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赵明君 史帅营 +5 位作者 史田 高双成 周爽 王占超 周文斌 史国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
探索不同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轻简高效的盆栽牡丹管理方式,对盆栽花卉工程苗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覆膜是应对农业生产中降水少、热量不足的重要农艺措施,有助于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 探索不同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轻简高效的盆栽牡丹管理方式,对盆栽花卉工程苗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覆膜是应对农业生产中降水少、热量不足的重要农艺措施,有助于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盆栽不覆膜为对照(T0),设置5种覆膜方式:盆口上覆白膜(T1)、盆口上覆黑膜(T2)、盆口上覆白膜加盆底下覆黑膜(T3)、塑料盆上下均覆黑膜(T4)和塑料盆上下均覆白膜(T5),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盆栽牡丹基质的水热环境变化及其对植株发育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0相比,冬春季T1和T5处理基质日最高温度均提高5.0℃以上,春季T1和T516天每盆分别累积节水1.065 kg和1.195 kg,说明覆膜方式显著影响盆栽牡丹基质的水热效应,改善盆栽牡丹基质的微生态环境。春夏季盆口覆白膜加快植株叶色由红转绿,增强植株的光合性能与生理代谢,有利于秋季落叶期各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各覆膜方式下牡丹秋季壮苗指数表现为:T1>T5>T3>T2>T4>T0,说明上覆白膜对植株生长发育最有利。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发育状况与植株壮苗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提高植株生物量及叶片光合性能是实现壮苗的基础。基于盆栽牡丹植株生长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将6个处理组合聚为三类,其中T1和T5聚为一类,为优势处理。鉴于仅盆口覆白膜不仅苗体长势最优,而且劳动生产成本低,符合轻简高效栽培原则,建议盆栽牡丹生产上优先选择盆口上覆白膜的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牡丹 栽培基质 温度 水分 壮苗指数 工程苗
下载PDF
覆膜对盆栽牡丹根际基质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赵明君 史帅营 +1 位作者 李世奇 史国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0,共6页
覆膜能够改变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春、夏两季覆膜和不覆膜盆栽牡丹根际基质的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显著提高盆栽牡丹根际基质酶活性,中性... 覆膜能够改变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春、夏两季覆膜和不覆膜盆栽牡丹根际基质的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显著提高盆栽牡丹根际基质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变化最为显著,脲酶次之;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优势菌群相对丰度,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有所提升,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Simpson和Shannon指数均有所提高,但夏季覆膜降低菌群丰度;季节对微生物群落Beta多样性影响较大,覆膜有改变细菌距离的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覆膜对盆栽牡丹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重要参考,为覆膜技术在盆栽牡丹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盆栽牡丹 根际基质 酶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盆栽牡丹补偿生长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史帅营 史田 +2 位作者 周爽 高双成 史国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32-1743,共12页
为探究盆栽牡丹植株补偿生长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累积特性,并为盆栽牡丹株型管理提供试验依据。以2年生‘洛阳红’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考察修根强度、生根剂和绿僵菌浓度对‘洛阳红’株型发育和NSC积累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管... 为探究盆栽牡丹植株补偿生长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累积特性,并为盆栽牡丹株型管理提供试验依据。以2年生‘洛阳红’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考察修根强度、生根剂和绿僵菌浓度对‘洛阳红’株型发育和NSC积累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管理措施。结果表明,(1)盆栽牡丹根系发生明显的须根化。(2)各因素对植株生长补偿指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修根>生根剂>绿僵菌,较优组合为修根25%、浇灌生根剂750 mg/L和绿僵菌2000万单位/mL,此条件下生长补偿指数和NSC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5.14%和33.35%。(3)轻度修根促进了盆栽牡丹植株的补偿生长和NSC累积,而过度修根则抑制作用明显;生根剂显著提高盆栽牡丹根系、叶片的生物量和全株NSC的积累量;绿僵菌对植株生长和全株NSC积累量影响最小。(4)通径分析表明盆栽牡丹老根NSC含量、单株叶面积、老根和木质化新根鲜样质量对植株NSC积累量贡献较大。可见,适度修根及浇灌适量生根剂和绿僵菌液可以促进盆栽牡丹植株的补偿生长和NSC累积,达到生产适度矮化的紧凑型盆栽牡丹苗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牡丹 株型 补偿生长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唐古特扁桃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4
作者 段春燕 王晓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4,共8页
采用Illumina HiSeq X Ten平台测序和生物信息法对唐古特扁桃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唐古特扁桃叶绿体基因组为四分体式结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58166 bp,G+C含量36.8%,注释131个基因,即86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 采用Illumina HiSeq X Ten平台测序和生物信息法对唐古特扁桃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唐古特扁桃叶绿体基因组为四分体式结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58166 bp,G+C含量36.8%,注释131个基因,即86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和37个tRNA基因;其叶绿体基因组共有52711个编码密码子,有33种类型是偏好密码子;唐古特扁桃叶绿体基因组中SSR位点有33个,串联重复有13个;SSR中未检测到三核苷酸重复;SSR分布不平衡,大多位于基因间区IGS和LSC区域;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建树,发现唐古特扁桃与同亚属的榆叶梅、野樱桃以及李属毛樱桃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扁桃 叶绿体基因组 生物信息学 密码子偏好性 重复序列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5
作者 段春燕 董庆林 +1 位作者 胡一浩 王晓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1-870,917,共11页
【目的】对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特征分析,并依据基因组序列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 X Ten平台对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序、组装和基因注释,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叶绿体基因... 【目的】对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特征分析,并依据基因组序列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 X Ten平台对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序、组装和基因注释,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特征解析。【结果】研究发现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和结构与经典被子植物相似。其蛋白编码基因共编码24 930个密码子,有29个偏好密码子。其中,亮氨酸密码子数目最多,占总量的10.56%。根据设置参数,发现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中串联重复有15个。SSR(简单重复序列)大多位于基因间区IGS和LSC区域,位点有32个。【结论】榆叶梅与同亚属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和李属(Prunus)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亲缘关系较近,但与同亚属的扁桃(Amygdalus dulcis)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 叶绿体基因组 生物信息学 密码子偏好性 重复序列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纳米银和乙烯利预处理调控伊藤牡丹‘巴茨拉’切花瓶插品质 被引量:2
6
作者 史国安 王依 +4 位作者 史田 高双成 赵渊 尚申申 胡思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9-89,共11页
【目的】分析‘巴茨拉’伊藤牡丹调控切花乙烯致衰的生理效应,以期为牡丹切花保鲜的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外源20μg·L-1纳米银(NS)、5和20μL·L-1乙烯利(CEPA)预处理1 h,通过瓶插法观察‘巴茨拉’切花乙烯致... 【目的】分析‘巴茨拉’伊藤牡丹调控切花乙烯致衰的生理效应,以期为牡丹切花保鲜的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外源20μg·L-1纳米银(NS)、5和20μL·L-1乙烯利(CEPA)预处理1 h,通过瓶插法观察‘巴茨拉’切花乙烯致衰的调控。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花瓣乙烯释放的动态变化,称重法测定花枝水分状况,分光光度法测定膜脂过氧化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能量状态,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巴茨拉’切花瓶插过程中乙烯代谢、脂质过氧化和能量状态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巴茨拉’切花吸水迅速,瓶插24 h达到盛开状态,瓶插寿命较短,仅有3~4天;纳米银预处理能够显著延长瓶插寿命改善切花瓶插品质,乙烯利加速切花的衰老进程,并且有显著的剂量效应。2)瓶插6 h有短暂的乙烯跃变特征,与对照相比,纳米银预处理乙烯释放峰值降低26.5%,而乙烯利显著促进乙烯释放,5和20μL·L^(-1)乙烯利预处理分别升高了19.0%和125.5%。3)‘巴茨拉’开放衰老是花枝水分失衡与膜脂过氧化加剧的过程,纳米银能够改善花枝的水分状况、抑制丙二醛含量升高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乙烯利作用与纳米银作用相反。4)纳米银能够促进呼吸底物转化与积累,提高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和能荷水平;乙烯利则降低呼吸底物含量、降低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和能荷水平。【结论】‘巴茨拉’牡丹切花是乙烯超敏感类型,切花开放和衰老进程受到内源乙烯和能量代谢的共同调控,控制乙烯生物合成与能量状态应成为改善‘巴茨拉’牡丹切花品质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牡丹 ‘巴茨拉’ 切花 纳米银 乙烯利 衰老特征 代谢 调控效应
下载PDF
不同移栽时期对‘凤丹’牡丹植株生长效应及其综合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春洋 史田 +4 位作者 史国安 杨林菲 范学峰 高双成 张改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4-62,共9页
【目的】探究‘凤丹’牡丹种苗的最适移栽时期,为其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凤丹’牡丹实生种苗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移栽时期,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移栽后根系活力、叶片光合性能及生物量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 【目的】探究‘凤丹’牡丹种苗的最适移栽时期,为其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凤丹’牡丹实生种苗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移栽时期,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移栽后根系活力、叶片光合性能及生物量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不同移栽时期的成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移栽期可能通过移栽时气温、土壤温度和移栽后土壤积温等环境因素影响‘凤丹’牡丹新根和植株的发育,适时移栽显著促进牡丹苗体的生长发育。在不同的移栽时期,‘凤丹’牡丹植株生长期间的新根总数、木质化新根数、根系活力、叶面积、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枝条粗度、根生物量、枝条生物量、总生物量和壮苗指数均有一定差异,而枝条长度和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9月29日与11月28日移栽相比,单株木质化新根质量和叶面积分别增加了90.26%和51.22%,根系活力和净光合作用速率分别提高了93.53%和60.98%,单株生物量增加了46.00%。经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表明:9月29日移栽的‘凤丹’牡丹成苗效果最好。【结论】本研究依据植株生物量、壮苗指数与移栽期气象环境要素的依赖关系,明确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日均气温15~20℃气侯条件,是‘凤丹’牡丹的最适移栽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凤丹’ 移栽时期 根系活力 光合特性 生物量 壮苗指数
下载PDF
乙烯促进牡丹‘洛阳红’切花花瓣脱落与内源生长素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叶迪 施江 +2 位作者 高双成 王占营 史国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5097-5109,共13页
【目的】探讨牡丹切花衰老过程中花瓣萎蔫脱落的生理机制,为更好地开发牡丹切花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洛阳红’牡丹为试材,分别用去离子水(CK)、20μL·L^(-1)乙烯拮抗剂可利鲜(AVB)、20μL·L^(-1)乙烯释放... 【目的】探讨牡丹切花衰老过程中花瓣萎蔫脱落的生理机制,为更好地开发牡丹切花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洛阳红’牡丹为试材,分别用去离子水(CK)、20μL·L^(-1)乙烯拮抗剂可利鲜(AVB)、20μL·L^(-1)乙烯释放剂乙烯利(CEPA)处理1 h时及20μL·L^(-1)可利鲜预处理1 h后再用20μL·L^(-1)乙烯利处理1 h(AVB+CEPA),然后插入去离子水进行单枝瓶插,观测不同预处理的生理效应。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瓣离层细胞形态,通过拉力试验测定瓶插过程中花瓣抗脱落力,运用生理生化手段测定乙烯与生长素代谢、离层水解相关酶活性和PsETR1、PsCTR1、PsEIN3、PsERF1、PsYUCCA10、PsPIN1、PsPME1、PsPG1及PsBG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牡丹‘洛阳红’切花花瓣基部有明显的离层结构;AVB预处理明显推迟了切花乙烯跃变出现的时间,乙烯释放峰值降低34.9%(P<0.05),提高了花瓣的抗脱落力,降低了花瓣基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和PsPG1、PsBG1表达量,延缓了牡丹切花的衰老进程,显著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外源CEPA明显加快了花瓣内源乙烯的释放速率,提高了生长素氧化酶(IAAO)、PG和BG活性,加快了切花花瓣的离层细胞的衰老,减小了花瓣的抗脱落力,从而促进了花瓣的萎蔫脱落;AVB+CEPA复合预处理瓶插寿命和最佳观赏期与对照组相差不大,CEPA能够部分抵消AVB的生理效应。【结论】对乙烯敏感型切花牡丹‘洛阳红’,内源生长素参与了乙烯促进花瓣离层细胞脱落的过程,控制乙烯是改善其切花瓶插品质的基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切花 离区 乙烯 生长素 脱落
下载PDF
水溶肥对促成盆栽伊藤牡丹‘巴茨拉’开花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占超 史帅营 +1 位作者 高双成 史国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5-853,共9页
伊藤牡丹‘巴茨拉’是适合反季节盆花生产的优良品种。为探讨春节异地牡丹促成栽培中水溶肥调控盆栽‘巴茨拉’开花效果,在茎伸长初期用0、0.8、1.2和1.6 g·L^(-1)均衡型水溶肥(N-P-K=20-20-20+TE)进行灌根处理,观察测定水溶肥对... 伊藤牡丹‘巴茨拉’是适合反季节盆花生产的优良品种。为探讨春节异地牡丹促成栽培中水溶肥调控盆栽‘巴茨拉’开花效果,在茎伸长初期用0、0.8、1.2和1.6 g·L^(-1)均衡型水溶肥(N-P-K=20-20-20+TE)进行灌根处理,观察测定水溶肥对植株生长发育、开花质量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溶肥灌根能显著促进盆栽‘巴茨拉’各部器官的生长和养分积累。(2)随水溶肥浓度的增加,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花枝长度、粗度和花蕾直径随之增大,各器官中氮素和钾素营养水平亦呈现增加趋势;中高浓度(1.2 g·L^(-1)和1.6 g·L^(-1))水溶肥条件下,花蕾直径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大了4.4%和7.7%(P<0.05),使花促成栽培时间缩短了4.45 d和2.65 d,最佳观赏期延长了5.08 d和1.70 d。(3)中浓度水溶肥处理盛开期花朵最大,花朵直径和单株成花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0%和13.5%(P<0.05),并显著提高了花瓣中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色彩黄度(P<0.05)。研究发现,适宜浓度的水溶肥能够显著提高‘巴茨拉’促成栽培过程中枝叶花的协调性,使用水溶肥应成为‘巴茨拉’盆花生产的基础管理措施;反季节栽培伊藤牡丹‘巴茨拉’建议使用1.2 g·L^(-1)均衡型水溶肥进行灌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肥 促成栽培 伊藤牡丹 巴茨拉 开花质量
下载PDF
低温锻炼对冰温贮藏牡丹切花抗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满 施江 史国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96-2002,共7页
以牡丹品种‘玉面桃花’、‘清香白’和‘凤丹’切花为试验材料,测定室温对照(15~18℃保湿贮藏3d,RTS)、低温锻炼[(4±1)℃保湿贮藏3d,CAS]、冰温贮藏[(4±1)℃保湿贮藏3d,然后转入(-4±1)℃保湿贮藏3d,ITS]3种处理的牡丹... 以牡丹品种‘玉面桃花’、‘清香白’和‘凤丹’切花为试验材料,测定室温对照(15~18℃保湿贮藏3d,RTS)、低温锻炼[(4±1)℃保湿贮藏3d,CAS]、冰温贮藏[(4±1)℃保湿贮藏3d,然后转入(-4±1)℃保湿贮藏3d,ITS]3种处理的牡丹切花花枝不同器官(花瓣、花药、子房、萼片、叶柄、叶片、茎杆)的过冷点(SCP)和冰点温度(FP),以及花瓣和叶片束缚水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明确低温锻炼对其切花抗冷能力的影响,为牡丹切花储运及销售过程中冰温贮藏温度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4℃低温锻炼3d的牡丹切花与室温对照相比,低温锻炼处理使3个牡丹切花不同组织的SCP和FP显著降低,但花瓣和叶片的束缚水、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得到提高;冷锻炼后转入冰温贮藏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牡丹切花花瓣和叶片的束缚水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研究发现,4℃低温锻炼显著提高了牡丹切花的抗冷性,使花枝能够更好地适应30~150d长期贮藏的-3^-4℃冰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切花 器官 低温锻炼 冰温贮藏 抗冷性
下载PDF
牡丹切花能荷水平及能量代谢与瓶插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史田 孔秋真 +2 位作者 秦绍玲 周爽 史国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58-1565,共8页
为了揭示牡丹切花能量调控规律及其与切花瓶插品质的关系,以发育至二级状态的‘洛阳红’切花为试材,研究高能荷水平(大田自然生长,FNG)和低能荷水平(自然生长采后5~6℃贮藏15 d,PCS)状态下切花瓶插品质与能荷以及能量代谢的敏感基因SnRK... 为了揭示牡丹切花能量调控规律及其与切花瓶插品质的关系,以发育至二级状态的‘洛阳红’切花为试材,研究高能荷水平(大田自然生长,FNG)和低能荷水平(自然生长采后5~6℃贮藏15 d,PCS)状态下切花瓶插品质与能荷以及能量代谢的敏感基因SnRK1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FNG(高能荷)相比,PCS(低能荷)明显加快瓶插过程中牡丹切花开放和衰老进程,显著缩短瓶插寿命和减小最大花径,并提早呼吸跃变峰值,提高呼吸速率,加快蔗糖降解,导致花瓣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线粒体复合体Ⅳ(CCO)活性下降加快,造成ATP和EC水平快速下降,引起PsSnRK1的表达水平上调时间提前,表达水平提高。(2)PsSnRK1基因能够对牡丹花瓣能量匮乏快速响应,能荷水平下降可诱导PsSnRK1基因表达上调。研究发现,冷藏后花瓣能荷水平下降是导致牡丹切花瓶插过程中花朵快速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花瓣能量状况在调控牡丹切花瓶插品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为通过调节牡丹切花能量水平提高切花瓶插品质提供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切花 能荷状态 瓶插品质
下载PDF
间伐对‘凤丹’牡丹生长、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梦娇 史帅营 +3 位作者 刘政安 朱学玲 范昆 史国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油用牡丹‘凤丹’植株生长发育、不同冠层的光合性能、籽粒产量及油脂品质的影响,为油用牡丹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河南省沁阳市试验基地2013年10月定植的‘凤...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油用牡丹‘凤丹’植株生长发育、不同冠层的光合性能、籽粒产量及油脂品质的影响,为油用牡丹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河南省沁阳市试验基地2013年10月定植的‘凤丹’牡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初植密度为57000株·hm^(-2)。2017年进入丰产期,果荚成熟后调查发现,高密条件下遮荫导致弱苗死亡,保有密度为46800株·hm^(-2),于2018年3月13日发芽后进行人工间伐,间伐强度为0%(CK)、17%(A)、35%(B)、47%(C)和62%(D)。2019年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冠层光合参数、产量性状等指标。【结果】1)间伐对‘凤丹’植株的生长状况、光合特性、籽粒产量与品质均有显著影响(P<0.05)。单株植株叶面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大依次比对照增加7.0%、11.9%、21.2%和25.1%。单株冠幅、开花数量、花径、新生叶片数、叶夹角、新生枝条数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株高趋势则相反。2)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P_(n))、SOD与CAT活性在冠层间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MDA含量表现趋势相反,间伐明显改善了‘凤丹’冠层光能分布,提高了叶片的光合性能。3)单株结果数、单株籽粒数以及单株果荚质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逐渐升高,百粒质量和籽粒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间伐强度47%效果最好,比CK增产47.9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牡丹籽仁脂肪酸组份与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总维生素E含量随着间伐强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过程,间伐强度47%的牡丹籽仁维生素E各组分与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间伐后籽粒粗脂肪、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改变。【结论】通过间伐降低油用牡丹的群体密度,能够调节群体条件下冠层光能分布、改善个体营养状况和降低空间竞争压力,保持油用牡丹高产稳产的生产性能,中等强度(47%)的间伐调控‘凤丹’牡丹人工林群体结构的效果最好。间伐是调控‘凤丹’牡丹群体光合性能和籽粒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凤丹’ 间伐 生长状况 光合特性 籽粒产量
下载PDF
开花期摘除雄蕊与花瓣对‘凤丹''牡丹结实性能和籽粒油脂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春洋 王茜赟 +3 位作者 孙振 付炜 王晓亚 史国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1-417,共7页
以12a生‘凤丹'牡丹植株为试验材料,在花朵盛开初期花药散粉前,分别人工摘除雄蕊、花瓣和雄蕊+花瓣,以自然开放花朵为对照,研究摘除雄蕊和花瓣对‘凤丹'牡丹结实特性及籽粒油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摘除雄蕊、花瓣、雄蕊+... 以12a生‘凤丹'牡丹植株为试验材料,在花朵盛开初期花药散粉前,分别人工摘除雄蕊、花瓣和雄蕊+花瓣,以自然开放花朵为对照,研究摘除雄蕊和花瓣对‘凤丹'牡丹结实特性及籽粒油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摘除雄蕊、花瓣、雄蕊+花瓣极显著地降低牡丹的结实能力(P<0.01)。摘除雄蕊、花瓣、雄蕊+花瓣各处理单果籽粒数量分别减少36.31%、34.72%和59.52%,单果籽粒干质量分别降低40.56%、42.90%和54.29%(P<0.01)。但摘除雄蕊、花瓣、雄蕊+花瓣各处理对牡丹籽粒种仁淀粉和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影响不同,也一定程度地影响油脂脂肪酸组分,对籽粒种仁粗脂肪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影响。可见,牡丹雄蕊和花瓣对授粉及籽粒初期发育有重要贡献,生产实践中采摘雄蕊和花瓣可能导致牡丹籽粒产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雄蕊 花瓣 籽粒 结实特性 油脂成分
下载PDF
不同播种方法对牡丹种子萌发和苗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茜赟 杨林菲 史国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6-101,共6页
为了提高牡丹种子育苗效率,为牡丹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持。设置不同播期、播量和播深处理,研究其对牡丹种子萌发和苗体发育状况的影响。从2016年9月5日至12月4日,每隔7 d设置1个播期;播量分别设为125万、167万、250万、333万、500万粒/hm... 为了提高牡丹种子育苗效率,为牡丹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持。设置不同播期、播量和播深处理,研究其对牡丹种子萌发和苗体发育状况的影响。从2016年9月5日至12月4日,每隔7 d设置1个播期;播量分别设为125万、167万、250万、333万、500万粒/hm^2;播深分别设为2、4、6、8、10 cm。观测牡丹种子萌发状况,测定苗高、叶面积和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9月5日播种的牡丹幼苗出苗率和保苗率最高,分别为87. 0%和82. 1%,10月9日以后,随着播期的推迟,牡丹种子出苗率迅速下降,11月6日后不能正常萌发出苗,牡丹种子播种的临界期为10月19日。在行距20 cm条件下,250万粒/hm^2播量播种的牡丹幼苗苗高和总生物量显著提高。播深在4、6 cm时,牡丹种子播种出苗率、苗高和生物量较高;播深为2 cm、10 cm时,出苗率、苗高、茎粗、根粗均显著降低。在本试验生态条件下,建议牡丹种子育苗的最适播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最适播量为250万粒/hm^2,最适播深为4~6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种子育苗 播期 播量 播深
下载PDF
两种盆养方式对‘洛阳红’牡丹促成栽培质量的影响及硼砂灌根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帅营 王占超 史国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70,共7页
试验以牡丹‘洛阳红’为材料,比较提早盆养后促成栽培(FCPP)和临时上盆直接促成栽培(FCTPP)两种方式的盆花质量,以及硼砂灌根对其促成栽培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广州异地盆养牡丹年宵花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两种促成栽培... 试验以牡丹‘洛阳红’为材料,比较提早盆养后促成栽培(FCPP)和临时上盆直接促成栽培(FCTPP)两种方式的盆花质量,以及硼砂灌根对其促成栽培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广州异地盆养牡丹年宵花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两种促成栽培方式均能实现广州异地盆养牡丹植株发育和开花,在未经硼砂灌根条件下,FCPP方式可以显著降低缩蕾率、缩短盆养期、延长单株最佳观赏期29.4 h,分别提高花径、花色素苷含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18.3%、36.6%、29.1%和29.4%,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更协调,盆花质量显著提高。硼砂灌根处理显著提高牡丹根、叶、花中的硼素含量、蕾径、花瓣中花色素苷含量,以及花瓣的亮度、红度和饱和度。FCPP盆花质量明显优于FCTPP方式,以2.0 g/L硼砂灌根的效果较优。建议广州异地盆养牡丹年宵花生产时采用提早盆养后促成栽培的方式,并结合硼砂灌根,进一步提高促成栽培盆花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提早盆养后促成栽培 临时上盆直接促成栽培 硼砂 灌根 开花质量
下载PDF
‘豆绿’牡丹花色调控基因PsNAC5克隆及功能分析
16
作者 周文斌 樊琳婷 +2 位作者 高双成 周爽 史国安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20,共10页
牡丹绿色系品种‘豆绿’开花中后期花瓣褪绿变浅。为了研究该现象的分子机制,从‘豆绿’牡丹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了NAC转录因子编码基因PsNAC5,克隆其全长并进行了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PsNAC5在‘豆绿’不同发育时期花瓣中的表达水平... 牡丹绿色系品种‘豆绿’开花中后期花瓣褪绿变浅。为了研究该现象的分子机制,从‘豆绿’牡丹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了NAC转录因子编码基因PsNAC5,克隆其全长并进行了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PsNAC5在‘豆绿’不同发育时期花瓣中的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随着花朵的开放,PsNAC5表达量逐渐升高,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在‘豆绿’牡丹初开期花瓣圆片中沉默PsNAC5,沉默组花瓣圆片中PsNAC5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急剧增加,约为对照的310%。进一步检测了叶绿素代谢基因的表达变化,PsNAC5沉默后,‘豆绿’初开期花瓣圆片中叶绿素合成基因的表达量除HEMA1外均有增加;叶绿素降解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本研究筛选的PsNAC5可能作用于叶绿素代谢基因来负调控‘豆绿’花瓣中的叶绿素含量,从而影响‘豆绿’花色变化。研究结果为后续探讨‘豆绿’牡丹花色形成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绿’牡丹 褪绿 叶绿素 PsNAC5 VIGS
原文传递
野燕麦繁殖和抗逆特性及其对小麦的他感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威 王艳杰 +1 位作者 李琳 王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84-1692,共9页
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具有很强的环境胁迫适应能力,并且在种间竞争中常处于优势地位。本试验对野燕麦种群的繁殖与扩散特性、种子与幼苗抗逆特性及其根系分泌物对小麦的异株克生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找寻治理野燕麦... 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具有很强的环境胁迫适应能力,并且在种间竞争中常处于优势地位。本试验对野燕麦种群的繁殖与扩散特性、种子与幼苗抗逆特性及其根系分泌物对小麦的异株克生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找寻治理野燕麦的有效措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野燕麦具有很强的种子繁殖与扩散能力,开花结实比小麦早,种子产量大、地下储量多、扩散距离远;(2)野燕麦种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室温与变温条件下均可以正常萌发,而冷冻后置于室温环境是其萌发最佳条件,总发芽率可达93.33%;(3)野燕麦种子对盐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浓度低于1.8%的NaCl溶液中均可正常萌发;(4)野燕麦幼苗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随着NaCl浓度和PEG浓度的升高,野燕麦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5)野燕麦根系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株高、干重、根长及根系活力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证明野燕麦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幼苗生长具有异株克生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野燕麦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强大的繁殖扩散能力、较强的抗逆性以及异株克生效应,相关研究可为大田野燕麦防除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燕麦 繁殖特性 抗逆性 他感作用 竞争优势
下载PDF
外源壳寡糖对唐古特白刺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欣隆 杨月琴 +5 位作者 侯小改 薛娴 李明聪 段明铅 霍建华 曾繁梓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172-177,共6页
为明确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对干旱下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两年生唐古特白刺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蒸馏水)和COS处理组(40 mg/L),对唐古特白刺叶片进行整株喷施,测定不同干旱条件下(即断... 为明确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对干旱下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两年生唐古特白刺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蒸馏水)和COS处理组(40 mg/L),对唐古特白刺叶片进行整株喷施,测定不同干旱条件下(即断水后第11、13、15、17、19 d)植株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断水第13 d及以后,COS处理组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提高12.76%~17.38%,叶绿素含量提高21.76%~45.46%,电解质外渗率降低14.20%~28.36%,丙二醛含量降低19.13%~25.30%,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0.44%~36.85%,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8.19%~23.19%,脯氨酸含量提高10.55%~32.34%;断水第15 d以后,COS处理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22.85%~41.87%,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13.51%~25.80%,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9.11%~28.50%。在不同断水时期,外源COS可显著提高唐古特白刺植株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同时明显降低了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唐古特白刺 干旱胁迫 叶绿素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下载PDF
保鲜液对芍药‘荷兰橙’切花瓶插期间花瓣色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凯轩 王依 +2 位作者 魏晨 杨伟如 史国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99-105,共7页
以芍药品种‘荷兰橙’切花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瓶插寿命、花茎变化、水分平衡值、花瓣颜色变化、花青素苷含量、乙烯释放速率、呼吸速率,探讨保鲜液调控‘荷兰橙’切花衰老的生理学效应,以期为芍药切花保鲜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 以芍药品种‘荷兰橙’切花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瓶插寿命、花茎变化、水分平衡值、花瓣颜色变化、花青素苷含量、乙烯释放速率、呼吸速率,探讨保鲜液调控‘荷兰橙’切花衰老的生理学效应,以期为芍药切花保鲜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芍药‘荷兰橙’切花能够迅速吸水而开放,花瓣由橙红色逐渐转变为黄色。保鲜液能够改善水分代谢状况,延长切花瓶插最佳观赏期0.4 d,增大花朵的最大花径0.9 cm;同时,瓶插2 d后抑制乙烯释放和呼吸速率达46.2%和28.6%,减缓了花色素苷降解,提高了花瓣的红度。保鲜液能够有效地提高芍药切花的瓶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荷兰橙’ 切花 保鲜液 花色
下载PDF
伊藤牡丹‘巴茨拉’内参基因筛选及花瓣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尚申申 樊琳婷 +3 位作者 周爽 徐梦巧 高双成 史国安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4,共12页
为筛选伊藤牡丹‘巴茨拉’的内参基因,以‘巴茨拉’切花不同发育阶段的花瓣以及不同器官的根、茎、叶柄、叶片、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子房为试验材料,结合本课题组已有的‘巴茨拉’转录组数据,参考常规的内参基因,初步筛选出10个表... 为筛选伊藤牡丹‘巴茨拉’的内参基因,以‘巴茨拉’切花不同发育阶段的花瓣以及不同器官的根、茎、叶柄、叶片、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子房为试验材料,结合本课题组已有的‘巴茨拉’转录组数据,参考常规的内参基因,初步筛选出10个表达稳定且表达量高的候选内参基因(GAPDH、ACT、UBQ、β-TUB、PP2A、CYP、EF-1α、F3H、TIP41、UB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 4种软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UBQ和TIP41是‘巴茨拉’切花不同发育阶段花瓣的最佳内参基因组合;β-TUB、UBQ和ACT可作为‘巴茨拉’不同器官的最佳内参基因组合。以UBQ和TIP41为双内参基因,分析了5个‘巴茨拉’切花衰老相关基因(ACS1、ACO1、ETR1、SAG12、SAG21)的表达模式,发现它们在‘巴茨拉’花瓣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筛选出的内参基因组合为进一步研究伊藤牡丹功能基因的差异表达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牡丹 ‘巴茨拉’ 内参基因 发育阶段 花瓣衰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