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血管造影在诊断迷走右/左锁骨下动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曹阿丹 李卫新 +3 位作者 牛玉军 刘宁 郭海燕 詹浩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012-3014,共3页
目的探讨少见疾病迷走右/左锁骨下动脉(ARSA/ALSA)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中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23例经内镜或胸部CT增强DSCTA三维后处理明确诊断的ARSA/ALSA患者,其中19例为ARSA,4例为ALSA。对其临... 目的探讨少见疾病迷走右/左锁骨下动脉(ARSA/ALSA)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中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23例经内镜或胸部CT增强DSCTA三维后处理明确诊断的ARSA/ALSA患者,其中19例为ARSA,4例为ALSA。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DSCTA表现为弓上分支血管数目异常及血管走行次序的异常,ARSA表现为自升主动脉弓依次显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及迷走的右锁骨下动脉;ALSA则依次为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往往合并右位主动脉弓。结论 DSCTA联合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迷走锁骨下动脉具有较强的鉴别诊断价值,特别是对食管上段肿瘤镜检、制定外科手术或放疗计划保护迷走血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迷走锁骨下动脉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曹阿丹 郭海燕 +5 位作者 武乐乐 贺汝东 王冰 武晓亮 于团结 曹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对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6例临床诊断为IMH的患者,行DSCTA,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36例均获得满意图像,主动脉壁呈环形或新月形增厚,厚度5.5~18.0 mm...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对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6例临床诊断为IMH的患者,行DSCTA,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36例均获得满意图像,主动脉壁呈环形或新月形增厚,厚度5.5~18.0 mm,无破裂口及内膜片,未见"双腔"征象;其中Stanford A型7例,Stanford B型29例。结论:DSCTA对IMH的确诊、分类、分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随访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壁内血肿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随访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曹阿丹 郭海燕 +3 位作者 武乐乐 罗宝刚 贺汝东 詹浩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CTCA)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行DSCTCA,分别评价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及桥血管本身通畅情况,比较不同桥血管类型的通畅率及CABG术后随访...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CTCA)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行DSCTCA,分别评价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及桥血管本身通畅情况,比较不同桥血管类型的通畅率及CABG术后随访5年前后的通畅率。结果 38例患者共95条桥血管,动脉桥及序贯桥的通畅率(22/25,88.0%,22/25,88.0%)高于静脉桥通畅率(28/45,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3,P=0.022)。以5年为随访期限,5年以内桥血管的通畅率(62/77,80.5%)高于5年以外(≥5年)桥血管的通畅率(10/18,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5,P=0.026)。结论 DSCTCA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变异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曹阿丹 郭海燕 +3 位作者 武乐乐 贺汝东 宋敏 牛玉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DSCTCA)在冠状动脉起源变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患者1 248例,均行DSCTCA检查,统计冠状动脉起源变异检出率。结果 1 248例中39...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DSCTCA)在冠状动脉起源变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患者1 248例,均行DSCTCA检查,统计冠状动脉起源变异检出率。结果 1 248例中39例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检出率为3.12%;39例中冠状动脉高位开口11例,其中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窦窦嵴上方6例,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窦窦嵴上方4例,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均开口高位1例;窦内多个开口17例,其中副冠状动脉15例,并行左主干2例;异位窦或血管开口8例,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5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3例;右冠状动脉发育不良或闭锁1例,回旋支发育不良或闭锁2例。结论 DSCTCA可直观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血管的起源、走行及与周围大血管和心腔的三维位置关系,在冠状动脉起源变异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起源变异 先天畸形 双源CT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曹阿丹 牛玉军 +3 位作者 李卫新 刘宁 詹浩辉 郭海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均行MSCTA增强扫描,应用三维后处理技术进行主动脉全程重建。结果 21例均获得满意图像,可清晰显示主动...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均行MSCTA增强扫描,应用三维后处理技术进行主动脉全程重建。结果 21例均获得满意图像,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真假腔及内膜片,其中Ⅰ型7例、Ⅱ型3例、Ⅲ型11例。结论 MSCTA检查有助于主动脉夹层诊断、分型,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双源CT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4
6
作者 曹阿丹 宋敏 +5 位作者 武乐乐 杨浩 胡舸帆 郑丽远 李小琼 郭海燕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正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正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行动脉期三维重建,结合横断面、容积重建、多平面重组及最大密度投影观察腹腔干外压性狭窄情况、腹腔内脏动脉瘤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1...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正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正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行动脉期三维重建,结合横断面、容积重建、多平面重组及最大密度投影观察腹腔干外压性狭窄情况、腹腔内脏动脉瘤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14例患者CTA均表现为腹腔干起始段外压性狭窄,腹腔干狭窄率40%~90%。其中轻度狭窄9例,表现为"V"型凹陷结构,狭窄远端无扩张或轻度扩张,无侧支循环形成;重度狭窄5例,表现为典型"钩状"狭窄、侧支血管及腹腔内脏动脉瘤。结论DSCTA能够准确诊断和评价正中弓状韧带压迫性腹腔干狭窄及其伴发的侧支循环或腹腔内脏动脉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血管造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腹腔动脉受压 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曹阿丹 郭海燕 +5 位作者 牛玉军 武乐乐 宋敏 郑丽远 杨浩 胡舸帆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9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DSCTCA)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CP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3 946例,均行DSCTCA检查,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容...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DSCTCA)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CP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3 946例,均行DSCTCA检查,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技术和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记录CPF检出情况,观察左/右冠状动脉是否与肺动脉存在交通,有无"浓染征"与"射血征",明确供血动脉起源位置、瘘口大小及其与肺动脉的关系,分析其变异特征。结果3 946例中检出CPF患者12例,检出率为0.3%;从左/右冠状动脉发出分支参与形成CPF 3例,从右冠状动脉圆锥支发出分支与肺动脉形成CPF 6例,从左冠状动脉圆锥支及前降支发出分支参与形成CPF 3例;病灶在肺动脉表面形成迂曲、明显强化的血管网,12例CPF见"毛线团征",3例见"浓染征",6例见"射血征";4例伴发微小动脉瘤。结论DSCTCA能清晰显示CPF的解剖细节,包括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异常终止位置,对CPF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畸形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原文传递
输尿管息肉双源CT泌尿系造影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曹阿丹 郭海燕 +4 位作者 翟曼丽 罗斐斐 史琼琼 郑丽远 胡舸帆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息肉双源CT泌尿系造影(DSCTU)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7例经病理证实为输尿管息肉患者,行DSCTU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并行各期后处理重组,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 7例输尿管息肉均为单发,发生于左侧输尿管上段5例,左侧输尿... 目的探讨输尿管息肉双源CT泌尿系造影(DSCTU)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7例经病理证实为输尿管息肉患者,行DSCTU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并行各期后处理重组,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 7例输尿管息肉均为单发,发生于左侧输尿管上段5例,左侧输尿管下段1例,右侧输尿管上段1例。除1例无明显积水外,6例伴有不同程度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CT平扫表现为输尿管管腔内条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后4例病变轻度强化,3例渐进性强化,延迟明显强化,7例均表现延迟期在高密度的对比剂输尿管管腔内的充盈缺损影。术后病理诊断4例为原发性输尿管息肉,3例继发性炎性息肉。结论 DSCTU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肾功能情况,对输尿管息肉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输尿管息肉 后处理技术
原文传递
双源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夹层并肺动脉栓塞一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曹阿丹 郭海燕 武乐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91-1492,共2页
患者女,53岁,以"突发胸闷气短1小时"为主诉入院,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气短,休息后缓解,劳累后加重,为求治疗就诊本院,门诊心电图:心肌缺血样改变,遂以"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收住本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230/108... 患者女,53岁,以"突发胸闷气短1小时"为主诉入院,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气短,休息后缓解,劳累后加重,为求治疗就诊本院,门诊心电图:心肌缺血样改变,遂以"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收住本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230/108 mmHg,平时间断口服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详,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后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动脉造影诊断 动脉夹层 双源CT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硝苯地平缓释片 高血压病史 胸闷气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