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红注射液辅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同社 高振华 +1 位作者 杨智宏 蔡丽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2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68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呋塞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螺...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68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呋塞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曲美他嗪等常规抗心衰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疗效;抽取静脉血,测定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肝功能、肾功能、脑钠肽前体(pro BNP)等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9%高于对照组的67.9%;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Pro BNP下降,LVEDd、LVESd均有所减小,LVEF、CI均有所升高,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心肌酶学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心衰疗效良好,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 老年 丹红注射液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紧急治疗期急救措施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永涛 李芳 安家晨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4期141-142,145,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心衰紧急治疗期急救措施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16例急性心衰从急就诊开始至其后4h所实施的急救情况。结果①216例患者均同步急查床边心电图、床边急诊胸部X线片、床边急诊心脏彩超、血项目(脑钠肽、肾功能、电解质、随机血糖... 目的总结急性心衰紧急治疗期急救措施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16例急性心衰从急就诊开始至其后4h所实施的急救情况。结果①216例患者均同步急查床边心电图、床边急诊胸部X线片、床边急诊心脏彩超、血项目(脑钠肽、肾功能、电解质、随机血糖、心肌酶、心肌酶同工酶、肌钙蛋白、血常规、血气分析);②216例患者均予持续心电监护、SaO2监测及BP监测;③患者休息体位均>30°且<90°,其中<60°半卧位89例,≥60°半卧位127例;④鼻导管吸氧161例,面罩吸氧47例,无创呼吸机使用8例;⑤紧急用药均为静脉途径且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使用比例分别为99.07%、96.76%,急性心衰临床程度分级与联合用药呈正相关;⑥紧急床边血液滤过治疗7例;⑦心衰急症缓解214例,急剧恶化并死亡2例。结论床边急诊同步完成相关检查,予患者>30°且<90°半卧位休息的基础上监测SaO2实施给氧方式、监测HR和BP并结合临床程度分级实施静脉用药以及少数患者行紧急床边血液滤过是急性心衰紧急治疗期的核心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紧急治疗 特点
下载PDF
XIENCEV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3
作者 胡永涛 高传玉 +3 位作者 李芳 安家晨 李同社 李牧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62-862,共1页
冠状动脉直径〈2.5mm为小血管,一般认为直径〈2.25mm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不会引起临床症状,即使置入支架也易发生再狭窄^[1]。但临床实践中发现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能引起缺血性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等不... 冠状动脉直径〈2.5mm为小血管,一般认为直径〈2.25mm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不会引起临床症状,即使置入支架也易发生再狭窄^[1]。但临床实践中发现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能引起缺血性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研究表明,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中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ES)是可行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西罗莫司 支架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非心源性心房颤动68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李同社 周红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2481-2482,共2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诊断 心房颤动/治疗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朝霞 熊群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岁<80岁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组)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及其... 目的 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岁<80岁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组)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及其他常规治疗,试验组72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48 h持续静脉泵入.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和心电图ST段变化,记录用药后48 h、1周、1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包括顽固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绞痛缓解有效率高,心电图压低ST明显改善(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轻微出血反应试验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虎杖苷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13
6
作者 雷斌 唐玲 +3 位作者 张亮 赵航天 朱晓丽 李家燕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757-763,共7页
目的研究虎杖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AMI组、虎杖苷组、虎杖苷+ZnPP组。后3组通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的方式建立AMI模型。虎杖苷为每天40 mg/kg灌胃,血红素... 目的研究虎杖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AMI组、虎杖苷组、虎杖苷+ZnPP组。后3组通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的方式建立AMI模型。虎杖苷为每天40 mg/kg灌胃,血红素加氧酶1(HO-1)抑制剂Zn PP为每天20 mg/kg腹腔注射。造模后第8天,检测各组心功能超声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压力变化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血清心肌损伤指标、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氧化应激指标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HO-1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LVEF、+dp/dtmax、-dp/dtmax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及心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Nrf-2、HO-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 05)。与AMI组比较,虎杖苷组LVEF、+dp/dtmax、-dp/dtmax及心肌SOD、GSH-Px的含量及Nrf-2、HO-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LDH、CK、CK-MB含量及心肌MD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 05)。与虎杖苷组比较,虎杖苷+ZnPP组LVEF、+dp/dtmax、-dp/dtmax及心肌SOD、GSH-Px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LDH、CK、CK-MB含量及心肌MDA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 05)。结论虎杖苷能够减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损伤,该效应可能由Nrf2/HO-1通路的激活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急性心肌梗死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右室流出道起源与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振华 胡建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起源与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的主要区别.方法 回顾分析因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室性早搏胸前导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行射频消融成功的患者126例,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起源组66例,...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起源与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的主要区别.方法 回顾分析因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室性早搏胸前导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行射频消融成功的患者126例,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起源组66例,主动脉窦(ASC)起源组60例.结果 V1、V2导联R波时限指数和R/S波幅指数ASC组高于RVOT组.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RVOT组高于ASC组.ROC曲线分析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鉴别室性早搏起源有较高价值.结论 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且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的室性早搏,分析V1、V2导联R波时限指数、R/S波幅指数和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可判断RVOT起源与ASC起源,指导射频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 主动脉窦 室性早搏 导管消融 心电图
下载PDF
合并复杂畸形的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永涛 李芳 +1 位作者 安家晨 李同色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6期123-124,共2页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满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选择,众多患者因此得到根治。合并复杂畸形的VSD只要有VSD介入封堵治疗适应证,可通过灵活创新的介入手段获得根治。本文报道1例右位心...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满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选择,众多患者因此得到根治。合并复杂畸形的VSD只要有VSD介入封堵治疗适应证,可通过灵活创新的介入手段获得根治。本文报道1例右位心VSD伴下腔静脉畸形患者对其成功实施了经颈内静脉封堵术,而且术后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镜像右位心 先天性心脏病 封堵
下载PDF
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永涛 李芳 +5 位作者 安家晨 李同社 陶国芳 赵军芳 李春芳 刘秋芬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总结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近期预后。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及)介入治疗术明确为单纯左主干病变的1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住院资料。结果:①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 目的:总结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近期预后。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及)介入治疗术明确为单纯左主干病变的1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住院资料。结果:①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②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主干狭窄〉70%8例,左主干闭塞1例,左主干狭窄50-70%3例;③12例患者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8例,aVR、aVL导联ST段均抬高1例,单纯aVR导联ST段抬高2例,QRS间期延长1例,电轴相对左偏4例,V2-4导联ST段压低8例,V2-6导联ST段压低1例(其中左主干闭塞患者Ⅱ、Ⅲ、aVF、V2-4导联ST段压低且合并左前分支阻滞);④12例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⑤3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成功实施,12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或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猝死或死亡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单纯左主干病变患者多有≥2个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心电图改变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为突出特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及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近期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左冠状动脉主干 心电图 脑钠肽 治疗
原文传递
保留导引导丝操作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6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永涛 高传玉 +2 位作者 李牧蔚 刘煜昊 陈岩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保留导引导丝操作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 根据VSD介入操作方法随机分为常规操作方法组(对照组,65例)及常规保留导引导丝操作组(研究组,63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常规保留导引导丝操作... 目的 探讨常规保留导引导丝操作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 根据VSD介入操作方法随机分为常规操作方法组(对照组,65例)及常规保留导引导丝操作组(研究组,63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常规保留导引导丝操作介入封堵VSD的安全性及有无优越性.结果 (1)X线曝光时间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0±5.2)s与(40.0±8.0)s;P=0.0495],手术时间研究组较对照组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1);(2)研究组、对照组介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对照组在心律失常、穿刺部位血肿等常见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常规保留导引导丝操作介入封堵VSD具有X线曝光时间及手术时间短、介入成功率高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等特点,可成为介入封堵VSD术中的常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导引导丝 介入封堵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成功介入治疗103例单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体会
11
作者 胡永涛 高传玉 +7 位作者 李芳 安家晨 李牧蔚 黄克钧 陈岩 牛振民 朱中玉 陈保利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10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成功介入治疗单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TO)病变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成功介入治疗单支CTO病变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3例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7例,稳定型心绞痛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4例;病...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成功介入治疗单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TO)病变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成功介入治疗单支CTO病变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3例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7例,稳定型心绞痛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4例;病变闭塞时间≤6个月83例,病变闭塞时间〉6个月20例;(2)103例患者的介入路径血管均无严重迂曲及解剖结构变异,左前降支闭塞51例,左回旋支闭塞25例,右冠状动脉闭塞27例;慢性完全性闭塞24例,慢性功能性闭塞79例;边支无闭塞病变91例,无侧支形成87例,病变长度〈15mm67例,锥形病变81例;(3)最终完成介入术的Judkins、XB、EBU导引导管所占比例分别为37.86%、30.10%、29.13%;(4)成功通过病变的PILOT系列导引钢丝为64.08%;(5)首次通过病变并成功实施预扩张的1.25mm直径系列球囊57例(55.34%),1.5mm直径系列球囊38例(36.89%)。结论在术者经验丰富的基础上经桡动脉介入处理单支CTO病变可行,其成功介入与介入路径畅通无阻、靶血管具备特征性病变特点及合理选择器械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 介入治疗 桡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