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河池地区教育综合改革与经济腾飞刍议 |
沈天佑
|
《河池师专学报》
|
1991 |
0 |
|
2
|
走近新课标 领悟新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认识初探 |
覃觅
|
《河池师专学报》
|
2003 |
5
|
|
3
|
论“五四”以来中国散文观念的形成与嬗变 |
韦器閎
|
《河池师专学报》
|
1995 |
1
|
|
4
|
关于广西新时期文学的反思 |
颜新云
|
《河池学院学报》
|
1987 |
1
|
|
5
|
淡化了的苍凉——《事故之后的故事》读后 |
陶莉霖
|
《河池学院学报》
|
1993 |
1
|
|
6
|
论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原罪与赎罪意识 |
席战强
|
《河池师专学报》
|
1999 |
3
|
|
7
|
论东西小说的创作技巧 |
温存超
|
《河池师专学报》
|
1994 |
3
|
|
8
|
生存体验的隐喻话语──东西《没有语言的生活》之惊鸿一瞥 |
廖学新
|
《河池师专学报》
|
2000 |
2
|
|
9
|
《阿Q正传》、《边城》:旧中国的两面镜子 |
梁庆华
|
《河池师专学报》
|
1992 |
1
|
|
10
|
壮族民间叙事长诗对汉族文学的吸收与自我创造 |
温存超
|
《河池师专学报》
|
1999 |
1
|
|
11
|
动词“搞”的含义及其用法 |
蒋昌平
|
《河池师专学报》
|
1993 |
1
|
|
12
|
论庐隐散文的思想情致 |
谭为宜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0 |
|
13
|
两周教育之特点及联想 |
杨汝福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6 |
0 |
|
14
|
中学语文教学的“精讲”与“善练” |
韦永华
|
《河池学院学报》
|
1987 |
0 |
|
15
|
文字简约,蕴意深远——从《学者死于讲座》看韦启良散文语言取向 |
唐远志
|
《河池学院学报》
|
1993 |
0 |
|
16
|
淘尽沙石觅真金——《关睢》主题重建 |
王卓
|
《河池学院学报》
|
1993 |
0 |
|
17
|
叶灵凤小说美学意义刍议 |
谭为宜
|
《河池师专学报》
|
1997 |
0 |
|
18
|
追求与失落——从阿乐哥与奥列宁形象比较看普希金与托尔斯泰早期思想探索 |
卢伟萍
席志强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
19
|
先秦诸子宣传艺术及其现实意义 |
蒙应
甘安顺
|
《河池师专学报》
|
1995 |
0 |
|
20
|
从文化差异看章马之恋的悲剧走向──读《绿化树》 |
梁庆东
|
《河池师专学报》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