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宁小方 姬富才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急诊PCI治疗病人106例,按照是否采用IABP支持,分为对照组(未行IABP...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急诊PCI治疗病人106例,按照是否采用IABP支持,分为对照组(未行IABP)和观察组(行IABP)。比较两组病人术后2 d时血液动力学变化,3 d时心肌酶学变化,术后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室舒张末径(LVEDD)的变化,3个月内两组病人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d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时心肌酶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在术后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DD在术后3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3个月时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再发心肌梗死以及血栓形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有效的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增强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宁小方 姬富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1944-1945,共2页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既往未行急诊PCI治疗...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既往未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12个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的LVEF与LVED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冠脉再狭窄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术后冠脉再狭窄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急诊PCI术 效果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138例临床研究
3
作者 宁小方 姬富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829-830,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38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的冠心病患者138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38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的冠心病患者138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两组一般资料、心电图、彩超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者少于对照组,心界向右或向左扩大者多于对照组,心电图电轴左偏、缺血性ST-T改变、束支传导阻滞及陈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心脏与颈动脉斑块彩超双室扩大、左心室扩大/球形变、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左室后壁搏幅降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基础疾病,且容易出现持续缺血性ST-T改变,加强不同疾病的鉴别,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宁小方 姬富才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24期3688-3691,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 PCI 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 =46)和观察组(n =46)。对照组...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 PCI 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 =46)和观察组(n =46)。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观察组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测定全部患者术前、术后1 d 及术后30 d 的内皮素(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和 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时间1年以上,记录 PCI 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冠脉再狭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术前和术后30 d 的 VWF、ET-1水平低于术后1 d(t =57.797、53.747,均 P <0.001;t =4.248、24.541,均 P <0.001);观察组、对照组术后30 d 的 NO 水平高于术后1 d(t =15.407、2.333,均 P <0.05);观察组术后30 d的 VWF、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 水平高于对照组(t =4.884、8.568、6.076,均 P <0.001);观察组术前、术后1 d 的 CRP 水平与对照组相近(t =0.226,P =0.821);观察组术后30 d 的 CRP 水平为(5.4±2.3)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6±4.2)mg/L(t =7.365,P <0.001)。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61%(χ2=26.558,P <0.001);观察组的冠脉再狭窄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10.87%(χ2=6.663,P =0.010)。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冠脉再狭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内皮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