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窦娥冤》之“桃杌”新解
1
作者 高小慧 《语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1期19-21,共3页
《窦娥冤》是元杂剧最著名的悲剧,也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能代表关汉卿杂剧的杰出成就。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四册第四单元节选了其第三折“押赴刑场”。由于这一折主要叙述窦娥被... 《窦娥冤》是元杂剧最著名的悲剧,也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能代表关汉卿杂剧的杰出成就。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四册第四单元节选了其第三折“押赴刑场”。由于这一折主要叙述窦娥被押赴刑场时指天斥地的斗争精神,桃杌没有出现在文本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中学教科书 《语文》 斗争精神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元杂剧
下载PDF
雷达批评成功缘由之我见 被引量:2
2
作者 齐凤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41-142,共2页
文章分析了雷达批评驰骋小说评论界的缘由:具有成熟批评意识的批评起点,坚持文学二维———人文性和艺术思维性,二者相继相融使先生获得巨大成功。
关键词 雷达 批评 成功 文学
下载PDF
《米》:一曲都市外乡人的生存悲歌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莹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7期117-118,共2页
苏童的长篇小说《米》展现了一个逃亡到都市的枫杨树村人,凭借着欲望与仇恨在城市这个罪恶之地挣扎打拼,最终落得身心皆毁的悲剧下场。作家以当代眼光关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城农民生活,探究都市外乡人在城乡夹缝中所遭遇的种种生存... 苏童的长篇小说《米》展现了一个逃亡到都市的枫杨树村人,凭借着欲望与仇恨在城市这个罪恶之地挣扎打拼,最终落得身心皆毁的悲剧下场。作家以当代眼光关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城农民生活,探究都市外乡人在城乡夹缝中所遭遇的种种生存困境:人性的堕落、认同感的缺失以及永远的无乡漂泊,谱写了一曲都市外乡人的生存悲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米》都市 外乡人 生存困境
下载PDF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4
作者 吴雪慧 《生活教育》 2014年第S1期27-27,共1页
一、概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又分为语音符号系统和书写符号系统。语言是思维工... 一、概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又分为语音符号系统和书写符号系统。语言是思维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人们通过语言来认知世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关于文化定义的讨论,不同的学科领域,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工具 建筑材料 物质外壳 交际手段 书写符号 积累知识 社会全体成员 认知世界 多宝塔碑 后天习
下载PDF
论废名《桃园》
5
作者 龚自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桃园》 废名 《竹林的故事》 硕士研究生 《浣衣母》 郑州大学 人生形式 田园风格
原文传递
从“虽然……但是”看说话人的隐秘心态
6
作者 彭慧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1年第3期76-76,共1页
先看下面两个例子—— 例一:某甲和某乙同为初中语文教师且同为文学爱好者。某甲的教学成绩不够突出。但在业余文学创作上却硕果累累;而某乙则恰恰与其相反——教学成绩虽然突出,但在业余文学创作上却少有收获。
关键词 说话人 心态 教学成绩 文学创作 文学爱好者 语文教师 业余 初中
原文传递
《中国学术编年》体例创新平议
7
作者 曹自斌 李圣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112,F0003,共2页
梅新林、俞樟华教授主编的《中国学术编年》(以下简称《编年》),历时近三十年始成,201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二册,按时代先后分为先秦卷、汉代卷、三国两晋卷、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 梅新林、俞樟华教授主编的《中国学术编年》(以下简称《编年》),历时近三十年始成,201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二册,按时代先后分为先秦卷、汉代卷、三国两晋卷、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计1000余万言。《编年》顺应当代"重写学术史"的潮流,第一次全面系统、详实深入地对中国学术史进行历史还原和编年建构,取得了学术史研究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术 学术史研究 隋唐五代 新林 近三 华先生 吕氏家塾读诗记 诗本义 诗赋 十年
原文传递
《泼墨仙人图》的图像学解读
8
作者 谭千秋 《汉字文化》 2021年第24期172-173,共2页
《泼墨仙人图》是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人物画之一。画家梁楷运用"减笔"画法,"蘸墨"写意,看似简单几笔,便将老仙人超脱淡然、怡然自乐的神韵勾勒出来。结合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分析这幅画作,可以发现作品所包含的... 《泼墨仙人图》是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人物画之一。画家梁楷运用"减笔"画法,"蘸墨"写意,看似简单几笔,便将老仙人超脱淡然、怡然自乐的神韵勾勒出来。结合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分析这幅画作,可以发现作品所包含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即画家的理想人格和禅宗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墨仙人图》 图像学 梁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