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志斌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6期3489-3490,共2页
目的:研究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口腔科种植牙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牙齿种植去正中偏于腭侧切口,剥离黏膜而保留骨膜,上部愈合基台,附着龈底部缝合到骨膜上;将龈瓣颈缘修整的与邻齿相互协调。... 目的:研究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口腔科种植牙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牙齿种植去正中偏于腭侧切口,剥离黏膜而保留骨膜,上部愈合基台,附着龈底部缝合到骨膜上;将龈瓣颈缘修整的与邻齿相互协调。对照组在牙种植区的正中切口,剥离黏膜与骨膜,上部基台愈合,进行常规牙龈缝合。分别在种植修复后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测量牙齿种植周附着龈宽度,评价牙龈边缘的外形。结果:观察组附着龈宽度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牙龈边缘外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着龈重建方法简单,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发挥极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龈重建 口腔种植修复 附着龈宽度 牙龈边缘外形
下载PDF
口腔正畸微型种植支抗失败原因探讨
2
作者 梁翊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1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失败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方法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38例患者共76颗微型种植体,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及植入部位分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及植入部位是否在成功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失败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方法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38例患者共76颗微型种植体,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及植入部位分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及植入部位是否在成功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未分离骨黏膜组成功率仅为67.86%;分离骨黏膜组成功率为95.59%;选择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为种植部位者成功率为69.23%,选择其他部位种植者成功率为9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的组织学研究及正畸力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在提高临床成功率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治疗 微型种植支抗 失败原因
下载PDF
不翻瓣技术应用在前牙即刻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华金 黄志斌 +1 位作者 陈伟基 陈松龄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9年第2期67-70,81,共5页
目的:探究前牙修复患者采取不翻瓣即刻修复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择取45例需进行前牙修复的患者参与,所有患者均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入院,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翻... 目的:探究前牙修复患者采取不翻瓣即刻修复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择取45例需进行前牙修复的患者参与,所有患者均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入院,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翻瓣技术进行修复,观察组患者采取不翻瓣即刻种植修复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红色美学指数(PES)、牙槽骨吸收量、种植成功率、修复满意度、术后稳定性(ISQ值)等临床指标。根据牙龈乳头充盈指数(PIS)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侧面评价。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不良症状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PES、ISQ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相应指标数据更高,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牙槽骨吸收量相比对照组更低,数据经过统计学计算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种植成功率、以及修复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比较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IS指数0度、1度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牙修复患者采取不翻瓣即刻种植方法进行修复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种植后软组织塑型,术后稳定性和成功率高,因此该种修复方式更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翻瓣技术 前牙修复 即刻种植 临床效果 研究
下载PDF
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下颌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翊 符安 徐红红 《广东牙病防治》 2012年第4期179-180,共2页
目的研究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下颌位置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40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SNA角、SNB角、ANB角、上前牙唇向倾斜度、下前牙唇向倾斜度、上下切牙长轴交角、下颌体... 目的研究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下颌位置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40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SNA角、SNB角、ANB角、上前牙唇向倾斜度、下前牙唇向倾斜度、上下切牙长轴交角、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等指标,与广东籍正常人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下颌平面角男性为(38.98±3.19)°,女性为(38.26±3.26)°;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男性为1.35±0.09,女性为1.43±0.19。与广东正常人群相比,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下颌平面角更大,前牙唇向倾斜度较大,上下切牙长轴交角较小,SNB角较小,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较小,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的下颌向下向后旋转,提示在临床正畸治疗中要减小较大的下颌平面倾斜度,改善下颌基骨与前颅底矢状方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 下颌位置 广东籍
下载PDF
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青少年患者后牙牙槽骨高度与生长型的相关关系
5
作者 梁翊 符安 《广东牙病防治》 2012年第8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青少年患者后牙牙槽骨高度与生长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青少年患者50例,男女各25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前面高、后面高、前下面高、上颌后牙牙槽骨高度、下颌后牙...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青少年患者后牙牙槽骨高度与生长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青少年患者50例,男女各25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前面高、后面高、前下面高、上颌后牙牙槽骨高度、下颌后牙牙槽骨高度、前后面高比等11项指标,与广东籍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并进行多元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11项指标在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青少年患者的男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平面角及垂直向异常指数(overbite depth indicator,ODI)大于广东籍正常人群,上、下颌后牙牙槽骨高度及前后面高、前下面高、前后向异常指数(anteroposterior dysplasia indicator,APDI)比广东籍正常人群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牙牙槽骨的高度与前下面高、后面高、前面高及前后面高比呈正相关(P<0.05),与ODI、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P<0.05)。结论广东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青少年患者的后牙牙槽骨高度与下颌平面角、ODI、前面高、后面高、前下面高、前后面高比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当增加上下颌后牙牙槽骨的高度对矫治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错 后牙牙槽骨高度 垂直生长型 头骨测量分析
下载PDF
正畸治疗在口腔康复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梁翊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15期16-16,共1页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康复(牙周炎为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时因牙周炎导致前牙唇向移位、散开的30例口腔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治疗后记录间隙和咬舍创伤情况等。结果:30例患者中疗程最长的高达30个月,最短的则是7个月,平均15...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康复(牙周炎为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时因牙周炎导致前牙唇向移位、散开的30例口腔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治疗后记录间隙和咬舍创伤情况等。结果:30例患者中疗程最长的高达30个月,最短的则是7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后都可关闭散在的间隙以及去除咬合的创伤等效果。结论:牙周炎患者都可以接受正畸治疗,且在矫治结束后如果能进行永久的保持,则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康复 正畸矫正 牙周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