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驻马店地区啤酒大麦商品基地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翟德昌 李春华 +3 位作者 王守宇 赵金枝 蔡春荣 张少泽 《大麦科学》 1995年第1期38-39,32,共3页
关键词 大麦 啤酒大麦 商品基地建设 驻马店地区
下载PDF
驻马店地区应大力发展大麦生产 被引量:1
2
作者 翟德昌 朱统泉 +3 位作者 赵金枝 蔡春荣 李廷祯 翟红然 《大麦科学》 1998年第3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大麦 立体农业 调节作物
下载PDF
河南省夏芝麻区域施肥决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贵宝 张子武 +5 位作者 孙克刚 刘纯敏 吴春西 吕烈华 刘书岑 郭忠义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3-66,共4页
1986~1989年在全省芝麻产区布置了氮磷二因素试验102个。按区域类型划分成4大区,提出了各区的施肥模型及建议施肥量。
关键词 夏芝麻 氮肥 磷肥 施肥 芝麻 河南
下载PDF
我国芝麻种质资源抗茎点枯病鉴定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丽丽 王圣玉 +4 位作者 方小平 黄早花 汪山涛 李民良 崔苗青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6,23,共5页
1987—1990年,以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3108份为材料,通过田间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进行抗茎点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32份,高耐品种112份,抗病品种885份,感病品种1756份,高感品种323份。江淮一年两熟夏芝麻区的抗源材料最... 1987—1990年,以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3108份为材料,通过田间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进行抗茎点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32份,高耐品种112份,抗病品种885份,感病品种1756份,高感品种323份。江淮一年两熟夏芝麻区的抗源材料最多,其次为华北春芝麻区。国外资源中抗性材料所占比例较国内高。单秆型芝麻较分枝型芝麻的抗性强。白芝麻抗源材料最多,其次为黄芝麻、褐芝麻,而灰芝麻、黑芝麻抗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抗性 茎点枯病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发生规律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君灵 刘学堂 +2 位作者 宋晓轩 朱荷琴 王晓林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16-321,共6页
1996~1997年系统调查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平作棉田和麦套棉田黄萎病发生消长情况,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发生规律与对照中棉所12存在较大差异。转Bt基因抗虫棉与对照品种相比,黄萎病发生前期,病株率低于对... 1996~1997年系统调查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平作棉田和麦套棉田黄萎病发生消长情况,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发生规律与对照中棉所12存在较大差异。转Bt基因抗虫棉与对照品种相比,黄萎病发生前期,病株率低于对照品种,扩展缓慢,发病后期,扩展速度加快,病指超过对照品种,且全年隐症期短,在麦套棉田的发病高峰比对照品种推迟10d以上。从气象因子与病指和病株率的相关分析,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对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指和病株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对照品种,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对其病株率的相关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棉花 黄萎病 气象因子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大豆日光温室冬繁加代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任秀荣 陈集平 +3 位作者 许海涛 王纪伟 王成业 彭玉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3-75,78,共4页
20 0 0年初季 ,在河南驻马店市用 6个黄淮夏大豆后代材料进行日光温室加代繁殖试验。结果表明 ,1月中旬和 2月上旬播种 ,成熟期基本相同 ,均能在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正常成熟。与正常夏播比较 ,日光温室冬繁加代生育期显著延长 ,营养体变... 20 0 0年初季 ,在河南驻马店市用 6个黄淮夏大豆后代材料进行日光温室加代繁殖试验。结果表明 ,1月中旬和 2月上旬播种 ,成熟期基本相同 ,均能在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正常成熟。与正常夏播比较 ,日光温室冬繁加代生育期显著延长 ,营养体变小 ,产量降低。虽然冬繁种子的发芽率低于正常夏播的 ,但仍能满足育种要求。本文还分析了冬季加代时气候因子对植株等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日光温室 冬繁加代
下载PDF
芝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梅英 明顺利 +4 位作者 余飞 张春生 徐新福 甄志高 焦艳茹 《作物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芝麻 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光照 温度
下载PDF
日光温室玉米冬繁加代可行 被引量:7
8
作者 曹文堂 杜有明 +2 位作者 曹小娣 杜红琴 曹玉平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5-36,共2页
在北方利用日光温室进行玉米冬繁加代,生育期145天左右,比正常春播生育期延长20天左右,可在6月中下旬成熟收获,收获的种子能赶上所规定的夏播播期。
关键词 玉米 日光温室 冬繁加代
下载PDF
芝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研究初报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贵生 高峰 任秀荣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4-36,共3页
豫芝4号芝麻现蕾前积蓄的光合产物对产量贡献很小。现蕾至终花约40天内是芝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竞争激烈,对外界环境敏感,栽培措施应以调节干物质分配流向为主,争取早发、稳长。封顶后,全株及蒴果干物质... 豫芝4号芝麻现蕾前积蓄的光合产物对产量贡献很小。现蕾至终花约40天内是芝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竞争激烈,对外界环境敏感,栽培措施应以调节干物质分配流向为主,争取早发、稳长。封顶后,全株及蒴果干物质积累仍维持较高水平,延长后期光合器官功能,防止早衰,将有利于减少秕粒,提高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下载PDF
人工释放中华卵索线虫防治麦田一代粘虫试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任惠芳 陈果 +1 位作者 张自亮 雷书芳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89年第1期24-26,共3页
本文报道释放中华卵索线虫防治粘虫,不同益害比的寄生效果,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当益害比为100:1时,可取得60%的发生效果;200:1时,寄生率增加到76.4%。按益害比为400:1,释放侵染期幼虫,防治麦田一代粘虫,第3天调查校正寄生率71.7%;第... 本文报道释放中华卵索线虫防治粘虫,不同益害比的寄生效果,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当益害比为100:1时,可取得60%的发生效果;200:1时,寄生率增加到76.4%。按益害比为400:1,释放侵染期幼虫,防治麦田一代粘虫,第3天调查校正寄生率71.7%;第5天增加到84.13%,对粘虫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卵索线虫 粘虫 生物 防治 线虫
下载PDF
试论夏芝麻高产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贵生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6-78,共3页
芝麻并不是一种低产油料作物,在1981年以前就报道过2.5吨/公顷(折合166.7公斤/亩)的芝麻高产纪录。近年来,我国芝麻科技工作者在芝麻高产栽培上取得了较大突破。1984—1988年,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安徽省临泉县农技中心、河南开封地... 芝麻并不是一种低产油料作物,在1981年以前就报道过2.5吨/公顷(折合166.7公斤/亩)的芝麻高产纪录。近年来,我国芝麻科技工作者在芝麻高产栽培上取得了较大突破。1984—1988年,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安徽省临泉县农技中心、河南开封地区农科所等单位相继在小面积上实现亩产150公斤。19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夏大豆秋播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秀荣 刘明亮 +2 位作者 许海涛 王晓林 李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4-36,共3页
采用夏大豆品系驻 94 1 4进行田间秋播试验 ,对其植株性状、生育期及产量结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秋播夏大豆生育期 ( 95d)缩短 ,株高降低 ,主茎节数减少 ,百粒重和蛋白质含量 ( 48.7%)增加 ,籽粒产量2 868kg/ hm2 ,或毛豆荚 60 0 0... 采用夏大豆品系驻 94 1 4进行田间秋播试验 ,对其植株性状、生育期及产量结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秋播夏大豆生育期 ( 95d)缩短 ,株高降低 ,主茎节数减少 ,百粒重和蛋白质含量 ( 48.7%)增加 ,籽粒产量2 868kg/ hm2 ,或毛豆荚 60 0 0~ 70 0 0 kg/ hm2。证明夏大豆秋播的可行性 ,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秋播试验 植株性状 生育期 产量结构
下载PDF
麦垅套种芝麻的增产效果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贵生 孙梅英 +5 位作者 高峰 张春生 贾春玲 刘源 吴宇 袁克靖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5-66,共2页
麦垅套种芝麻的增产效果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李贵生,孙梅英,高峰,张春生,贾春玲,刘源,吴宇(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农科所)(驻马店地区种子公司)袁克靖(河南省正阳县寒冻乡)我国芝麻主产区多为夏播种植,长期以来产量低而不稳,这固... 麦垅套种芝麻的增产效果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李贵生,孙梅英,高峰,张春生,贾春玲,刘源,吴宇(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农科所)(驻马店地区种子公司)袁克靖(河南省正阳县寒冻乡)我国芝麻主产区多为夏播种植,长期以来产量低而不稳,这固然与灾害频繁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珑 套作 芝麻 增产效果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豫芝4号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贵生 高峰 +1 位作者 吴德科 张金生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9-73,共5页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芝麻亩产量和亩盈亏为目标函数,以种植密度,氮磷肥施用量为决策变量,建立了芝麻高产高效益栽培模型。结果表明:淮北芝麻主产区中低产土壤增施肥料,尤其是磷肥增产显著。豫芝4号耐肥性较差,其经济施肥的基本...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芝麻亩产量和亩盈亏为目标函数,以种植密度,氮磷肥施用量为决策变量,建立了芝麻高产高效益栽培模型。结果表明:淮北芝麻主产区中低产土壤增施肥料,尤其是磷肥增产显著。豫芝4号耐肥性较差,其经济施肥的基本原则是增磷控氮。亩产75公斤且经济效益较高的栽培方案是:每亩10000—12000株,亩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豫芝4号 栽培模型 效益 产量
下载PDF
芝麻种质资源抗茎点枯病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崔苗青 李义芝 +1 位作者 高新国 韩玉枝 《作物品种资源》 1999年第2期36-37,共2页
1992~1994年,通过人工接种,在田间对“七五”期间初筛出的抗茎点枯病材料32份进行抗茎点枯病的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和高感品种占比例低,抗病和感病品种占比例大。鹫丹山-3、发芝麻和狼尾巴抗性... 1992~1994年,通过人工接种,在田间对“七五”期间初筛出的抗茎点枯病材料32份进行抗茎点枯病的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和高感品种占比例低,抗病和感病品种占比例大。鹫丹山-3、发芝麻和狼尾巴抗性比较稳定。迟芝麻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茎点枯病 抗病性 鉴定 评价
下载PDF
浅淡施氮对啤酒大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统泉 翟德昌 +3 位作者 王树杰 赵金枝 蔡春荣 孙联合 《大麦科学》 2000年第3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啤酒大麦 氮肥 籽粒品质 施用量 施肥方法
下载PDF
拓宽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途径
17
作者 曹文堂 王成业 +2 位作者 张海申 杜宏琴 吴峰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22-23,共2页
本文通过我所对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的总结,进一步阐述了C型不育系的可利用性,并利用遗传杂交分离规律的理论,探讨了对C型不育系的多种利用形式,为拓宽C型不育系的利用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C型不育系 利用途径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药剂防治试验
18
作者 赵书训 崔苗青 +3 位作者 王振学 刘铁汉 王守相 李文昌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1-62,共2页
近几年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Baly)的发生和危害越来越重,成为我区油莱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影响油菜生产的一大障碍。为此,我们从1985年开始了药剂防治的筛选试验,以求控制病害,减少损失,... 近几年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Baly)的发生和危害越来越重,成为我区油莱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影响油菜生产的一大障碍。为此,我们从1985年开始了药剂防治的筛选试验,以求控制病害,减少损失,促进和提高油莱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药剂 防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大麦品种间杂交若干性状的相关分析
19
作者 徐新福 翟德昌 +2 位作者 王树杰 朱统泉 赵金枝 《大麦科学》 1999年第4期7-7,共1页
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大麦品种间杂交获得的12个世代的15个生育期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验证了大麦幼穗分化开始比小麦早的观点,提出了拔节—孕穗是有效分蘖的关健时期。各经济性状间相关系数也得到分析,为大麦栽培和育种提... 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大麦品种间杂交获得的12个世代的15个生育期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验证了大麦幼穗分化开始比小麦早的观点,提出了拔节—孕穗是有效分蘖的关健时期。各经济性状间相关系数也得到分析,为大麦栽培和育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穗分化 有效分蘖 大麦 品种 育种
下载PDF
大麦育种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20
作者 翟德昌 赵金枝 +3 位作者 蔡春荣 朱统泉 王树杰 李留俊 《大麦科学》 1999年第3期6-8,共3页
回顾20年来的大麦育种历程,由于重视了品种资源的征集、研究与创新,不断完善和改进育种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育种目标,认真总结大麦性状的遗传规律,所以,在大麦育种工作中取得不断的进展,先后育出了豫大麦1号、2号等新品种。回顾... 回顾20年来的大麦育种历程,由于重视了品种资源的征集、研究与创新,不断完善和改进育种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育种目标,认真总结大麦性状的遗传规律,所以,在大麦育种工作中取得不断的进展,先后育出了豫大麦1号、2号等新品种。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充分利用现有品种资源和桥梁材料,采取有性杂交和花培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力争3~5年内,育出矮秆、早熟、抗病、高产、优质的“超高产型”大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育种 系选育种 辐射育种 有性杂交 花培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