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干扰素联合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永旺 陈国阳 张梅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期494-494,共1页
关键词 Γ-干扰素 联合治疗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关节痛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松森 陈永旺 +1 位作者 陈国阳 张清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31期177-177,共1页
本文报告1例关节痛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例,指出典型性的对称性小关节痛且类风湿因子(RF)阳性不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绝对标准,应注意有无全身各个系统损害及血清中其他标志性自身抗体阳性。
关键词 关节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风湿性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对使用硫唑嘌呤所致血液学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燕芳 苏松森 +1 位作者 周虹 林志强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30-232,263,共4页
目的:探讨风湿病患者营养状况对使用硫唑嘌呤所致血液学毒性的影响。方法:对70例硫唑嘌呤服用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筛查,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48)和有营养风险... 目的:探讨风湿病患者营养状况对使用硫唑嘌呤所致血液学毒性的影响。方法:对70例硫唑嘌呤服用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筛查,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48)和有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22),两组患者均给予硫唑嘌呤片50 mg,po,qd联用羟氯喹片0.2 g,po,bid,治疗3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患者血液学毒性发生情况。结果:无营养风险组患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0.01);无营养风险组骨髓抑制总发生率较有营养风险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营养不良状况可能导致硫唑嘌呤服用患者血液学毒性发生,因此硫唑嘌呤治疗期间应加强患者营养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营养风险筛查 血液学毒性
下载PDF
双醋瑞因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国阳 陈永旺 +1 位作者 张清平 苏松森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2264-2265,共2页
目的:观察双醋瑞因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双醋瑞因胶囊组(观察组32例)和洛索洛芬片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口服双醋瑞因胶囊,50 mg/次,首4周1次/d,5~12周2次/d,12周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 目的:观察双醋瑞因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双醋瑞因胶囊组(观察组32例)和洛索洛芬片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口服双醋瑞因胶囊,50 mg/次,首4周1次/d,5~12周2次/d,12周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片,60 mg/次,3次/d,12周1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对照组分别为96.67%、16.67%。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醋瑞因胶囊是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醋瑞因 洛索洛芬 膝骨关节炎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3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真 苏松森 +2 位作者 林玲 陈小青 周明宣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1期16-17,20,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中rs11209032、rs11209026和rs1146580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强直性脊柱炎(AS)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汉族人群AS患者157例及健康对照150例,进行外周血基因组DNA抽提,用TaqMan-MGB探针对...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中rs11209032、rs11209026和rs1146580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强直性脊柱炎(AS)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汉族人群AS患者157例及健康对照150例,进行外周血基因组DNA抽提,用TaqMan-MGB探针对rs11209032、rs11209026、rs11465804三个位点进行PCR分型。应用统计分析方法χ2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型频率及其患病风险。结果在福建汉族人群中,rs11209026、rs11465804未存在基因多态性,而rs11209032位点的各基因型频率在AS中分别为18.5%(A/A)、59.9%(A/G)、21.6%(G/G),在对照组中分别为22.0%(A/A)、59.3%(A/G)、18.7%(G/G);两组A和G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652,P>0.05)。结论福建籍汉族人群AS易感性与IL-23R基因rs11209032、rs11209026、rs1146580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受体 强直性脊柱炎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等位基因
下载PDF
硫唑嘌呤致血液学毒性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燕芳 苏松森 +3 位作者 周虹 蔡莉莉 洪磊 林志强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8期461-464,470,共5页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曲线分析硫唑嘌呤所致血液学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减少用药风险。方法从医院HIS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相关信息,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0例风湿病患者,28例患者出现血液学毒性。Logistic...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曲线分析硫唑嘌呤所致血液学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减少用药风险。方法从医院HIS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相关信息,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0例风湿病患者,28例患者出现血液学毒性。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NRS2002评分、前白蛋白、NUDT15基因多态性4个因素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NRS2002评分是发生血液学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以NRS2002构建ROC曲线,NRS2002≥3分时,患者更易发生血液学毒性。结论 NRS2002评分可预测服用硫唑嘌呤的患者发生血液学毒性的风险,给予饮食指导,提高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LOGISTIC回归模型 危险因素 ROC曲线
下载PDF
别嘌呤醇与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清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9期18-19,共2页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与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A、B、C、D)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别嘌呤醇片100 mg,试验组根据非布司他剂...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与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A、B、C、D)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别嘌呤醇片100 mg,试验组根据非布司他剂量不同,分为试验A组(非布司他20 mg),试验B组(非布司他40 mg),试验C组(非布司他60 mg),试验D组(非布司他80 mg)。比较5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的血尿酸水平。结果治疗后1、2、4、8周,试验A、B、C、D组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 0%,试验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0%,试验C组为5. 0%,试验A、B组均为0%,试验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非布司他降尿酸效果明显优于别嘌呤醇,且更安全;非布司他剂量增加,降尿酸效果增强,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呤醇 非布司他 高尿酸血症 安全性
下载PDF
老年狼疮性脂膜炎1例
8
作者 苏松森 陈永旺 +1 位作者 陈国阳 张清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28-128,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5岁,以背部、右侧臀部皮疹1月余就诊,皮疹分批出现,伴有瘙痒,可自愈,愈合后出现萎缩凹陷,否认发热、关节酸痛、口腔溃疡。
关键词 脂膜炎 狼疮性 老年 临床资料 关节酸痛 口腔溃疡 愈合后 皮疹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诺卡菌感染引起腰大肌旁脓肿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苏松森 杜蕙 吕良敬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76-477,共2页
患者男,32岁。SLE病史3年,长期口服泼尼松(60~20mg/d),右下腹胀2个月,发热3d入院。2个月前自感右下腹闷胀,直立、行走后明显,于当地医院检查提示肾周囊肿(5mm×5mm),无特殊处理。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诺卡菌感染 腰大肌 脓肿 长期口服 肾周囊肿 医院检查 SLE
原文传递
干燥综合征唇腺催乳素、热休克蛋白70与局部炎症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清平 陈国阳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55-457,共3页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涉及到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和原上皮细胞之间广泛而又复杂的相互作用,神经内分泌参与并影响免疫反应。细胞在应激状态下可...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涉及到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和原上皮细胞之间广泛而又复杂的相互作用,神经内分泌参与并影响免疫反应。细胞在应激状态下可释放催乳素、热休克蛋白70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催乳素和热休克蛋白70作为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中的成员在SS唇腺局部发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唇腺 催乳素 热休克蛋白7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