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wnregulation of MUC1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Promotes Apoptosis by Inactivating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in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1
作者 WU Shou-Wu LIN Shao-Kun +11 位作者 NIAN Zhong-Zhu WANG Xin-Wen LIN Wei-Nian ZHUANG Li-Ming WU Zhi-Sheng HUANG Zhi-Wei WANG A-Min GAO Ni-Li CHEN Jia-Wen YUAN Wen-Ting LU Kai-Xian LIAO Ju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82-2193,共1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ucin 1(MUC1)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and its regulatory mechanism.Methods The 60 NPC and paired para-cancer normal tissues were colle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ucin 1(MUC1)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and its regulatory mechanism.Methods The 60 NPC and paired para-cancer normal tissues were collected from October 2020 to July 2021 in Quanzhou First Hospital.The expression of MUC1 was measur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in the patients with PNC.The 5-8F and HNE1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siRNA control(si-control)or siRNA targeting MUC1(si-MUC1).Cell proliferation was analyzed by cell counting kit-8 and colony formation assay,and apoptosis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in the 5-8F and HNE1 cells.The qPCR and ELISA were executed to analyze the levels of TNF-αand IL-6.Western blot was performed to measure the expression of MUC1,NFкB and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Bax and Bcl-2).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MUC1 was up-regulated in the NPC tissues,and NPC patients with the high MUC1 expression were inclined to EBV infection,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NPC.Loss of MUC1 restrained malignant features,including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p-IкB、p-P65 and Bcl-2 and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Bax in the NPC cells.Conclusion Downregulation of MUC1 restraine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lignancy,including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by inactivating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in N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in 1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下载PDF
多部门联合干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素玲 卢婉婷 +2 位作者 洪雅芳 黄华琼 苏密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9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多部门联合干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12月实施常规防控措施的住院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 目的研究多部门联合干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12月实施常规防控措施的住院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率、防控措施执行情况、感染情况。结果医护人员在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实施后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得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医院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可提升医护人员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率和执行率,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部门 住院 管理 干预 知识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邓茵茵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1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究多学科协作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6月5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0年7—12月500例患者为试验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试验组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对两组多重耐药菌医院... 目的探究多学科协作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6月5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0年7—12月500例患者为试验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试验组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对两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床单规范清洁消毒、生活垃圾正确处理、手卫生规范、患者物品专用、手消毒剂合理设置、设置隔离标志、合理应用隔离衣、患者隔离、隔离医嘱开具等落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可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措施的有效落实几率,减少多重耐药菌率,控制医院感染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手卫生规范 清洁消毒 隔离
下载PDF
运用PDCA循环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现率的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文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3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现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16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4例。观察组PDCA循环实施方法。比较2组多重耐药菌医...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现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16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4例。观察组PDCA循环实施方法。比较2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现率、防控措施执行情况以及防控知识掌握度评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在清洁卫生/消毒隔离、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等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用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可促进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现率的降低,具有良好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PDCA
下载PDF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宝玉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4期167-168,共2页
目的对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讨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 目的对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讨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给予研讨组患者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发现,研讨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研讨组的未感染率及感染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发现,护理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讨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感染控制
下载PDF
早产儿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卢婉婷 施春兰 +2 位作者 林志鹏 洪雅芳 黄素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1,共6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泉州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资料,采用递归系统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205例早产儿,医院感染124... 目的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泉州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资料,采用递归系统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205例早产儿,医院感染124例,感染率为10.29%;经倾向指数匹配法共成功匹配121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住院天数中位数分别为34 d和7 d,医院感染组较非医院感染组住院时间延长27 d(P<0.001);医院感染组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9636.94元,非医院感染组为8982.02元,医院感染组住院费用较非医院感染组多支出30654.92元(P<0.001);在增加的费用中,以药费、治疗费和检查费为主;出生体质量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既存在直接效应又存在间接效应,影响最大;住院天数、胃管留置和气管插管仅有直接效应;胎龄和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仅有间接效应.结论临床实践中需重点关注出生体质量<1500 g和胎龄<32周的早产儿、尽可能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侵入性操作、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从而控制住院费用,减少患儿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医院感染 直接经济损失 递归系统模型 影响因素 影响效应
原文传递
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雄鹏 张奕加 +3 位作者 刘德斌 许文前 孙力 骆云龙 《血栓与止血学》 2003年第3期124-125,共2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以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着为特征的临床出血综合征,其病情复杂,发展迅猛,预后凶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缓解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病为DIC,由此而引起的重要脏器出血,成为APL的早期主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以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着为特征的临床出血综合征,其病情复杂,发展迅猛,预后凶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缓解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病为DIC,由此而引起的重要脏器出血,成为APL的早期主要死亡原因。我们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APL并发DIC 32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肝素 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合并症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及防控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林丽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3期5-7,共3页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及防控临床效果。方法调查2017年期间医务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暴露风险因素,于2018年期间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观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将干预前(2017年1-12月)、干预...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及防控临床效果。方法调查2017年期间医务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暴露风险因素,于2018年期间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观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将干预前(2017年1-12月)、干预后(2018年1-12月)的职业暴露处理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20~30岁年龄段、女性、护士和实习生中,职业暴露高危场所、高危方式分别为内科病房、外科病房以及锐器伤,职业暴露高危环节为拔针、注射、处理针头以及清理废物;干预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处理情况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明确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并予以相应的防控措施,可提高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率,有助于职业暴露发生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风险 防控 锐器伤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GCS评分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林丽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4期135-136,共2页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两组,无肺部感染...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两组,无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组分别为95例、55例。针对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营养不良、手术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或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住院时间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GCS评分 APACHEⅡ评分 防控措施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翠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6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NAFLD患者7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患者...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NAFLD患者7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腹胀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区疼痛、乏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T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双下肢皮疹1例。结论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血脂及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酒精性 益生菌 多烯磷脂酰胆碱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护理人员埃博拉出血热感染控制认知的调查研究
11
作者 陈丽霞 汤利 +2 位作者 龚国梅 黄素玲 林丽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8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EBHF)感染控制认知的现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并使用EBHF认知量表对泉州市某医院共395名护理人员EBHF感染控制认知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获取EBHF讯息的渠道最主要为新闻媒体报道(77.97%),其...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EBHF)感染控制认知的现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并使用EBHF认知量表对泉州市某医院共395名护理人员EBHF感染控制认知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获取EBHF讯息的渠道最主要为新闻媒体报道(77.97%),其次为医院宣传56.20%,第三是杂志(40.00%),培训率仅为30.13%;护理人员对EBHF的认知总均分为(54.53±9.54)分,处于中等水平,且不同特征的护理人员在认知水平上存在差异,其中年龄≤30岁组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41岁以上组(P<0.05);主管护师组显著高于护师(P<0.05)和护士组(P<0.05);高护理年资(护龄21年以上)组明显高于低年资(护龄<6年)组(P<0.05);急诊科护士的得分明显高于内科、外科(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EBHF的认知为中等水平,故应加强护理人员EBHF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性EBHF的自我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出血热 感染控制 自我保护意识
下载PDF
观察专业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疗效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宝玉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5期167-168,共2页
目的观察在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的护理中,专业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82例于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的不同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和实验... 目的观察在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的护理中,专业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82例于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的不同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专业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饭后2 h血糖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在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肺 合并 专业护理干预 影响
下载PDF
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茵茵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15期164-166,共3页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内镜室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进行分组,其中,奇数患者53例为对照组未使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偶数患...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内镜室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进行分组,其中,奇数患者53例为对照组未使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偶数患者53例为观察组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对其感染控制中的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仪器器械管理、岗位管理、急救药物管理、消毒隔离5个方面的感染控制评价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率7.55%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率32.08%,观察组患者对内镜检查服务满意度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内镜检查服务满意度73.58%,P<0.0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的效果较好,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好评度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室 医院感染控制 规范化流程管理 效果分析
下载PDF
5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14
作者 洪依今 陈晓珊 郑丽芳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2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经桡动脉 ALLEN试验 护理 经股动脉穿刺 介入检查 压迫止血 术后体位
下载PDF
长期使用抗生素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素玲 施春兰 陈舒蓉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抗生素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的100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长期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感染部位,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抗生素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的100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长期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感染部位,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长期使用抗生素致感染的患者感染率为9.3%,其中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最多。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2周、抗生素使用量过大、抗生素使用量过小、抗生素使用时间≥12 d与抗生素致感染有关(P<0.05),但性别与抗生素致感染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量过大、抗生素使用时间、无抗生素使用指征、伴随慢性基础性疾病,以及使用了广谱抗生素、季节性患病(冬春季)为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并且为危险因素。结论:临床需重点关注呼吸道感染、年龄、用量,以及患者的是否存在用药指征、基础性疾病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感染 危险因素 使用时间 用量
原文传递
Fifty-three cases of the sequela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reated with the penetrating-sticking-pulling technique of acupuncture 被引量:3
16
作者 Ruixu XU Genghui CAI +2 位作者 Zhaoguo LIN Tingting XU Sidong DOU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9年第3期227-230,共4页
Objectives: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n the sequela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reated with the penetrating-sticking-pulling technique of acupuncture.Methods:A total of 53 patients with the sequela of periphe... Objectives: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n the sequela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reated with the penetrating-sticking-pulling technique of acupuncture.Methods:A total of 53 patients with the sequela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ere diagnos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26 cases)and a control group(27 cases)according to the visiting sequence.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penetrating-sticking-pulling technique of acupuncture was adopted.The Sibai(四白ST 2),Quanliao(颧髎 SI 18)and Jiache(颊车ST 6)et al.were needling toward Dicang(地仓ST 4)separately.The combined acupoint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clinical symptoms of individual patient.In the control group,the routine acupuncture was used,in which,ST 2,EX-HN 5,ST 7,ST 6,and ST 4 as well as Hegu(合谷LI 4)on the healthy side were selected.The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every two days and a 7-treatment made one course.There were 3 days at interval between the courses.After 2 courses of treatment,the facial nerve function,e.g.,Hourse-Brackmann(H-B)grading,Sunnybrook score and clinical effect were observed.Results:①After treatment,H-B grading and Sunnybrook score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either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or the control group(P<0.05,P<0.01).H-B grading and Sunnybrook score were(2.23±0.64)and(96.62±2.59),respectively,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hey were(3.21±0.43)and(80.33±3.16)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H-B grading and Sunnybrook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indicating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P<0.01).②The curative rat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69.23%and 96.15%,respectively,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y were 37.04%and 81.48%,respectively,in the control group,presenting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both P<0.05).Conclusion:The penetrating-sticking-pulling technique of acupuncture achieves the definite effect on the sequela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and this therapy deserves to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etrating needling Sticking-pulling TECHNIQUE SEQUELA of facial PAR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