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储供科管理在血站中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连晓征 陈惠民 陈玉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6期139-141,共3页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得到不断的提高,血站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医疗机构,其质量安全工作属于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良好的管理系统能够使各个质量要素的运行处于科学的运行之中。现代管理体系注重全面的质量管理,在...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得到不断的提高,血站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医疗机构,其质量安全工作属于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良好的管理系统能够使各个质量要素的运行处于科学的运行之中。现代管理体系注重全面的质量管理,在科学管理内提高质量已经成为血站工作人员的共识。血液储供科储血,配血以及发血与临床输血安全具有的密切的关系,属于连接血站和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血液的保存治疗以及正确发放属于该科室的重点,足量的储血是患者救治的保证,故本文就血液储供科管理工作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储供科 管理工作 血站 意义 质量控制 储血 研究
下载PDF
血站采血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玉燕 连晓征 陈惠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5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究血站采血护理管理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作用。方法本血站自2019年4月起开始实施采血管理关键控制点质量改进,2019年3月—2019年4月为收集采血质量改进前,2019年4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收集两个时间段献血者及... 目的探究血站采血护理管理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作用。方法本血站自2019年4月起开始实施采血管理关键控制点质量改进,2019年3月—2019年4月为收集采血质量改进前,2019年4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收集两个时间段献血者及血液质量相关资料,对比分析血液报废率、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采血满意率。结果实施血站采血质量改进后,血液报废率为0.46%(30/6 540),显著低于质量改进前的8.86%(560/6 320);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满意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站采血管理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加以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血液质量安全性,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采血 关键控制点 血液质量 采血安全 重要作用
下载PDF
差错管理对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玉燕 连晓征 陈惠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分析差错管理对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血站中心的60名采供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差错管理方式实施前后分为观察组(60名,2019年1—12月,差错管理方式实施后)和对照组(60名,2018年1—12月,... 目的分析差错管理对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血站中心的60名采供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差错管理方式实施前后分为观察组(60名,2019年1—12月,差错管理方式实施后)和对照组(60名,2018年1—12月,差错管理方式实施前)。结果对比两组采供血人员管理水平、差错事件发生机率、血液报废率,观察组管理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更优,观察组差错事件发生机率相比于对照组更低,观察组血液报废率相比于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中心实施差错管理方式,能提升采供血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减少血液报废率,提升血站的血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错管理 血站管理 管理水平 血液质量 管理方式 管理效果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的指导作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仁伟 沈小琪 +2 位作者 吴玲玲 李丽群 侯志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凝血检测配合指导输血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配合指导输血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成分、输血量指标及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制品用量,记录观察组输血前后,R值、K值,α角度及MA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中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红细胞悬液平均使用量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冷沉淀平均使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R值、K值均低于输血前,α角度大于输血前,MA值高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能够对危重症患者的合理用血提供参考,并且对输血效果进行检验,为临床中血液的合理应用提供保障,辅助危重症患者的科学、有效治疗,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危重症患者 临床合理用血 输血量 输血成分
下载PDF
两种不同过滤方法对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陈玉燕 陈惠民 连晓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白膜法分离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和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混合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对混合浓缩血小板残余WBC和血小板含量是否有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12月泉州市中心血站符合文献要求的献血者所献全血400 mL... 目的探讨白膜法分离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和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混合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对混合浓缩血小板残余WBC和血小板含量是否有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12月泉州市中心血站符合文献要求的献血者所献全血400 mL,将血袋按1、2、3等顺序编号,编号是奇数血液生产的浓缩血小板用白膜法分离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WBC,编号是偶数血液生产的浓缩血小板用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WBC,计算这两种方法的WBC残余数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的含量,同时计算残余WBC和PLT合格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0袋白膜法分离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和40袋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WBC,其残余WBC平均值分别为(4.01±1.33)×10^(5)/袋和(1.63±0.91)×10^(5)/袋,前者WBC残余值是后者的2倍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4,P<0.05)。两种过滤去WBC方法的PLT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47±1.49)×10^(11)/袋和(2.94±1.03)×10^(11)/袋,白膜法分离血小板混合过滤法PLT含量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P>0.05)。两种过滤方法去白细胞后WBC残余合格率分别为80.0%和97.5%,血小板混合过滤法WBC残余合格率97.5%,合格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去白细胞方法的PLT含量合格率分别为85.0%和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WBC比较好地平衡去除白细胞和保留血小板,因此建议采用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混合浓缩血小板W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白膜法 浓缩血小板 白细胞 过滤 混合过滤
下载PDF
观察血站血液制品安全发放与储存的质量控制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婉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43-244,共2页
目的 评估血站血液制品安全发放与储存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 分别选择本血站不同时间内抽取的血液制品各280份作为对比组与试验组,两组采用不同管理,分析管理效果。结果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报废率比较均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 运... 目的 评估血站血液制品安全发放与储存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 分别选择本血站不同时间内抽取的血液制品各280份作为对比组与试验组,两组采用不同管理,分析管理效果。结果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报废率比较均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 运用质量控制管理血站血液制品,可取得优质的管理质量,提高血液制品的发放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储存 发放 血液制品 血站
原文传递
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急诊大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志婷 陈炳基 《医疗装备》 2017年第24期100-101,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急诊大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急诊大出血患者9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试验组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比两组输... 目的对比研究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急诊大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急诊大出血患者9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试验组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比两组输血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输血前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MAP、HR均优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5%(12/49),低于对照组的79.6%(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效果相当,均能改善患者循环功能,但回收式自体输血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式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 急诊大出血
下载PDF
A205亚型1例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家系调查
8
作者 高晶晶 侯志婷 +1 位作者 王碰治 朱雄鹏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探讨A205亚型个体的分子生物学及家系遗传特征。方法选择2020年8月因术前血型筛查正反定型不符拟行进一步血型鉴定的1例先证者及其父母、弟弟为研究对象。先证者为男性,17岁。采用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受试者进行ABO亚型鉴定,并且应... 目的探讨A205亚型个体的分子生物学及家系遗传特征。方法选择2020年8月因术前血型筛查正反定型不符拟行进一步血型鉴定的1例先证者及其父母、弟弟为研究对象。先证者为男性,17岁。采用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受试者进行ABO亚型鉴定,并且应用Sanger测序法确定ABO基因突变情况。并且根据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分析先证者血型在家系中的遗传特征。本研究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泉一伦[2021]124号),受试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①ABO血型鉴定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的血清学分型为Ax亚型,ABO基因分型为A205/O01,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存在c.28+5859T>G、c.261delG、c.467C>T、c.1009A>G。先证者父亲及弟弟的血清学分型为均O型。②家系调查结果显示,先证者与其母亲ABO血型分型、ABO基因分型及测序结果一致,先证者的ABO基因突变遗传自母亲。结论ABO基因c.28+5859T>G单核苷酸突变可抑制A基因的转录,而同时存在c.467C>T、c.1009A>G突变时,红细胞上A抗原表达减弱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抗原 基因检测 内含子 ABO血型系统 GATA结合基序 家系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