋白大量过量组并以健康体检人...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和尿mALB及尿GGT值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以改良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者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的多少将在本院确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63例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尿白蛋白微过量组组和尿白蛋白大量过量组并以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GGT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正常组和A组血CysC和尿mALB值差异不明显,说明无肾功能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CysC和尿mALB及尿GGT值均属与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B组C组血CysC和尿mALB及尿GGT值差异非常明显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和尿mALB及尿GGT的检测有助于判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清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 及尿GGT
下载PDF
D-二聚体测定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3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D-二聚体的生成、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三个方面探讨D-二聚体。结果检测D-二聚体是一个理想的检测指标,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结论动态观察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D-二聚体的生成、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三个方面探讨D-二聚体。结果检测D-二聚体是一个理想的检测指标,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结论动态观察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不仅需要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过程中了解D-二聚体对疾病的诊断意义,还要了解检测D-二聚体的多种影响因素,才能对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做到心有所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影响因素 疾病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
5
作者 杨敏 张美华 徐清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3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患有糖尿病肾病的40例患者,单纯糖尿病患者40例以及80例健康的人群的尿液进行检测,检测的对象是尿液中微量的白蛋白含量。对尿液中微量的白蛋白含量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患有糖尿病肾病的40例患者,单纯糖尿病患者40例以及80例健康的人群的尿液进行检测,检测的对象是尿液中微量的白蛋白含量。对尿液中微量的白蛋白含量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的白蛋白的含量要比单纯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的人群高。对这三者的尿白蛋白阳性率进行检测,发现检测的结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尿白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8.6%、26.3%以及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检测的患者肾功能的强弱程度和患者被测的体内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诊断
下载PDF
糖尿病病人胰岛素、c肽测定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徐红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3期4318-4319,共2页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为主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实质是胰岛细胞受损而导致的一系列不可逆多系统并发疾病。尽早发现胰岛细胞损伤程度,尽快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方法检测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来我院...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为主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实质是胰岛细胞受损而导致的一系列不可逆多系统并发疾病。尽早发现胰岛细胞损伤程度,尽快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方法检测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来我院就诊检查胰岛素、c肽的患者189人。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进行测定。结果与结论测定血清胰岛素、C肽的水平并结合血糖变化是判定胰岛细胞功能是否正常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C肽 血糖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永红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8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 方法选取83例CHD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26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抽取两组4 ml空腹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D...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 方法选取83例CHD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26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抽取两组4 ml空腹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Apo AI及Apo B水平。对比两组D-二聚体、Apo AI及Apo B水平及不同CHD类型患者D-二聚体、Apo AI及Apo B水平。 结果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血清Apo B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po A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D-二聚体、Apo B水平高于对照组,Apo AI水平低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Apo B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Apo B水平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Apo AI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间呈负相关性(r=-0.57,P〈0.05),血清Apo B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间呈正相关性(r=0.68,P〈0.05)。 结论CHD患者血清Apo AI水平较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清Apo B水平较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更加明显,且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间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载脂蛋白AI 载脂蛋白B 血浆D-二聚体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实验分析前质量管理要点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2期5480-5481,共2页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实验误差60%~70%来自实验前(分析前),而且实验前误差是实验中(试剂、仪器、标准和质控等)无法解决的。所以,必须注意解决好实验前的质量控制。这些工作过程大部分是医生、护士、卫生员、患者本人在实验室以...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实验误差60%~70%来自实验前(分析前),而且实验前误差是实验中(试剂、仪器、标准和质控等)无法解决的。所以,必须注意解决好实验前的质量控制。这些工作过程大部分是医生、护士、卫生员、患者本人在实验室以外来完成的,实验室人员很难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原文传递
糖耐量降低与年龄的关系
9
作者 杨敏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22期19-20,共2页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四种参数与其年龄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31~60岁年龄段身体检查健康人员共150名,分别按年龄分为三组,每组50人,其组间距均为10岁.计算所有检查对象BMI,并...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四种参数与其年龄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31~60岁年龄段身体检查健康人员共150名,分别按年龄分为三组,每组50人,其组间距均为10岁.计算所有检查对象BMI,并检测其血脂、葡萄糖耐量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葡萄糖耐量逐渐减低,血脂和BMI增加,年龄每增加10岁,检查对象空腹血糖增高0.5~0.6 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0.1~0.2 mmol/L.结论 随年龄增长糖耐量降低的发生率有所升高,所以个人的膳食和生活习惯要根据年龄的增加应当适当做出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 年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