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正和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7期35-35,共1页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它能促进...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它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 运用
下载PDF
谈动物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体现
2
作者 王华月 《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 2011年第10期58-58,共1页
古典诗歌的意象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意蕴,我们在阅读和鉴赏诗词时如果具备解读这些意象的能力,就能触类旁通。下面是阅读中经常见到的几个动物意象,现就其所表达的情感略作分析。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意象 动物 文化意蕴 阅读
下载PDF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题说题的能力
3
作者 李聪丛 《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 2011年第3期31-31,共1页
在物理课教学中,面对教师上课讲解清楚了、学生课下却不会做并由此导致学生时物理课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等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为改变这一状况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探讨:读题说题的重要性,读题说题... 在物理课教学中,面对教师上课讲解清楚了、学生课下却不会做并由此导致学生时物理课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等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为改变这一状况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探讨:读题说题的重要性,读题说题的特点和方法,在学生自己读题说题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物理课堂成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教学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物理 读题说题
下载PDF
英语介绍类作文三步速成法
4
作者 谢奎金 《考试(高考英语)》 2009年第10期52-55,共4页
研究近三年高考英语作文,有一类作文特别引人注目。其共同点是:给出一个话题,提供翔实的事实要点,要求考生围绕要点提示,对给出话题进行介绍。这类作文在写法上存在一些共同之处,易于归纳、总结和仿效。
关键词 英语作文 速成法 话题 写法
下载PDF
创造愤悱情景 激活学生思维
5
作者 王玉会 《西藏教育》 2004年第6期7-8,共2页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中“愤”是指“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指“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是“开其意”,“发”是“达其辞”。“愤悱”是指学生,“启发”是指教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中“愤”是指“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指“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是“开其意”,“发”是“达其辞”。“愤悱”是指学生,“启发”是指教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察言观色。调查研究,当学生欲知而不知,想说又说不出时,就是他们心理上产生了“愤”与“悱”的状态,这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教师在此时只要略加点拨指引,启发诱导,学生即意开词达,豁然开朗,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创造思维 教学情境 生物学教学 问题情境 中学
下载PDF
浅谈文言小说的人物塑造艺术——分析《唐雎不辱使命》一文艺术手法的运用
6
作者 陈静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0年第7期63-63,共1页
我们所说的感受和体验,是指学生用心体会客观对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使其产生的形象深刻反映在学生头脑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说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其人物塑造手法是本课教学的核心任务。... 我们所说的感受和体验,是指学生用心体会客观对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使其产生的形象深刻反映在学生头脑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说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其人物塑造手法是本课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再结合文言小说塑造人物的一般性规律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其要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雎不辱使命》 艺术手法 人物塑造 文言小说 人物形象塑造 学生体会 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
下载PDF
提高课堂实效,引领学生平稳过渡
7
作者 车玉梅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09年第12期30-32,共3页
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要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这与初中阶段的要求仔在很大差异。很多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不适应新阶段的课程,学习方法一时也调整不过来... 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要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这与初中阶段的要求仔在很大差异。很多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不适应新阶段的课程,学习方法一时也调整不过来,造成成绩下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 生平 抽象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学习方法 马克思主义 高一年级
下载PDF
把脉十组易混关联词
8
作者 谢奎金 《英语画刊(高三·社会综合版)》 2009年第12期18-21,共4页
在句与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词称为关联词,包括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词、引导名词性从句的连接词、引导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以及引导并列句的并列连词。本文结合近年考例对易混关联词进行辨析。
关键词 关联词 名词性从句 定语从句 并列连词 从属连词 状语从句 连接词 引导
原文传递
并列连词用法类析
9
作者 谢奎金 《高中生(高考)》 2014年第11期52-53,共2页
在2014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很多地区的试卷都涉及对并列连词用法的考查。根据前后逻辑关系,并列连词可分为以下六类。一、语义引申类 and为并列连词,所连接的成分不分主次、轻重,常见于并列句中,表示顺承、递进,也见于“祈使句+... 在2014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很多地区的试卷都涉及对并列连词用法的考查。根据前后逻辑关系,并列连词可分为以下六类。一、语义引申类 and为并列连词,所连接的成分不分主次、轻重,常见于并列句中,表示顺承、递进,也见于“祈使句+and+陈述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连词 用法 高考英语试卷 逻辑关系 语义引申 并列句 陈述句 祈使句
原文传递
把脉十组易混形容词和副词
10
作者 谢奎金 《高中生(高考)》 2014年第5期44-45,共2页
分析:答案分别为AD。almost常与no/any/never等搭配。nearly常与数词连用,或与not连用构成notnearly,或与very/pretty连用。hardly表示否定。意为“几乎不”。merely表示程度,意为“仅仅”。equally意为“一样地,同等地”。
关键词 形容词 副词 ALMOST NEARLY PRETTY HARDLY very ANY
原文传递
英语开放式作文大题小做
11
作者 谢奎金 《高中生(高考)》 2014年第7期38-39,共2页
一、经典考例 例1:说明文假定你是李华,自制一些中国结(Chinese knot),给开网店的美国朋友Tom写封信,请他代卖,要点包括:1.外观(尺寸、颜色、材料)2.象征意义3.价格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关键词 开放式作文 英语 象征意义 说明文 中国结 TOM
原文传递
如何解高考阅读理解事实细节题
12
作者 谢奎金 《英语画刊(高三·社会综合版)》 2009年第4期10-12,共3页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事实细节题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文中的信息可以是直接的、间接的,也可以是经过综合分析后得出的。常见题型有:
关键词 英语阅读理解 高考 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 常见题型 考生
原文传递
十二组高考高频交际用语用法辨析
13
作者 谢奎金 《英语画刊(高三·社会综合版)》 2009年第8期28-30,共3页
经过对近年各地高考英语试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有些交际用语在高考试题中复现率特别高,同一交际用语可能会用于不同的语境中,且极易和其它交际用语混淆,因此本文精选十二组常考的日常交际用语,对其难点、易混点进行梳理。
关键词 日常交际用语 高考英语试题 用法辨析 高频 高考试题
原文传递
英语作文遣词如何更闪亮
14
作者 谢奎金 《高中生(高考)》 2014年第9期42-43,共2页
遣词是英语作文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好的作文遣词应该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既形式上复杂、多样,内容上准确、得体和传神。这样的作文才能闪亮登场。
关键词 英语作文 遣词 形式和内容 得体
原文传递
明朝“借助”葡萄牙保卫海疆
15
作者 校元明 《文史天地》 2012年第9期53-54,共2页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地大物博的中国自然成为他们的目标。不过,葡萄牙的中国之行似乎不是那么顺利。正德十六年(1521),明朝水师在广东海道副使汪鲮的指挥下将盘踞广东屯门岛的葡萄牙人几乎全歼(仅...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地大物博的中国自然成为他们的目标。不过,葡萄牙的中国之行似乎不是那么顺利。正德十六年(1521),明朝水师在广东海道副使汪鲮的指挥下将盘踞广东屯门岛的葡萄牙人几乎全歼(仅余少量人逃回马六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人 明朝 海疆 保卫 殖民扩张 新航路 马六甲 东海道
原文传递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及反思--浅谈对新课标的细化解读
16
作者 陈静 《学周刊(上旬)》 2010年第10期161-162,共2页
新课改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为实例,从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三方面,浅谈教师如何在备课时落实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 确定目标 落实目标 检测目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