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与日常规换药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目的比较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与日常规换药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5~65岁[(41.8±12.9)岁]。所有患者主干血管损伤后行血管移植手术,术后微生物培养提示创面发生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CRO)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无敏感抗生素。所有患者每5 d给予手术清创,14例后续治疗采用常规换药(常规换药组),14例后续治疗采用深部持续冲洗联合VSD(冲洗联合VSD组)。清创术后第1天及之后每3 d行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检测,若患者病情有变化,随时复测。每5 d留取患者标本行微生物培养。观察两组创面及感染控制情况。比较两组炎症指标降至正常时间、治疗后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换冲洗液(换药)前及换冲洗液(换药)后1,2,3 h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情况、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4.3±2.4个月)]。两组创面均无红肿、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感染未复发。冲洗联合VSD组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时间为(9.4±2.4)d,中性粒细胞为(9.6±2.8)d,CRP为(9.8±3.1)d,ESR为(12.2±3.6)d,降钙素原为(7.6±1.9)d,短于常规换药组的(15.2±3.1)d、(13.6±3.4)d、(14.2±3.9)d、(19.9±3.3)d和(12.9±4.1)d(P均<0.01)。冲洗联合VSD组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为(13.9±3.1)d,低于常规换药组的(19.2±6.9)d(P<0.05)。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前及换冲洗液后1,2,3 h VAS为(4.2±0.7)分、(4.1±0.9)分、(4.2±0.9)分、(4.1±0.8)分,常规换药组分别为(4.3±0.6)分、(6.9±0.7)分、(5.4±0.9)分、(4.5±0.9)分。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后1,2 h VAS低于常规换药组(P均<0.01),换冲洗液前及换冲洗液后3 h VAS与常规换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冲洗联合VSD组感染控制后5例(35.7%)创面需要植皮或皮瓣修复,少于常规换药组的11例(78.6%)(P<0.01)。冲洗联合VSD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1%(1/14),低于常规换药组的42.9%(6/14)(P<0.05)。结论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时,与常规换药相比,在不依赖抗生素的情况下,深部持续冲洗联合VSD具有感染控制快、治疗过程疼痛减轻、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率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等优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与日常规换药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5~65岁[(41.8±12.9)岁]。所有患者主干血管损伤后行血管移植手术,术后微生物培养提示创面发生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CRO)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无敏感抗生素。所有患者每5 d给予手术清创,14例后续治疗采用常规换药(常规换药组),14例后续治疗采用深部持续冲洗联合VSD(冲洗联合VSD组)。清创术后第1天及之后每3 d行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检测,若患者病情有变化,随时复测。每5 d留取患者标本行微生物培养。观察两组创面及感染控制情况。比较两组炎症指标降至正常时间、治疗后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换冲洗液(换药)前及换冲洗液(换药)后1,2,3 h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情况、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4.3±2.4个月)]。两组创面均无红肿、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感染未复发。冲洗联合VSD组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时间为(9.4±2.4)d,中性粒细胞为(9.6±2.8)d,CRP为(9.8±3.1)d,ESR为(12.2±3.6)d,降钙素原为(7.6±1.9)d,短于常规换药组的(15.2±3.1)d、(13.6±3.4)d、(14.2±3.9)d、(19.9±3.3)d和(12.9±4.1)d(P均<0.01)。冲洗联合VSD组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为(13.9±3.1)d,低于常规换药组的(19.2±6.9)d(P<0.05)。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前及换冲洗液后1,2,3 h VAS为(4.2±0.7)分、(4.1±0.9)分、(4.2±0.9)分、(4.1±0.8)分,常规换药组分别为(4.3±0.6)分、(6.9±0.7)分、(5.4±0.9)分、(4.5±0.9)分。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后1,2 h VAS低于常规换药组(P均<0.01),换冲洗液前及换冲洗液后3 h VAS与常规换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冲洗联合VSD组感染控制后5例(35.7%)创面需要植皮或皮瓣修复,少于常规换药组的11例(78.6%)(P<0.01)。冲洗联合VSD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1%(1/14),低于常规换药组的42.9%(6/14)(P<0.05)。结论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时,与常规换药相比,在不依赖抗生素的情况下,深部持续冲洗联合VSD具有感染控制快、治疗过程疼痛减轻、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率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