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肢骨折患者采取接骨七厘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17
1
作者 许九生 荔婷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1-753,共3页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采取接骨七厘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3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43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盘龙七片口服治疗,50例实验组患者则选择接骨七厘...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采取接骨七厘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3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43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盘龙七片口服治疗,50例实验组患者则选择接骨七厘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消肿止痛效果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疗效相当。在消肿止痛效果、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显著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接骨七厘片治疗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能让骨折的愈合时间有效缩短,消肿止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接骨七厘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洛灵 王亚琼 孙慧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5期263-26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住我院骨科的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试验组(n=46),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而试验组则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自制调...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住我院骨科的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试验组(n=46),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而试验组则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自制调查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操作水平、服务态度以及沟通能力等项目的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操作水平、服务态度以及沟通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骨科护理人员整体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循证护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舒适护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洛灵 王亚琼 李转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0期190-191,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住我院骨科的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而研究组则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分...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住我院骨科的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而研究组则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患者术后24 h、48 h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助于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骨科手术 疼痛
下载PDF
3D打印定制钢板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振江 朱辉 +3 位作者 张国瑞 张艳亮 翟艺宗 徐永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9-624,共6页
目的 探究3D打印(3DP)定制钢板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外侧壁粉碎的IF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PFNA组(n=52)... 目的 探究3D打印(3DP)定制钢板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外侧壁粉碎的IF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PFNA组(n=52)使用PFNA,Unite组(n=56)为在PFNA组基础上联合3DP定制钢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指标、Harris评分、炎症因子、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采用随机行走模型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改善情况。结果 与PFNA组相比,Unite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及下床活动时间更短(P <0.05)。与PFNA组相比,Unite组术后12个月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及Harris总分均更高(P <0.05),术后1个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均更低(P <0.05)。随机行走模型评价结果显示,Unite组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PFNA组。与PFNA组相比,Unite组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满意度更高(P <0.05)。结论 对于治疗外侧壁粉碎的IFF患者,3DP定制钢板联合PFNA治疗,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用PFNA,且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外侧壁 股骨 骨折
下载PDF
T1骨盆角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许九生 王俊魁 +5 位作者 刘宏建 寇红伟 孙新志 周权发 皮国富 王义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699,共3页
目的 探讨T1骨盆角(TPA)在判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矢状位平衡的应用。 方法 120例胸腰椎OVCFs患者,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测量矢状位参数:矢状位平衡(SVA)、T1骨盆角(TPA)、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 目的 探讨T1骨盆角(TPA)在判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矢状位平衡的应用。 方法 120例胸腰椎OVCFs患者,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测量矢状位参数:矢状位平衡(SVA)、T1骨盆角(TPA)、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问卷调查。采用脊柱矢状位平衡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失衡组、平衡组,统计多节段椎体骨折人数,分析比较两组矢状位参数。结果 (1)失衡组、平衡组多节段椎体骨折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67.92%、37.13%。(2)两组间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失衡组LL、SS均小于平衡组,SVA、TPA、TK、TLK、PT、ODI均大于平衡组(P=0.000)。(3)失衡组TPA与SVA、LL、PI、PT、SS、ODI相关(P=0.000),相邻弯曲相关性丧失,脊柱呈前倾失代偿改变;平衡组SVA与TPA、TK、TLK、LL、PT、ODI相关,TPA与TK、TLK、LL、PI、PT、SS、ODI明显相关(P=0.000),相邻弯曲存在相关性,呈代偿性改变。结论 TPA可反映胸腰椎OVCFs脊柱和骨盆局部及整体矢状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骨盆角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矢状位平衡
原文传递
外源性和内源性凋亡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世琼 董娜 +2 位作者 梅晰凡 崔永光 熊明月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30-1037,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外源性和内源性凋亡通路的作用。方法分离并扩增SD大鼠的BMSCs,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BMSCs。采用Allen法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并将30只脊髓损伤SD大鼠...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外源性和内源性凋亡通路的作用。方法分离并扩增SD大鼠的BMSCs,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BMSCs。采用Allen法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并将30只脊髓损伤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只。实验组:将携带GFP基因的BMSCs注入大鼠脊髓损伤区域附近。对照组:以无菌生理盐水注射于大鼠脊髓损伤区域附近。BMSCs移植1,2,3周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携带GFP基因BMSCs的增殖情况,通过BBB评分观察大鼠行为能力变化,并采用TUNEL法观察脊髓损伤区域神经元凋亡状况。RT-PCR对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D95特异性配体(FasL)、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携带GFP基因的BMSCs在脊髓损伤区域增殖。实验组BBB评分第2,3周时分别为(9.3±1.2)分、(12.5±2.2)分,较对照组高[分别为(5.2±1.1)分、(5.6±1.1)分](P<0.05或0.01);实验组1,2,3周的BBB评分逐渐升高(P<0.01)。实验组凋亡神经元数目在第2,3周时分别为(23.9±1.7)个、(10.5±1.9)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3±2.0)个、(37.2±2.6)个](P<0.01);实验组凋亡神经元在1,2,3周逐渐减少(P<0.01)。RT-PCR结果表明,实验组在第2,3周时Bcl-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0±0.02、0.71±0.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23±0.02、0.21±0.01)(P<0.01);实验组Bcl-2的表达水平在第1,2,3周逐渐升高(P<0.01)。实验组第2,3周时Bax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1±0.02、0.33±0.03,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52±0.06、0.78±0.04)(P<0.05或0.01);实验组Bax的表达在第1,2,3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1,2,3周的Bax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实验组第2,3周Bcl-2/Bax的比值分别为1.62±0.06、2.16±0.27,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4±0.03、0.28±0.02)(P<0.01)。实验组第2,3周FasL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04、0.27±0.0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62±0.04、0.60±0.04)(P<0.05);实验组第1,2,3周FasL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实验组第2,3周时caspase-8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8±0.01、0.16±0.0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57±0.02、0.28±0.02)(P<0.05或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实验组第2,3周时caspase-8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8±0.06、0.26±0.05,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7±0.08、0.86±0.09)(P<0.05或0.01);实验组caspase-8蛋白的表达在第1,2,3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spase-8蛋白的表达在1,2,3周逐渐升高(P<0.01)。结论BMSCs移植至脊髓损伤区后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能力,而这与其增强受损脊髓组织Bcl-2的表达,下调Bax、FasL、caspase-8的表达,抑制外源性和内源性凋亡程序从而减少神经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凋亡
原文传递
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杜浩 王坤 +2 位作者 涂世成 李仕昂 肖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1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分析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诊治的134例合并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感染骨折组)、70例未合并感染的开放性骨折(单纯骨折组)与134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 目的分析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诊治的134例合并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感染骨折组)、70例未合并感染的开放性骨折(单纯骨折组)与134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比较健康组、单纯骨折组、骨折感染组治疗前、骨折感染组治疗后Th1、Th2、Th1/Th2以及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健康组与骨折感染组治疗后Th1、Th2、Th1/Th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感染组与骨折感染组治疗前Th1、Th1/Th2较健康组与骨折感染组治疗后低,Th2水平较健康组与骨折感染组治疗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与骨折感染组治疗后IL-2、IFN-γ、IL-4、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感染组与骨折感染组治疗前IL-2、IFN-γ、IL-4、IL-10水平较健康组与骨折感染组治疗后低,IL-4、IL-10水平较健康组与骨折感染组治疗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会导致Th1/Th2平衡及IL-2、IFN-γ、IL-4、IL-10水平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开放性骨折 感染 辅助T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世琼 董娜 +4 位作者 熊明月 梅晰凡 吴阳 刘振辉 鲁学良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8-544,共7页
目的比较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与日常规换药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 目的比较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与日常规换药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5~65岁[(41.8±12.9)岁]。所有患者主干血管损伤后行血管移植手术,术后微生物培养提示创面发生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CRO)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无敏感抗生素。所有患者每5 d给予手术清创,14例后续治疗采用常规换药(常规换药组),14例后续治疗采用深部持续冲洗联合VSD(冲洗联合VSD组)。清创术后第1天及之后每3 d行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检测,若患者病情有变化,随时复测。每5 d留取患者标本行微生物培养。观察两组创面及感染控制情况。比较两组炎症指标降至正常时间、治疗后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换冲洗液(换药)前及换冲洗液(换药)后1,2,3 h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情况、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4.3±2.4个月)]。两组创面均无红肿、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感染未复发。冲洗联合VSD组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时间为(9.4±2.4)d,中性粒细胞为(9.6±2.8)d,CRP为(9.8±3.1)d,ESR为(12.2±3.6)d,降钙素原为(7.6±1.9)d,短于常规换药组的(15.2±3.1)d、(13.6±3.4)d、(14.2±3.9)d、(19.9±3.3)d和(12.9±4.1)d(P均<0.01)。冲洗联合VSD组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为(13.9±3.1)d,低于常规换药组的(19.2±6.9)d(P<0.05)。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前及换冲洗液后1,2,3 h VAS为(4.2±0.7)分、(4.1±0.9)分、(4.2±0.9)分、(4.1±0.8)分,常规换药组分别为(4.3±0.6)分、(6.9±0.7)分、(5.4±0.9)分、(4.5±0.9)分。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后1,2 h VAS低于常规换药组(P均<0.01),换冲洗液前及换冲洗液后3 h VAS与常规换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冲洗联合VSD组感染控制后5例(35.7%)创面需要植皮或皮瓣修复,少于常规换药组的11例(78.6%)(P<0.01)。冲洗联合VSD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1%(1/14),低于常规换药组的42.9%(6/14)(P<0.05)。结论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时,与常规换药相比,在不依赖抗生素的情况下,深部持续冲洗联合VSD具有感染控制快、治疗过程疼痛减轻、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率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血管系统损伤 抗药性 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