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叶文辉 《当代医学》 2020年第5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究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应用认知行为与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与药物联合治... 目的探究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应用认知行为与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与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47%,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7.96%;观察组患者HAMA(14.88±1.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01±1.96)分;观察组患者的GAF(77.19±7.0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43±6.9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应用认知行为与药物联合治疗疗效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认知行为 药物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君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0期1391-1392,共2页
目的探讨给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患者。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清血糖、糖化... 目的探讨给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患者。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生活方式。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对治疗疾病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糖尿病 效果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2期2856-2857,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普外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探讨和研究护理过程中选取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50例于2015年1—12月来我院普外科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 目的为了提高普外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探讨和研究护理过程中选取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50例于2015年1—12月来我院普外科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经过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术后1周、2周及4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普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普外科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 疗效
下载PDF
神经衰弱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江惠霞 缪雪娜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7期947-948,共2页
目的观察对神经衰弱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诊断为神经衰弱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及睡眠质量。结... 目的观察对神经衰弱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诊断为神经衰弱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及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睡眠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神经衰弱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改善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衰弱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躯体形式障碍(SD)患者的抑郁症状与述情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缪雪娜 江惠霞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218-2219,共2页
目的:探究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与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择取70例SD即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将其根据是否存在抑郁症状进行分组,试验组(35例)存在抑郁症状,参照组(35例)无抑郁症状,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述情障碍差异。结果:... 目的:探究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与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择取70例SD即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将其根据是否存在抑郁症状进行分组,试验组(35例)存在抑郁症状,参照组(35例)无抑郁症状,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述情障碍差异。结果:试验组的SDS评分为(70. 73±6. 36)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5. 58±6. 17)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除强迫、敌对、恐怖因子外,试验组其他因子评分均与参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试验组的SCL-90总评分为(158. 44±35. 31)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126. 37±29. 81)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的PHQ-15评分为(14. 31±4. 37)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10. 77±4. 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与述情障碍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抑郁症状 述情障碍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UC)伴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谢育花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5期695-696,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UC)伴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某院接受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伴抑郁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每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综合护理,观察并比较... 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UC)伴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某院接受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伴抑郁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每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综合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前后的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SDS评分(39.21±9.65)分、对照组SDS评分(40.32±11.21)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SDS评分(26.54±8.29)分;试验组护理后的SDS评分(23.32±6.9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SDS评分(36.65±10.13)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溃疡性结肠炎(UC)伴抑郁中,可以有效减轻抑郁,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溃疡性结肠炎 综合护理 心理状况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张丽梅 张晓云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1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路径式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河源市源城区精神卫生防治所就治的80例精神分裂应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护理组和路径式护理组各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接受差异化护理后的... 目的探讨路径式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河源市源城区精神卫生防治所就治的80例精神分裂应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护理组和路径式护理组各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接受差异化护理后的住院时长与护理满意率。结果接受差异化护理后住院时长与护理满意率的比较,路径式护理组住院时长明显少于一般护理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路径式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护理,可以明显缩短其住院时长与提升其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式护理 精神分裂症 效果
原文传递
盐酸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缪雪娜 江惠霞 《慢性病学杂志》 2018年第7期979-980,983,共3页
目的比较盐酸帕罗西汀以及氟西汀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精神卫生防治所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9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 目的比较盐酸帕罗西汀以及氟西汀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精神卫生防治所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9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46例)采用氟西汀口服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口服治疗;24周后,观察对比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同对照组的95.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12、16、24周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6、24周,观察组患者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采用盐酸帕罗西汀药物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同氟西汀药物比较,治疗安全性方面差异显著,但前者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盐酸帕罗西汀 氟西汀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