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2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地区高含硫气井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青春 文华国 +7 位作者 张航 曾汇川 陈仕臻 朱海燕 陈鹏举 蒋东 张洁伟 肖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1-444,485,共15页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气藏的勘探开发目前面临着高含硫、高压、高温、钻井效率低等挑战,迫切需要解决安全钻井、高效提速等难题,使用常规钻探方法具有一定风险且效率较低。以川东北高含硫地区气田为研究对象,从储...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气藏的勘探开发目前面临着高含硫、高压、高温、钻井效率低等挑战,迫切需要解决安全钻井、高效提速等难题,使用常规钻探方法具有一定风险且效率较低。以川东北高含硫地区气田为研究对象,从储层品质、钻井品质、完井品质三方面着手,运用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与技术对气藏开发进行研究。开展综合地质研究和模型建立,优化钻前地质设计和井位部署;从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情况进行分析,解决强研磨地层、多弱面地层、高压盐水层的钻井安全提速问题;针对含气目的层,优化酸化、压裂提产方案,实现高含硫气藏的安全高效开采。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特殊地质条件引起的井涌、井塌、井漏、高抗钻及难压裂等工程问题提供了有效预测,保障了高含硫气藏方案设计及实施的科学决策依据,缩短了钻井和建产周期,初步实现了气藏开发初期的效益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钻遇地层 钻完井 高含硫气藏 铁山坡 川东北
下载PDF
川西拗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宽大裂缝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姜自然 陆正元 +1 位作者 刘斐 乔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2,共9页
综合利用录井地质、开发动态资料探讨川西拗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中发育的宽大裂缝及其对气藏物性和气井开发动态特征的影响。新场气田须家河组岩心发育开度约10 mm的宽大裂缝,其产状直立、贯穿岩心长度达4 m多,宽大裂缝... 综合利用录井地质、开发动态资料探讨川西拗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中发育的宽大裂缝及其对气藏物性和气井开发动态特征的影响。新场气田须家河组岩心发育开度约10 mm的宽大裂缝,其产状直立、贯穿岩心长度达4 m多,宽大裂缝开度明显大于砂岩中常见开度为1 mm左右的微细裂缝。产层段岩屑录井见大量数毫米的粒状次生矿物以及钻进过程中发生数十立方米或更多的钻井液漏失,揭示了产层段中宽大裂缝的普遍发育。须家河组宽大裂缝为天然气提供了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流动通道,控制了致密砂岩中有利储集区块的发育。宽大裂缝发育区块气井开发动态表现为高产稳产或低产稳产,明显有别于致密砂岩气初期产量较高但不能稳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大裂缝 致密砂岩 天然气开发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3
作者 吴浩文 苏中堂 +4 位作者 裴文超 魏柳斌 任静 张成弓 付斯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7-1787,共21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以下简称马五段)上部发育两层凝灰岩,通常作为地层划分的区域标志层,研究凝灰岩锆石年龄能厘定马家沟组年代地层格架并确定其沉积期的构造背景。对盆地S148井和T56井马五段凝灰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以下简称马五段)上部发育两层凝灰岩,通常作为地层划分的区域标志层,研究凝灰岩锆石年龄能厘定马家沟组年代地层格架并确定其沉积期的构造背景。对盆地S148井和T56井马五段凝灰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Hf同位素特征分析,得到两组锆石年龄458.4±2.4 Ma和460.9±2.9 Ma,将马家沟组沉积期厘定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上奥陶统桑比阶。锆石微区原位Hf同位素测试点n(176Hf)/n(177Hf)值变化范围为0.282687~0.280820,εHf(t)值在6.67~11.32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720~1024 Ma。对比盆地周缘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认为马家沟组凝灰岩可能来自于盆地西南方向的北秦岭和/或北祁连造山带,凝灰岩就位前北秦岭洋和/或北祁连洋开始向北俯冲消减进入洋陆转换阶段,中奥陶世晚期盆地西南缘开始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凝灰岩 达瑞威尔阶 马家沟组
下载PDF
油气藏流线模拟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楠 孙健 +2 位作者 任龙 曹杰 陈明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1,57,共11页
重点概述了近年来流线模拟计算在流线轨迹追踪、流体运移计算和油气藏工程应用3个方面的突出进展。第一,指出流线追踪的根本在于速度场的逼近,从速度场逼近多项式、网格细化、特殊区域处理3个方面出发,评述在地质构造复杂的油气藏中提... 重点概述了近年来流线模拟计算在流线轨迹追踪、流体运移计算和油气藏工程应用3个方面的突出进展。第一,指出流线追踪的根本在于速度场的逼近,从速度场逼近多项式、网格细化、特殊区域处理3个方面出发,评述在地质构造复杂的油气藏中提高流线追踪精确性和计算效率的方法;第二,指出传统流线模拟方法在传质方程计算中的局限,评述其在可压缩流体、非牛顿流体等运移问题中的进展;第三,指出流线模拟的特色在于高效计算和流场识别,并介绍了其在油藏经营管理中的典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经营管理 流线模拟 油藏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喷发事件的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5
作者 田景春 林小兵 +2 位作者 郭维 张翔 黄平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0,共7页
基于四川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喷发事件,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玄武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玄武岩喷发事件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垂向上具有多旋回的特征,最多可识别出10~11个旋回;平面上不仅在川西、川南大... 基于四川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喷发事件,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玄武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玄武岩喷发事件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垂向上具有多旋回的特征,最多可识别出10~11个旋回;平面上不仅在川西、川南大面积分布,在川东北也有分布。玄武岩油气地质意义表现在:玄武岩经过后期改造发育有效储集空间,可以构成油气储层;玄武岩喷发前玄武岩浆呈柱状上侵过程中形成的隆升系统,对后期的生物礁和颗粒滩沉积体系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下二叠统茅口组古岩溶储层发育创造了条件;隆升同时发育拉张系统,为下伏茅口组灰岩白云岩化深部Mg^(2+)来源提供了运移通道;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亦受控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纪 玄武岩喷发 隆升-拉张系统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界面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家铎 田景春 +5 位作者 张翔 许珉 孟万斌 林小兵 杨永剑 李宏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盆地西北缘柯坪塔格地区、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及西南缘寒武系野外剖面详细观测及盆内TS1井,YQ6井等钻井岩心详细观察,根据各类测试分析成果,共识别出6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它们分别是:①古风化壳,②... 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盆地西北缘柯坪塔格地区、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及西南缘寒武系野外剖面详细观测及盆内TS1井,YQ6井等钻井岩心详细观察,根据各类测试分析成果,共识别出6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它们分别是:①古风化壳,②渣状层,③古喀斯特作用面,④超覆面,⑤岩性、岩相转换面,⑥最大海泛面。在各类层序界面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将上述界面归结为4种成因类型,分别是:造山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隆升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和陆上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层序界面成因类型不仅反映了海平面升降速度与构造沉降的耦合关系,而且还反映这两者耦合作用之下形成的物质响应和它们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以及形成这些差别的盆地性质及动力学机制。最后,根据层序界面特征及成因意义,详细论述了层序界面的研究意义,具体表现为:(1)反映盆地性质与演化;(2)控制储层的发育,包括控制岩溶储层和白云岩储层的发育;(3)控制油气的运移;层序界面与裂缝、断裂共同组成了沟通孔隙流体流动的输导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 层序界面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内蒙古东北部林西组碳酸盐岩结核的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欧莉华 伊海生 +3 位作者 夏国清 钱利军 邱余波 张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8-444,共7页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哈日根台苏木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深水外陆棚灰黑色泥页岩沉积中发育大量的碳酸盐岩结核。这些结核呈透镜状、结核状及丘状,在产状上与现代海底发育的及古代的冷泉碳酸盐岩极为相似。通过对碳酸盐岩结核的微观组构、...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哈日根台苏木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深水外陆棚灰黑色泥页岩沉积中发育大量的碳酸盐岩结核。这些结核呈透镜状、结核状及丘状,在产状上与现代海底发育的及古代的冷泉碳酸盐岩极为相似。通过对碳酸盐岩结核的微观组构、物质成分和碳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发现碳酸盐岩结核中发育较多的气孔构造、生物化石及草莓状黄铁矿;碳、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碳酸盐岩结核的碳同位素存在明显的负偏,表明其中有有机来源的碳。这些特征与现代海底由于天然气渗漏形成的冷泉碳酸盐岩特征一致,因而推测研究区发育的碳酸盐岩结核为古代海底天然气渗漏形成的冷泉碳酸盐岩。这表明在林西组沉积时期,海底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可能与海底早期沉积的灰黑色泥页岩中甲烷的释放有关。烃源岩潜力分析也表明,研究区大量发育的灰黑色泥页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林西组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是由于地层时代较老,成岩作用及构造运动的影响,现今的勘探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北部 林西组 碳酸盐岩结核 碳同位素
下载PDF
龙门山南段前陆冲断带内的古油气藏 被引量:2
8
作者 付于真 王国芝 +2 位作者 刘树根 黄华 杨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90,共8页
通过对龙门山南段地表沥青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对比不同层位中流体充注特征,结合该地区构造演化史,证实了龙门山南段冲断带内曾经存在过古油(气)藏,重塑了古油(气)藏形成和破坏的过程。研究表明,沥青主要分布于观雾山组和灯影组... 通过对龙门山南段地表沥青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对比不同层位中流体充注特征,结合该地区构造演化史,证实了龙门山南段冲断带内曾经存在过古油(气)藏,重塑了古油(气)藏形成和破坏的过程。研究表明,沥青主要分布于观雾山组和灯影组次生溶孔、溶洞和裂缝中;以灯影组中沥青最为发育,侧向延伸稳定,垂向充填较厚,说明研究区曾存在过古油(气)藏。晚三叠世以前,来源于松潘-甘孜海盆的油藏流体,由西向东运移充注于现今前陆冲断带内的震旦系灯影组、泥盆系和二叠系储集空间中形成古油藏;晚三叠世盆山转换时期,古油藏随着前陆盆地的快速沉降而被深埋,油裂解成气而形成古气藏;随着冲断带向前陆盆地扩展,赋存于前陆盆地内的古气藏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冲断带 沥青 古油(气)藏
下载PDF
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翠丽 周文 李红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1-55,5-6,共5页
综述了各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现状,探讨了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①综合多参数、多信息,建立不同相带的评价标准及有利区带预测方法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前提。②页岩气的渗流模型呈现多尺度的特点,开... 综述了各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现状,探讨了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①综合多参数、多信息,建立不同相带的评价标准及有利区带预测方法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前提。②页岩气的渗流模型呈现多尺度的特点,开采过程涉及到解吸、扩散和渗流3个阶段,建立渗流方程时需考虑解吸吸附模型、扩散模型、压裂裂缝模型等影响因素。③多分支井、丛式井、羽状井等水平钻井技术,体积压裂技术等新技术是提高页岩气产能及收益的关键。④井中地震技术能实时提供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裂缝的方位、密度、尺寸、间距等参数,描述裂缝复杂程度,评价增产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藏 页岩油气勘探 目标区优选 微震监测 水平井技术 水力压裂技术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在秦南凹陷东南斜坡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元君 滕玉波 +3 位作者 石文龙 郭涛 王军 姜本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9,共7页
探讨隐蔽油气藏在层序格架内的展布规律及预测方法。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钻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对渤海秦南凹陷东南斜坡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把东营组划分为3个Ⅲ级层序:东三、东二和东一层序,并建... 探讨隐蔽油气藏在层序格架内的展布规律及预测方法。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钻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对渤海秦南凹陷东南斜坡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把东营组划分为3个Ⅲ级层序:东三、东二和东一层序,并建立东三层序的沉积模型,总结了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东三层序晚期水体下降,物源供给充足,储层十分发育并且分布范围广,与东二层序稳定分布的泥岩相配合可形成大规模的地层油气藏;早期水体逐渐上升,可形成超覆尖灭岩性油气藏。东二层序厚层泥岩之下,受湖平面变化控制的砂体展布特征和油气输导条件是隐蔽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秦南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古近系 秦南凹陷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油气轻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西北部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玮 沈忠民 +2 位作者 裴森奇 戴鸿鸣 黄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8-827,共10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凝析油样品的C_7及C_5-C_7轻烃分布显示出油气主要来源于富含腐殖型干酪根的煤系泥岩与煤岩,该区油气样品的K_1值平均为1.04,整体相关性较好;K_2值差异较大,相关系数也较低,母体—子体比值梓潼... 四川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凝析油样品的C_7及C_5-C_7轻烃分布显示出油气主要来源于富含腐殖型干酪根的煤系泥岩与煤岩,该区油气样品的K_1值平均为1.04,整体相关性较好;K_2值差异较大,相关系数也较低,母体—子体比值梓潼凹陷须家河组呈现出较强的离散型。利用庚烷值、异庚烷值及MANGO稳态催化动力学等方法计算表明,天然气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明显低于该区烃源岩实测成熟度及天然气δ^(13)C_1值计算的成熟度。梓潼凹陷须家河组凝析油及天然气轻烃星状指纹图分析显示,同一构造不同层位、同一层位不同构造油气可对比性较差,表明该区油气藏内部砂体之间的连通性较差,油气成藏以近源短距离运聚为主。由于该区储层早期已达致密演化阶段,从而导致在封闭—半封闭的地质环境中,天然气受不同热演化阶段天然气的累积效应影响,而凝析油受到同源不同期的天然气多次气侵而产生"蒸发分馏"效应影响,导致部分轻烃参数在应用过程中出现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庚烷值 异庚烷值 MANGO稳态催化轻烃参数 “蒸发分馏”作用 致密砂岩气藏 四川盆地西北部
下载PDF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风暴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宇翔 宋金民 +5 位作者 刘树根 杨迪 李智武 金鑫 范建平 王佳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1-672,共12页
中三叠世扬子地台西缘风暴频发,风暴岩较发育。根据剖面实测和薄片观察,对川西中三叠系雷口坡组典型的风暴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川西地区发育底冲刷面、砾屑段、粒序段和丘状交错层理等构造,可划分出7种风暴序列:序列Ⅰ主要由底冲刷面... 中三叠世扬子地台西缘风暴频发,风暴岩较发育。根据剖面实测和薄片观察,对川西中三叠系雷口坡组典型的风暴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川西地区发育底冲刷面、砾屑段、粒序段和丘状交错层理等构造,可划分出7种风暴序列:序列Ⅰ主要由底冲刷面及砾屑段(A)、粒序段(B)、平行层理段(C)构成,主要受风暴涡流控制,形成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序列Ⅱ主要由底冲刷面及砾屑段(A)、粒序段(B)、平行层理段(C)、风暴浊积段(E1)构成,主要受风暴回流控制,形成于风暴浪基面以上,近风暴浪基面;序列Ⅲ主要由底冲刷面及砾屑段(A)、粒序段(B)构成,主要受风暴回流控制,形成于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序列Ⅳ主要由底冲刷面及砾屑段(A)、粒序段(B)、平行层理段(C)、丘状交错层理段(D)构成,主要受风暴涡流控制,形成于暴浪基面与正常浪基面间的较浅水区;序列Ⅴ主要由粒序段(B)、平行层理段(C)构成,主要受风暴涡流控制,处于正常浪基面之上;序列Ⅵ主要由砾屑段(A)构成,主要受风暴潮流控制,发育于正常浪基面上;序列Ⅶ主要由粒序段(B)和泥晶灰岩段(E2)构成,主要受风暴浊流控制,形成于风暴浪基面附近。风暴岩的发育,一是表明上扬子地区雷口坡时期处于低纬度地区,证明川西地处台缘—斜坡地带,约束了当时的古纬度及古地理格局;二是证实了龙门山古隆起与川西斜坡形成的古海湾的存在;三是约束了古海岸线的方位,进而指示微生物岩的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雷口坡组 风暴沉积 古海岸线 古海湾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富林洼陷古近系沙三段储层特征及油气主控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琼 徐文礼 +4 位作者 徐姁 文华国 张琳璞 郭耿生 何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3-556,共14页
【研究目的】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富林洼陷最为重要的产油气层位,加强沙河街组三段储层特征研究,分析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对该地区沙河街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指导意义。【研究方法】本论文在岩心... 【研究目的】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富林洼陷最为重要的产油气层位,加强沙河街组三段储层特征研究,分析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对该地区沙河街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指导意义。【研究方法】本论文在岩心观察基础上,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富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砂岩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该套砂岩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具有低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反映典型的近物源快速沉积特征;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以低—中孔、超低渗孔隙型储层为主,优质储层发育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沉积微相是优质储层发育基础,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关键因素。【结论】(1)该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2)总体属于低—中孔、超低渗型储层;(3)研究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辫状河三角状分流河道和河口坝;(4)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研究区内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建设性的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 主控因素 沙河街组三段 富林洼陷 油气勘探工程 济阳 山东
下载PDF
低幅度构造对特低渗透油藏油气水富集及开发动态的控制效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建民 张三 +4 位作者 杜伟 李乐 乔贞 张俊 段梦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8-738,共11页
依据钻井、测井、试采及动态监测资料,采用密井网与多因素地质建模、宏微观与静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低幅度构造对特低渗透油藏油气富集、开发动态的控制效应。研究表明,低幅度构造对特低渗透油藏原始油气水的分布富集及注水开... 依据钻井、测井、试采及动态监测资料,采用密井网与多因素地质建模、宏微观与静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低幅度构造对特低渗透油藏油气富集、开发动态的控制效应。研究表明,低幅度构造对特低渗透油藏原始油气水的分布富集及注水开发动态的演变趋势始终具有显著的控制和影响效应,低幅度构造既是油气运移的良好指向也是油气相对富集的有利场所;低幅度构造对特低渗透油藏的控制效应主要取决于其构造幅度与构造规模;构造幅度、构造规模越大,构造部位越高,储集层特征参数、油气富集程度越高,开发效果越好,控制和影响的空间范围越大;含水率、油井产量总是围绕着低幅度构造的高低起伏而有序变化;注水开发动态响应与注采井所处的相对构造位置密切相关,注水总是优先向构造低洼处推进,再逐渐向构造高部位上移,水淹范围不断扩展;同时促使构造低洼部位的部分油气向构造高部位就近分配,形成新的油气富集,高部位油井的动态储量因此增加,产能持续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低幅度构造 油气水富集 开发动态 控制效应
下载PDF
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庆韶 田景春 +3 位作者 王峰 余威 孟浩 李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1-495,共15页
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I幕导致秦岭隆升,同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在鄂尔多斯湖盆中保存了大量地质事件沉积层。为了认识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类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大型坳陷湖盆的形成和... 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I幕导致秦岭隆升,同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在鄂尔多斯湖盆中保存了大量地质事件沉积层。为了认识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类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大型坳陷湖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周缘的长7油层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芯中发育的关键事件沉积层为研究对象,对地震事件、浊流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沉积特征和叠置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7期,湖盆中多种事件沉积类型主要受控于中—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构造活动引起湖盆沉降,为事件沉积层的保存提供了条件;火山事件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湖盆中形成凝灰岩层,同时,也为湖盆缺氧事件创造了条件;沉积层因地震活动形成震积岩,而地震活动又是诱发浊流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些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地质事件交替发生,共同构成长7油层组内各类事件沉积层的相互叠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沉积 沉积模式 长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南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和资源形成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玉洪 郑华安 +5 位作者 梁玉凯 多吉 宋荣彩 王迎春 郑峰 陈海雯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7-660,共14页
南海是世界上第三大边缘海,也是中国最大的边缘海。复杂的构造应力和演化过程成就了该区域优质的地热背景条件。本文以南海海域大地热流、热储、流体地热数据为依据,基于南中国海的热历史、热状态以及流体地热特征认识基础上,分析研究莺... 南海是世界上第三大边缘海,也是中国最大的边缘海。复杂的构造应力和演化过程成就了该区域优质的地热背景条件。本文以南海海域大地热流、热储、流体地热数据为依据,基于南中国海的热历史、热状态以及流体地热特征认识基础上,分析研究莺-琼盆地11个地层水样和13件样品岩石热物性参数,从盆地热演化、岩石圈热结构、构造背景、热源、热储、盖层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南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对地热资源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是5 Ma以来活动构造最为活跃的地带,发育海山、高压流体底辟、气烟囱等,是热事件最活跃区;地幔热流与地表热流之比为0.59,具有“冷壳热幔”的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洋中脊、红河断裂等深大断裂带、以伸展构造为主的断块、底辟核心影响区等,提供了深部热物质上涌“热通道”,造成现今地温异常;以莺-琼盆地为例,按热储区域封盖组合特点,由浅层乐东组到深层崖城组,划分了浅层中-低温地热系统,中深层高温地热系统、深层超温地热系统。南中国海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利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海洋地热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对比南海地热资源优势,从技术、经济角度探讨海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地热资源特征 地热资源地质条件 盆地地热系统 利用前景
下载PDF
深水重力流沉积油气勘探中的几个基础沉积学问题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吉星 杨田 +3 位作者 田景春 蔡来星 任启强 郭为雪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9-1314,共16页
深水重力流沉积物中多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现阶段对深水重力流沉积砂体分布及优质储集层分布规律认识还存在较多问题,制约了油气勘探与开发。超临界浊流与亚临界浊流之间的相互转化和浊流向泥质碎屑流的转化是形成重力流沉积物分布... 深水重力流沉积物中多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现阶段对深水重力流沉积砂体分布及优质储集层分布规律认识还存在较多问题,制约了油气勘探与开发。超临界浊流与亚临界浊流之间的相互转化和浊流向泥质碎屑流的转化是形成重力流沉积物分布新认识的2个核心热点问题。深水重力流沉积存在水道—堤岸、水道—朵叶转换带和朵叶等多种沉积构型要素,对其沉积识别标志的精细解析是明确砂体分布的重要依据。深水超临界浊流向亚临界流转化过程中强烈的水力跳跃作用侵蚀基底沉积物是形成重力流水道的最新认识。构造活动、沉积物供给和海(湖)平面变化是控制重力流沉积砂体分布的盆外因素;沉积盆地水体密度、盆底地貌和地形坡度则是决定重力流沉积砂体分布的盆内因素。深水重力流沉积砂体埋藏成岩演化过程中的砂泥协同成岩作用对相对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优质储集层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野外露头与现代观测并重的沉积过程研究、深水重力流沉积构型要素与内幕结构研究、深水重力流成因细粒沉积与页岩油气研究、深水重力流沉积砂体成岩作用研究有望成为下一步深水重力流沉积油气勘探沉积学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重力流 油气勘探 沉积过程 沉积学问题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川北柳湾乡震旦系灯影组第三段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8
作者 何若玮 孙玮 +5 位作者 李泽奇 邓宾 苗如霖 张长俊 田腾振 鲁鹏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64,共15页
研究四川盆地北部柳湾乡震旦系灯影组第三段(简称“灯三段”)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综合剖面详测、薄片组分鉴定及样品地化数据分析等,对灯三段混积岩的成因及特征进行研究,最终确立灯三段古环境沉积模式。灯二段与灯三段之间呈假整合... 研究四川盆地北部柳湾乡震旦系灯影组第三段(简称“灯三段”)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综合剖面详测、薄片组分鉴定及样品地化数据分析等,对灯三段混积岩的成因及特征进行研究,最终确立灯三段古环境沉积模式。灯二段与灯三段之间呈假整合接触,灯三段下亚段(18.98 m)为混积潮坪相的石英砂岩-泥晶白云岩的混积岩层,上亚段(30.1 m)为潟湖相的泥岩-粉砂岩层。Sr/Ba、V/Ni、U/Th、V/Cr与V/(V+Ni)质量分数比值等痕量元素参数表明灯三段沉积时期主体是滨海相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其中部分白云岩段是氧化环境。灯三段沉积初期受桐湾运动Ⅰ幕的影响,海水动荡导致陆源碎屑物与碳酸盐岩相互影响,产生混积岩层;后期海平面下降,沉积碎屑岩。灯三段碎屑物质来源与古地貌指示桐湾运动Ⅰ幕时期汉南古陆发生隆升并伴随海平面的下降,为盆地内提供陆源碎屑物从而形成混积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灯影组 桐湾运动 混积层系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阳 李忠权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9期132-134,共3页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为例,研究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规律。通过分析区域构造背景、油气源岩、储层特征等,探讨油气运移路径和方式、成藏时代等,揭示了该区域的油气成藏规律,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为例,研究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规律。通过分析区域构造背景、油气源岩、储层特征等,探讨油气运移路径和方式、成藏时代等,揭示了该区域的油气成藏规律,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地区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规律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HZ26-6构造“双古”领域油气成藏特点与富集规律
20
作者 徐乐意 徐昉昊 +2 位作者 牛胜利 熊万林 李智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研究珠江口盆地HZ26-6构造“双古”领域油气成藏期次和油气成藏条件,探讨油气成藏特点与富集规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铸体薄片鉴定、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等手段,厘清了HZ26-6构造“双古”领域三大油气主力成藏期及对应的... 研究珠江口盆地HZ26-6构造“双古”领域油气成藏期次和油气成藏条件,探讨油气成藏特点与富集规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铸体薄片鉴定、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等手段,厘清了HZ26-6构造“双古”领域三大油气主力成藏期及对应的流体充注类型,即13.8~10 Ma B.P.的低熟原油充注期,10~5.3 Ma B.P.的成熟原油充注期,5.3 Ma B.P.以来的天然气充注期;依据实际的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梳理了HZ26-6构造“双古”领域三大油气成藏关键条件,即以“早期低熟缓慢生油,晚期高熟快速生气”为特点的烃源条件,以“裂缝带风化叠加改造成储,转换带砂砾岩体规模成储”为特征的储层条件,以“通源断裂多期跨层输导,深缝浅砂侧向差异运移”为特征的输导条件。HZ26-6构造“双古”领域具有“早油晚气,宽窗强供;扇加潜山,规模储集;断缝断砂,高效输导;递进充注,整装成藏”的油气成藏特点,以及“油型盆地早油晚气条件下,宽窗强势供烃、‘双古’整装成藏”的油气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双古领域 成藏期次 成藏特点 富集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