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卓异”应如何解释
1
作者 马庆然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3,共1页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促织》一文中有“宰以卓异闻”一句.教参翻译为“县官以才能卓越而闻名”.课本注释对“卓异”一词解释为“(才能)优异。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笔者认为均欠妥。
关键词 《语文》第四册 课本注释 《促织》 人教版 才能 教参 高中
下载PDF
蓝色的悲哀
2
作者 王丽婷 高香云 《地理教育》 2006年第3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海洋学 生命力 物质资源 生活环境 生存空间
下载PDF
做一株冬天的麦子
3
作者 赵静 程玉锋 《大学(指南)》 2012年第1期92-92,共1页
又一次考试的结束,又是一次失败的落幕。心中的恐慌无处释放,不觉间我已置身凛冽的北风中,走进了空旷的田野。
关键词 《做一株冬天的麦子》 高中生 作文 语文学习
下载PDF
中国湖泊成因类型
4
作者 张洪霞 《中学课程资源》 2008年第12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湖泊 火山口湖 构造湖 火山喷发 熔岩流 喀斯特湖 天然湖泊 拗陷 三峡水库 泛滥平原
下载PDF
浅议化学课堂上学生自主性学习
5
作者 赵海英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11年第4期66-66,共1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是要以构建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新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学生要从以前的“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地探究式学习”.老师要把过去学生单纯记忆和重复做...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是要以构建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新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学生要从以前的“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地探究式学习”.老师要把过去学生单纯记忆和重复做题训练的负担减掉;而要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多动手.多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本人在课堂上有以下几点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自主活动 化学课堂 自主性学习 中学化学教学 学生整体素质 主体实践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 探究式学习
下载PDF
高考词语题走势分析
6
作者 邵敏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1年第16期59-59,共1页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高考语文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但从历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答对率还普遍偏低。为使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点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对词语题作以下分析揣测。
关键词 高考语文 语题 常见题型 抽样统计 事半功倍 熟语 词语 阅卷
下载PDF
思路一转天地宽——“执著追求与灵活变通”话题作文写作导引
7
作者 杜娇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09年第2期54-55,共2页
【小引】 愚公非得移山吗?针非得用铁杵去磨吗?千年之后,当我们冷静地、理智地回望这些已成定论的历史名人时,却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其勇可嘉,其法欠妥。人,不能一条道走到黑,现代社会,我们要学会灵活变通。
关键词 写作导引 话题作文 变通 执著 天地 现代社会 历史
下载PDF
如何提高“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8
作者 高香云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1年第2期73-73,共1页
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在对大量的学生答卷评讲和近几年我市高考答卷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在《考试大纲》中要求高中生能对地理思维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描述和阐释。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阐释 能力 《考试大纲》 地理事物 思维过程 条理清楚 逻辑严密
下载PDF
文言实词释义“六突破”
9
作者 李文静 《快乐阅读(经典教学)》 2011年第5期124-124,共1页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颠倒、内容跳跃和成分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因此,学生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能力。可从以下几点突破:
关键词 文言实词 释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语序颠倒 词义理解 推断能力 成分
下载PDF
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10
作者 孙月霞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4年第4期80-80,共1页
一、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 一、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联想的主要类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教学 培养 联想训练 学生 思维活动 创新价值 接近联想
下载PDF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攻略
11
作者 李红梅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1年第10期57-57,共1页
主观性试题在政治高考中占很大比重。此类试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解答时不易把握。 一、运用原理解决问题 政治主观题一般采用情景材料导入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设问规定的原理来分析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和问题,要求正确运用所学原... 主观性试题在政治高考中占很大比重。此类试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解答时不易把握。 一、运用原理解决问题 政治主观题一般采用情景材料导入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设问规定的原理来分析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和问题,要求正确运用所学原理回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主观题 政治高考 主观性试题 回答问题 原理 材料 设问 学生
下载PDF
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作者 王燕敏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09年第3期21-21,共1页
春来了,春暖花开,春风拂面,给人美的享受。但也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了难题——春困。可有的老师上课,课堂上几乎就没出现过睡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运用了课堂情境设置,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 春来了,春暖花开,春风拂面,给人美的享受。但也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了难题——春困。可有的老师上课,课堂上几乎就没出现过睡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运用了课堂情境设置,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以奇妙的艺术魅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 培养 课堂教学 睡觉现象 情境设置 课堂气氛 艺术魅力
下载PDF
一道竞赛题所揭示的物理规律
13
作者 王兰香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09年第4期54-55,共2页
题目: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斜面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m的物体自斜面顶端沿光滑的斜面由静止滑下,已知斜面体的倾角为θ,斜面高h,重力加速度为g,求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对斜面体的压力。
关键词 物理规律 竞赛题 重力加速度 斜面 水平面 质量 物体 压力
下载PDF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探析
14
作者 张文莲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13年第1期89-89,共1页
课堂教学导课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经过反复实践、多方借鉴、不断总结,发现高中数学课堂的引入设计也是有多种模式可循的.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导入 引导学生 课堂教学 教育功能 认识兴趣 最佳状态 多种模式
下载PDF
关于物质组成的一类难题的解析
15
作者 赵海英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1年第16期91-91,共1页
求组成特殊的混合物中某种元素质量分数的一类题目一直困扰着许多师生。学生对该类题目的感觉是:老师讲不太明白,即使老师讲明白了,题目形式一变又找不到感觉了,频频演练,结果是一见经过重新“包装”的此类题目便“傻眼”。究其原... 求组成特殊的混合物中某种元素质量分数的一类题目一直困扰着许多师生。学生对该类题目的感觉是:老师讲不太明白,即使老师讲明白了,题目形式一变又找不到感觉了,频频演练,结果是一见经过重新“包装”的此类题目便“傻眼”。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解决该类题目的关键。事实上解决该类题目最好的方法是归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组成 解析 元素质量分数 题目形式 混合物 归纳法 老师 感觉
下载PDF
比较出真知——谈静电平衡问题的理解
16
作者 马宗国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0年第10期62-62,共1页
在高中物理“电场中的导体”一章的学习中,许多同学反映,即使将静电平衡状态导体的特点记得滚瓜烂熟,但在处理具体的问题时,往往仍是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不能灵活应用解决问题。我认为大家关键是没有理解静电平衡的本质涵义,只知... 在高中物理“电场中的导体”一章的学习中,许多同学反映,即使将静电平衡状态导体的特点记得滚瓜烂熟,但在处理具体的问题时,往往仍是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不能灵活应用解决问题。我认为大家关键是没有理解静电平衡的本质涵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同时在分析静电平衡的问题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有“远近观”和“整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平衡问题 真知 静电平衡状态 高中物理 灵活应用 本质涵义 整体观 导体
下载PDF
怎样译“沧海之一粟”
17
作者 马庆然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3期48-48,共1页
《赤壁赋》一文中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句,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很显然,这里编者将“粟”释为“谷粒”。我们若细加分析... 《赤壁赋》一文中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句,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很显然,这里编者将“粟”释为“谷粒”。我们若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该解释有些欠妥:大海中怎么会有谷粒呢?这样翻译不大合乎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第四册 《赤壁赋》 人教版 谷粒 天地 大海 高中
下载PDF
成语巧解五法
18
作者 马庆然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07年第5期47-48,共2页
一、追根溯源法 有不少成语来源于一些历史典故(如:历史故事、古代寓言、神话传说及古代文学作品等).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清楚地了解有关某个成语的典故内容.那么该成语的含义便可迎刃而解了。例如:
关键词 成语 古代文学作品 历史典故 历史故事 古代寓言 神话传说 溯源法
下载PDF
高考作文命题价值取向
19
作者 徐子雨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1年第14期62-62,共1页
从全国高考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考作文对社会多元文化的接纳,体现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也能感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渴望的冷静和安宁。试题整体上强调学生作文要贴近自己、
关键词 高考作文 价值判断 作文命题 社会生活 多元文化 文化取向 学生作文
下载PDF
用“失重和超重”定性的分析问题
20
作者 温顺超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1年第8期28-28,共1页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将小于或大于物体的重力,这就是失重或超重现象。利用失重或超重的规律,定性分析判断有关的题目,在很多情况下比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将小于或大于物体的重力,这就是失重或超重现象。利用失重或超重的规律,定性分析判断有关的题目,在很多情况下比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要简单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现象 失重 牛顿第二定律 定性分析 加速度 物体 重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