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搬移技术治疗股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长林 魏星 +2 位作者 孙有荣 武英利 贺晓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骨搬移技术治疗股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14年10月至2018年6月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股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患者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17~61岁,平均(42.0±13.3)岁。其中6例闭合性骨折...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骨搬移技术治疗股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14年10月至2018年6月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股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患者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17~61岁,平均(42.0±13.3)岁。其中6例闭合性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在此手术前已进行过1~4次不等的手术治疗,平均(2.4±1.4)次/人。患者术前有低热、伤口不愈合、红肿、流脓等表现。14例患者术前分泌物培养呈阳性。术中病灶清除后,股骨缺损范围7~14cm,平均为(10.5±3.4)cm。术中选择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架行骨搬移。术后记录骨搬移时间、延长区固化时间、外固定架固定时间,测量并计算延长指数、治疗指数和外固定指数。骨性结果采用Paley评分评估,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0~36.5个月,平均(25.51±1.95)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和骨缺损均愈合,愈合时间8~19个月,平均(15.22±4.37)个月,无截肢患者。术后骨搬移时间2.40~5.83个月,平均(4.06±0.87)个月;延长区固化时间4.27~20.67个月,平均(10.91±3.26)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16.33~34.5个月,平均(24.41±3.26)个月。延长指数(11.7±2.6)d/cm,治疗指数(36.7±7.6)d/cm,外固定指数(58.6±29.7)d/cm。Paley评分优12例,良1例,一般4例,较差1例。生活质量评估,骨搬移手术治疗前SF-36躯体综合功能评分(22.12±4.21)分,心理综合评分(45.33±6.26)分;完全拆除外固定架后躯体综合功能评分(45.36±3.67)分,心理综合评分(76.24±5.44)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骨搬移技术是治疗股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肯定等优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搬移 股骨 感染性骨缺损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病相关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长林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784-785,共2页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近端1~2 cm至肱骨头关节面的骨折。骨折发生率为全身骨折的5%,通常伴有肩袖损伤。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是一种腱帽状结构,止于肱骨头(上、后、前方),包绕关节和肱骨头。肩关节为多轴...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近端1~2 cm至肱骨头关节面的骨折。骨折发生率为全身骨折的5%,通常伴有肩袖损伤。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是一种腱帽状结构,止于肱骨头(上、后、前方),包绕关节和肱骨头。肩关节为多轴运动的球凹关节,关节盂较浅,肱骨头较大,关节内容积较宽,韧带和关节囊松弛。肩关节运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使其成为完全依靠周围软组织结构维持其正常解剖位置的天然不稳定关节[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头 肩袖损伤 骨折发生率 正常解剖 小圆肌 关节盂 关节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