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睑板腺功能障碍应用物理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叶雷 武志鹏 刘志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应用物理治疗的疗效。方法 10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5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治疗,物理治疗组加施物理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相关参数、OSDI评分、眼结膜上皮损伤程度与总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应用物理治疗的疗效。方法 10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5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治疗,物理治疗组加施物理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相关参数、OSDI评分、眼结膜上皮损伤程度与总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物理治疗组干眼症状评分(SPEED)、能分泌油脂的睑板腺开口数量(MGYLS)及下眼睑能分泌油脂的腺体加权得分(MGYSS)水平高于传统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膜脂质厚度(LLT)、不全眨眼比例(PB)水平及OSDI总分低于传统组;眼结膜上皮损伤程度优于传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睑板腺功能障碍应用物理治疗的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治疗 睑板腺功能障碍 OSDI 结膜上皮损伤
下载PDF
单纯小梁切除与复合性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叶雷 刘志才 完夏冰 《实用防盲技术》 2017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单纯小梁切除与复合性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来我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分为单纯小梁切除组和复合性小梁切除组,比较两组患眼的眼压、浅前房形成率、治疗后滤过泡形成情况和总... 目的观察单纯小梁切除与复合性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来我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分为单纯小梁切除组和复合性小梁切除组,比较两组患眼的眼压、浅前房形成率、治疗后滤过泡形成情况和总体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眼手术前、手术后第5天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个月后随访时,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小梁切除术组的浅前房形成率要显著高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P<0.05)。单纯小梁切除术组非功能性滤过泡(Ⅲ、IV级)形成率为35.09%,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非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8.47%,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77.19%,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6.61%,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在控制远期眼压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方面疗效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小梁切除 复合性小梁切除 青光眼 效果观察
下载PDF
超声乳化对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叶蕾 刘志才 《实用防盲技术》 2018年第1期30-32,6,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对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57例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超声乳化手术组(n=34)和小梁切除组(n=23),超声乳化手术组给予超声乳化联...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对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57例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超声乳化手术组(n=34)和小梁切除组(n=23),超声乳化手术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d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小梁切除组,降眼压效果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视力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P<0.05);超声乳化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小梁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1/23),通过χ检验可2知,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P>0.05)。结论超声乳化可显著改善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提高患者视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白内障 视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